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上学期化学知识点总汇

高一上学期化学知识点总汇

第一章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历程中的观点代表人物和时间具体内容提出模型的主要依据古典原子论公元前 5 世纪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物质由极小的称为“原子”的微粒构成 , 物质只能分割到原子近代原子论19 世纪初英国物理学家和化学家道尔顿化学元素均由不可再生的微粒构成 , 这种微粒称为原子葡萄干面包模型1903 年英国科学家汤姆孙原子中的正电荷是均匀地分布在整个原子的球形体内 , 电子则均匀地分布在这些正电荷之间电子的发现行星模型1911 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原子是由带正电荷的质量很集中的很小的原子核和在它周围运动着的带负电荷的电子组成元素放射性的发现, α 粒子散射实验结果分析壳层模型1913 年丹麦物理学家波尔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的一定轨道上分层绕核做高速的圆周运动。

电子云模型1935 年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电子在原子核外很小的空间内作高速运动,其运动规律跟一般物体不同,它没有明确的轨道。

一.原子结构的发现历程二.放射性实验本质性质α 辐射氦核流带正电,穿透性弱β 辐射电子流带负电,穿透性强γ 射线电磁波呈电中性,穿透性很强# 结论:原子是有结构的。

原子可以再分为带正电的粒子与带负电的电子 .三.原子与相对原子质量1 .原子的构成与结构示意图1 )微粒间的关系 3 )四决定A . 质子数 = 核电荷数 = 核外电子数 = 原子序数 a. 质子数 - 决定元素的种类和“位置”B . 质量数 = 质子数 + 中子数 = 相对原子质量的近似值 b. 中子数 - 决定原子的物性和质量数C . 阳离子核外电子数 = 质子数 - 电荷数 c. 价电子 - 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D . 阴离子核外电子数 = 质子数 + 电荷数 d. 质量数 - 决定原子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说明: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化学性质不一定都相同( Mg , He 最外层电子数为 2 )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其化学性质有可能相似( He , Ne 均为稳定结构)2. 同位素1 )含义: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种元素的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2 )性质: a 、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虽然质量不同,化学性质相同b 、在天然存在的某种元素里不论是游离态还是化合态 , 各同位素所占原子百分率(丰度)不变3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对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各种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根据其所占的原子百分率计算而得的平均值。

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该元素各种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各同位素所占的原子百分数。

4 .十字相乘法算丰度元素 A 有两种天然同位素 X A 、 Y A , 参考 A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 B ), 估算 X A ,Y A 的丰度 .X B-Y╲╱B╱╲Y X-B X A 的丰度 = ( B-Y )/(X -Y ) , Y A 的丰度 = ( B-Y )/(X -Y )四.核外电子1 .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1 )宏观的运动规律:a. 可确定在某一时刻所处的精确位置b. 有运动轨迹,即固定轨道2 )电子的运动规律a. 无法确定在某一时刻所处准确位置b. 不能确定其运动轨迹,即没有确定轨道2 .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A . 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 2 n 2B. 最外层不超过 8 个电子( K 层为最外层时,则不超过 2 个)当最外层达到 8 个( K 层为 2 ),就达到了稀有气体稳定结构C. 次外层不超过 18 个电子,倒数第三层不超过 32 个电子如: M 层不是最外层最多可排 18 个电子 ;M 层是最外层时最多可排 8 个电子。

总结:电子总是由里向外依次排布(能量低的电子层排满了才依次排能量较高的电子层)3 .元素性质与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1 )稀有气体元素不活泼性: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排满( He2 个),处于 8 电子,稳定结构,不易失电子,也不易得电子,化学性质稳定,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反应。

2 )金属性与非金属性:最外层电子数结构的稳定性得失电子金属元素原子比较少 ( < 4 ) 不稳定易失电子非金属元素原子比较多 ( > 4 ) 不稳定易得电子稀有气体元素原子8 个 ( He 2 个 ) 稳定结构一般不参加反应4 .电子式1 )离子的电子式a 、简单阳离子的电子式:就是它们的离子符号如: Na + 、 Mg 2+ 、 Al 3+复杂阳离子的电子式:b 、阴离子的电子式:加“ [ ] ” 右上角标出电荷数2 )化合物的电子式 : 相同的不能合并5. 四个量子数1 .电子层(主量子数 n ) ------ 按电子离核的远近,能量高低划分成不同区域。

电子层数:电子层序数( n ) 1 2 3 4 5 6 7符号K L M N O P Q离核近远电子能量低高2 .亚层(角量子数 l ,能级)1 ).符号: s , p , d , f2 ).意义: a. 确定原子轨道形状b. 和电子层 n 共同决定原子中电子的能量大小(确定能级)规律 : 每层的能级数值(亚层数) = 电子层数3. 伸展方向(磁量子数 m ) ------ 决定原子轨道在空间的伸展方向 ( 轨道的数目 )1 )规律: a. s 轨道是球形对称的,所以只有 1 个轨道b. p 轨道在空间上有 x 、 y 、 z 三个伸展方向,所以 p 轨道包括 p X 、 p Y 、 p Z3 个轨道;c. d 轨道有 5 个伸展方向( 5 个轨道); f 轨道有 7 个伸展方向( 7 个轨道)4 .自旋量子数( m S ) ----- 表示电子自旋方向 , 通常用“ ↑ ” 和“ ↓ ” 表示。

所以 , 描述一个电子的运动状态 , 要用四个量子数 : n, l, m , m S .5. 各原子轨道的能量高低1 )相同电子层上原子轨道能量的高低: ns < np < nd < nf2 )形状相同的原子轨道能量的高低:1s < 2s < 3s < 4s ……3 )电子层和形状相同的原子轨道的能量相等。

如: 2p x = 2p y = 2p z电子层,亚层和伸展方向表明了:A. 轨道能量高低 ( 电子层的数目 , 电子距离核的远近 );B. 轨道的形状C. 轨道在空间分布的方向结论:利用三个量子数可以描述一个电子的空间运动状态,即可将一个原子轨道描述出来 .原子轨道能量顺序图:五.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处于能量最低状态下的原子1 )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三大原则:a. 能量最低原则:核外电子的排布要使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以形成稳定结构。

b. 泡利不相容原理:一个原子轨道中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并且这两个电子的自旋方向必须相反。

c. 洪特规则:对于基态原子,电子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时,应尽可能的分占不同的轨道并且自旋方向相同。

2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a. 电子排布式:用数字在能级符号的右上角表明该能级上排布的电子数;为了避免电子排布式过于繁琐,可以把内层电子达到稀有气体结构的部分以相应稀有气体元素符号外加方括号表示。

如: Na:1s 2 2s 2 2p 6 3s 1 或 Na:[Ne]3s 1第二章开发海水中的卤素资源一.氯碱工业的基础反应——电解饱和食盐水1 )反应原理: 2NaCl + 2H2 O === 通电== 2NaOH + H 2 ↑ + Cl 2 ↑2 )反应产物及检验:A .阴极上产生氢气。

收集阴极上产生的无色气体,验纯后,点燃气体,用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观察到烧杯上有小水珠凝结。

(或爆鸣法)B .阳极上产生氯气。

收集阳极上产生的黄绿色气体,用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白色)检验该气体,观察到试纸变蓝,这是由于析出单质碘遇到淀粉而变蓝。

其反应为: Cl 2 + 2KI ======2 KCl + I 2C .在阴极周围可观察到溶液变红。

这表明在阴极区生成NaOH ,而使酚酞变红。

食盐溶液能够导电的原因是: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离子交换膜1 、生产设备名称:离子交换膜电解槽阳极:金属钛网 ( 涂钛钌氧化物 )阴极:碳钢网 ( 有镍涂层 )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单向通过,把电解槽隔成阴极室和阳极室。

2 、离子交换膜的作用:(1) 防止氯气和氢气混合而引起爆炸(2) 避免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次氯酸钠影响氢氧化钠的产量二.粗盐提纯1 、提纯原理:1 ) . 对难溶性杂质 ( 泥沙等 ) :可用溶解,过滤,蒸发等操作除去。

2 ) . 对可溶性杂质 (MgCl 2 、 MgSO 4 、 CaCl 2 等 ) :可在过滤后的滤液中加入适当的试剂,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或气体而除去。

添加除杂试剂及顺序: (1)BaCl 2 (2)Na 2 CO 3 (3)NaOH (4) 过滤后加 HCl除杂规则: 1 ) . 不引入新杂质2 ) . 加入试剂必须过量3 ) . 新引入的杂质必须通过后面所加试剂加以除去。

4 ) . 操作简单易分离5 ) . 主要物质的量可以增加但不能减少2 、粗盐提纯操作中的原理及注意点1 ) . 为什么 10g 粗盐量取约 30ml 水溶解?常温下, S ( NaCl ) = 36g/100g 水,其饱和溶液中 NaCl 的质量分数 =10g 粗盐溶液溶解在30g 水中,质量分数约25% ,接近饱和,使下步操作(蒸发)容易进行。

2 ) . 操作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一贴”:( 1 )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二低”:( 1 )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口( 2 )漏斗内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三靠”:( 1 )漏斗下端的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2 )用玻璃棒引流时,玻璃棒下端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3 )用玻璃棒引流时,烧杯尖嘴紧靠玻璃棒中部3 ) . 蒸发操作中要注意:蒸发皿外壁干燥,内壁干净,用酒精灯外焰加热;先预热再集中火焰加热;不断用玻璃棒搅拌;蒸发到即将干时停止加热。

4 ) . 洗涤过程用少量蒸馏水洗去可能含有的少量氯化钾等可溶性杂质。

操作:向漏斗中加水至恰好没过固体,静置过滤。

重复 2-3 次。

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方法主要有:太阳能蒸发法、电渗析法、冷冻法。

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Cl , Na , Mg , S , Ca , K为了使得到的粗盐中除氯化钠外含杂质较少,又能析出大量的氯化钠,实际生产中海水的密度应控制在 1.21-1.26 ( g/ m L ) 范围内。

三.氯化氢,盐酸的性质和实验室制氯化氢1 )氯化氢和盐酸的性质氯化氢是无色有刺激性的气体,构成的微粒是氯化氢分子,易溶于水。

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

盐酸中含有 H + , Cl - 及微量的OH - ,还有水分子。

浓盐酸在空气中冒白雾。

2 )氯化氢的制法及原理A. 工业制法: H 2 + Cl 2 = 点燃 = 2HCl ( 火焰苍白色 )原理: A. 氯气在过量的氢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气体冷却后被水吸收即得盐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