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东省中医药知识技能大赛理论测试及技能操作复习大纲

山东省中医药知识技能大赛理论测试及技能操作复习大纲

山东省中医药知识技能大赛理论测试及技能操作复习大纲

附件2

山东省中医药知识技能大赛理论测试

及技能操作复习大纲

针灸专业组

第一部分理论知识

一、基本概念

1.掌握经络、经络系统、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的基本概念。

2.掌握腧穴、经穴、奇穴、阿是穴、特定穴、五输穴、原穴、络穴、背俞穴、募穴、郄穴、八脉交会穴、八会穴、下合穴、交会穴的概念。

3.掌握根结、标本、气街、四海的概念。

4.掌握行针、得气、候气、催气、守气的概念。

5.掌握灸法、直接灸、间接灸的概念。

二、基本理论

1.掌握经络系统的组成内容、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循行走向与交接规律、奇经八脉的循行分布及功能、十二经别的分布规律。

2.掌握腧穴的分类、作用、主治规律及定位方法;掌握特定穴的内容及临床应用。

3.掌握十二经脉循行(《灵枢·经脉》),掌握十四经主治概要。

4.掌握十四经穴中常用腧穴(具体内容见参考教材)的定位及类别、主治。

5.掌握标准头针穴线的定位和主治。

6.掌握耳穴的分布规律、选穴原则。

7.掌握艾灸法的治疗作用、适应范围、注意事项。

8.掌握拔罐法的注意事项、临床应用范围。

9.掌握针灸治疗原则,针灸配穴处方的规律和具体方法。针灸治疗原则的意义和理论依据。 三、掌握以下病证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和针灸治疗原则及处方:

头痛、面痛、落枕(颈椎病)、漏肩风、腰痛(坐骨神经痛)、痹证、中风、眩晕、面瘫、痿证、不寐、心悸、咳嗽、哮喘、胃痛、呕吐、呃逆、腹痛、泄泻、便秘、胁痛、癃闭、尿失禁、月经不调、痛经、绝经前后诸证、胎位不正、不孕症、遗尿、扭伤、腱鞘囊肿、神经性皮炎、荨麻疹、湿疹、痤疮、带状疱疹、斑秃、目赤肿痛、麦粒肿、眼睑下垂、近视、耳鸣耳聋、鼻炎、牙痛、咽喉肿痛、高热、抽搐、晕厥、虚脱、内脏绞痛。

第二部分实践技能

一、基本操作方法

1.掌握毫针的双手进针法、单手进针法;针刺的角度、方向和深浅;提插法、捻转法;导气法、平补平泻法;辅助针刺手法;单式针刺补泻手法;掌握针刺异常情况的预防和处理。

2.掌握病位深浅刺法、运动针刺法操作要领和临床意义。

3.掌握爪、循、摄、按、扪等作用于经脉腧穴的辅助针刺手法的操作方法;掌握搓、刮、弹、飞、颤、摇、盘、弩和搜等作用于毫针的辅助针刺手法的操作方法。

4.掌握徐疾补泻法、提插补泻法、捻转补泻法、呼吸补泻法、开阖补泻法手法的操作技能。

5.掌握临床常用的各种艾炷灸法、艾条灸、温针灸的操作技术;掌握各种不同大小艾炷制作技

术,艾炷化脓灸法和非化脓灸法的操作程序,不同隔物灸的操作特点。

6.掌握拔罐法的操作要领。

7.掌握头皮针的操作技术。

8.掌握皮肤针法、电针法、三棱针法、腧穴敷贴法和腧穴注射法的操作技术和临床应用。

二、常见病的分型处方和手法操作

病种及要求同第一部分“理论知识”的第三项。

参考书目 《针灸学》石学敏主编.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

推拿专业组

第一部分理论知识

1.掌握推拿的作用原理、治疗原则。

2.掌握推拿八法的概念、作用。

3.掌握脊柱及上、下肢检查的望诊、触诊、活动度检查及特殊检查。

4.掌握小儿常用穴的位置、操作方法、功效及临床应用:

坎宫、天门、太阳、耳后高骨、人中、迎香、囟门、百会、风池、天柱骨、天突、膻中、乳根、乳旁、胁肋、中脘、腹、脐、天枢、丹田、肚角、脊柱、肩井、大椎、肺俞、脾俞、肾俞、七节骨、龟尾、脾经、肝经、心经、肺经、肾经、小肠、大肠、肾纹、肾顶、四横纹、小横纹、掌小横纹、胃经、板门、内劳宫、内八卦、小天心、运土入水、运水入土、总筋、大横纹、端正、十宣、老龙、五指节、二扇门、上马、外劳宫、威灵、精宁、膊阳池、一窝风、三关、六腑、天河水、箕门、足三里、涌泉。

5.掌握推拿的适应症、禁忌症。

6.掌握推拿手法的概念、分类、基本要求。

7.掌握一指禅推法、扌袞法、揉法的操作、动作要领、要求及注意事项、临床应用。

8.掌握摩法、擦法、推法、搓法、抹法的操作、动作要领、要求及注意事项、临床应用。

9.掌握抖法、振法的操作、动作要领、要求及注意事项、临床应用。

10.掌握按法、点法、捏法、拿法、捻法、弹拨法的操作、动作要领、要求及注意事项、临床应用。

11.掌握拍法、击法的操作、动作要领、要求及注意事项、临床应用。

12.掌握摇法、扳法、拔伸法的操作、动作要领、要求及注意事项、临床应用。

13.掌握小儿推拿手法的基本要求。

14.掌握小儿推拿手法中推法、揉法、按法、摩法、捏法、掐法、运法的操作、动作要领及临床应用。

15.掌握以下病症的概述、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

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腱鞘炎、肱二头肌短头肌腱损伤、冈上肌腱炎、肱骨外上髁炎、肱骨内上髁炎、桡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指部腱鞘炎、腕管综合征、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脂肪垫劳损。

16.掌握以下病症的概述、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及注意事项:

漏肩风、胸胁屏伤、颈椎病、落枕、急性腰肌扭伤、慢性腰肌劳损、退行性脊柱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胃脘痛、胃下垂、头痛、半身不遂(附加:面瘫)、呃逆、失眠、痛经、乳痈。

17.掌握以下儿科病症的概述、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及治疗:

腹泻、腹痛、疳积、便秘、呕吐、发热、咳嗽、哮喘、遗尿、肌性斜颈、夜啼、脑瘫。

第二部分实践技能

1.成人推拿手法演示:

摆动类手法:一指禅推法、扌袞法、揉法的操作;

摩擦类手法:摩法、擦法、推法、搓法、抹法的操作;

振动类手法:抖法、振法的操作;

挤压类手法:按法、点法、捏法、拿法、弹拨法、捻法的操作;

叩击类手法:拍法、击法的操作;

运动关节类手法:摇法、扳法、拔伸法的操作。

2.小儿常用穴操作方法演示:

坎宫、天门、太阳、耳后高骨、人中、迎香、囟门、百会、风池、天柱骨、天突、膻中、乳根、乳旁、胁肋、中脘、腹、脐、天枢、丹田、肚角、脊柱、肩井、大椎、肺俞、脾俞、肾俞、七节骨、龟尾、脾经、肝经、心经、肺经、肾经、小肠、大肠、肾纹、肾顶、四横纹、小横纹、掌小横纹、胃经、板门、内劳宫、内八卦、小天心、运土入水、运水入土、总筋、大横纹、端正、十宣、老龙、五指节、二扇门、上马、外劳宫、威灵、精宁、膊阳池、一窝风、三关、六腑、天河水、箕门、足三里、涌泉。

3.成人推拿常见病症治疗操作演示:

漏肩风、胸胁屏伤、颈椎病、落枕、急性腰肌扭伤、慢性腰肌劳损、退行性脊柱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胃脘痛、头痛、面瘫、呃逆、失眠。

4.小儿推拿常见病症治疗操作演示:

腹泻、呕吐、腹痛、便秘、发热、咳嗽、肌性斜颈。

参考书目

1.《推拿手法学》王国才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第一版.

2.《推拿学》俞大方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1985;第一版.

中药专业组

第一部分理论知识

一、中药学

1.掌握“中药”的含义,掌握性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配伍关系、用药禁忌等中药学基本理论知识。

2.掌握下列中药的功效、主治:

麻黄、桂枝、紫苏叶、防风、荆芥、羌活、白芷、薄荷、牛蒡子、桑叶、菊花、葛根、柴胡、石膏、知母、栀子、夏枯草、黄芩、黄连、黄柏、金银花、连翘、板蓝根、蒲公英、鱼腥草、白头翁、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大黄、独活、木瓜、蕲蛇、秦艽、桑寄生、苍术、厚朴、广藿香、茯苓、泽泻、薏苡仁、车前子、茵陈、金钱草、虎杖、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橘皮、枳实、木香、香附、山楂、麦芽、槟榔、地榆、三七、茜草、川芎、郁金、延胡索、益母草、红花、桃仁、丹参、牛膝、马钱子、水蛭、莪术、桔梗、川贝母、浙贝母、瓜蒌、苦杏仁、苏子、桑白皮、葶苈子、龙骨、牡蛎、钩藤、天麻、石菖蒲、人参、党参、黄芪、白术、甘草、淫羊藿、杜仲、续断、菟丝子、当归、熟地黄、何首乌、白芍、北沙参、麦门冬、五味子、山茱萸

二、中药药剂学

1.掌握制药卫生的概念,预防中药制剂污染的措施;灭菌方法与灭菌操作;常用防腐剂的性质与应用。

2.掌握中药粉碎、筛析、混合、浸提、分离与精制、浓缩、干燥的方法、特点及其应用。

3.掌握中药常用剂型的概念、特点、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

散剂、浸出药剂、外用膏剂(软膏剂、黑膏药)、胶剂、胶囊剂、丸剂、颗粒剂、片剂、其他剂型(丹药)。

4.掌握调剂的含义;处方的概念与种类,医师处方的内容与特点,处方药与非处方药;中药处

方的调配程序(审查、计价、调配、复核、发药)及注意事项;中药“斗谱”的排列原则。

三、中药炮制学

1.掌握“中药炮制”、“中药炮制学”、“饮片”的概念;掌握炮制对中药药性的影响、中药炮制的目的及中药炮制的有关法规。

2.掌握净选加工的常用方法及有关药物,掌握饮片软化、切制、干燥要点;掌握各种炒法及各种炙法的操作方法、炮制作用。

3.掌握下列中药的炮制规格、炮制方法、炮制作用及临床应用:

芥子、莱菔子、栀子、山楂、槟榔、蒲黄、荆芥、苍术、枳壳、山药、白术、马钱子、鳖甲、龟甲、阿胶、水蛭、延胡索、乳香、没药、柴胡、香附、芫花、大黄、黄连、当归、黄柏、知母、杜仲、甘草、黄芪、麻黄、厚朴、淫羊藿、自然铜、磁石、明矾、石膏、何首乌、黄芩、地黄、黄精、五味子、苦杏仁、天南星、川乌、麦芽、六神曲、牡蛎、龙骨。

四、中药鉴定学

1.掌握中药鉴定的定义和任务、中药鉴定的依据和方法

(1)中药鉴定的依据和取样要求; (2)中药鉴定方法: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水试、火试等经验鉴别)、显微鉴定(组织鉴别、粉末鉴别)、理化鉴定、生物鉴定。

2.掌握中药鉴定的发展历史和重要本草著作。

3.掌握道地药材和中药资源分布:著名道地药材(四大怀药、浙八味、川药、云贵药、广药类和山东道地药材等);中药资源和区划。

4.掌握中药材的采收、加工与贮藏

(1)中药的一般采收规律;

(2)常见中药产地加工方法;

(3)中药贮藏。

5.掌握中药鉴定术语或名词解释:

“云锦花纹”、“罗盘纹”、“珍珠盘”、“车轮纹”、“菊花心”、“疙瘩丁”、“朱砂点”、“蚯蚓头”、“狮子盘头”、“金包头”、“鹦哥嘴”、“红小辫”、“过桥”、“起霜”、“火炬头”、“连三朵”、“钉头”、“怀中抱月”、“通天眼”、“铁线纹”、“珍珠疙瘩”、“马牙柱”、“乌金衣”、“挂甲”、“虎牙”、“莲花”、“血片”、“蛋黄片”、“当门子”、“通天眼”、“握之合把”、“解理”、“条痕色”、“方胜纹”、“连珠斑”、“金井玉栏”。

第二部分实践技能

一、中药性状鉴别

1.根及根茎类中药

狗脊、绵马贯众、骨碎补、细辛、大黄、拳参、虎杖、何首乌、商陆、牛膝、川牛膝、太子参、威灵仙、川乌、草乌、附子、白头翁、白芍、赤芍、黄连、升麻、防己、北豆根、延胡索、板蓝根、苦参、葛根、甘草、黄芪、人参、西洋参、三七、白芷、当归、羌活、前胡、川芎、防风、柴胡、北沙参、龙胆、秦艽、丹参、黄芩、玄参、地黄、巴戟天、天花粉、桔梗、党参、木香、川木香、白术、苍术、紫苑、漏芦、泽泻、香附、天南星、半夏、石菖蒲、百部、川贝母、浙贝母、黄精、重楼、麦冬、知母、山药、莪术、姜黄、郁金、天麻

2.茎木类中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