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0205003
课程学分:2学分
课程总学时:28学时
适用专业:小学教育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性质
1.本课程在学科属性上介于心理科学和教育科学之间,具有综合性。
本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必修课程,是本专业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2.本课程在内容体系上整合儿童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学、儿童哲学、德育论等学科中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注意将这些理论进行创造性梳理而不是简单拼接,力图清晰地显示其逻辑脉络,并且尽可能吸收和反映有关品德发展和道德教育实证研究的最新成果和进展,同时注重这些理论和研究成果在小学道德教育实践中的运用。
因此本课程既有较强的理论性,也兼顾应用性。
3.本课程开设于第二学年第二学期,一学期授完,由心理学专业教师任课。
(二)设计理念与开发思路
1.本课程以陶行知的师范教育思想为指导,在教学中遵循教、学、做合一的基本原则,依据现代师范教育要求设置课程的内容和授课方式,力图在课程改革的视野下将建构性、生成性和多元性统一于本课程。
2.本课程主要包含两个模块,其一为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发展特点,其二为活动设计。
通过两个模块的学习,。
在教师讲授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与演示的实践环节,将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
每周2课时,共28课时,计2学分。
3.本课程的性质是专业必修课程,因其应用性,拟采用开卷考试。
试题的编制,按照理解、应用两个层次的学习目标,分为简答题、案例分析和活动设计,以简单—中等难度—较难或难三个等级,大致比例40 :45 :15分布。
最后总评成绩由两部分构成:平时作业成绩与课堂参与度占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儿童品德心理发展规律,理解品德心理发展理论,应用基本原理分析、解释和解决教育过程中的学生道德教育问题。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初步具有关注和重视小学生品德发展和教育的倾向,形成基本的道德教育理念和辨识、分析与评价道德现象的能力,构建起一定的有关小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的知识结构,掌握道德教育活动的基本技能和策略。
(二)具体目标
1、知识
(1)能够记忆和理解本课程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及其关系,能简单说明中外道德教育的历史、主要的道德教育思想和理论;
(2)能说出小学生品德总体和品德各个成分发展的一般特点;
(3)能说明影响小学生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4)能说出道德教育活动中常用的方法和技术。
3、技能
(1)能对道德教育思想和理论做出自己的有说服力的判断和评价;
(2)能指出和分析一定的道德情境中出现的道德现象的性质及其原因;
(3)能分析影响小学生品德形成因素的具体案例,能说明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
(4)能查找和解读有关品德心理和道德教育的研究报告和理论文献;
(5)能用一定理论设计小学道德教育活动。
3、情感
(1)能在学习本课程过程中使自己的道德情感有所巩固和提高;
(2)能初步形成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从事道德教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能从生命伦理和生命关怀的高度升华对于小学生的情感和对小学教育工作的职业道德感。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一)课程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概述
【教学目标及要求】
理解品德、道德的含义;
理解品德和道德、品德和社会性的关系;
了解品德的结构并理解其中各成分间的关系;
初步懂得和了解道德教育的内涵及道德教育与道德教育思想的历史。
【教学时数】2学时左右
【授课方式】讲授
【教学内容】
第一节道德与品德的涵义及其关系
一、道德的涵义
二、品德的涵义
三、品德的结构
四、品德与社会性
五、道德与品德的关系
第二节道德教育的涵义、历史与意义
一、道德教育的涵义与历史
二、道德教育的意义
第二章小学生道德认知的发展与教育
【教学目标及要求】
理解道德认知的含义及其在品德构成中的意义;
了解皮亚杰、科尔伯格、价值辨析学派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了解小学生道德认知发展的特点,理解小学生道德认知发展的条件;
能运用道德认知理论分析案例并能设计提高或改变小学生道德认知水平的活动。
【教学时数】12学时左右
【授课方式】讲授、小组讨论
第一节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一、我国古代教育家关于道德认知的见解
二、心理学关于道德认知的主要理论
(一)皮亚杰关于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理论
1、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特点
2、影响儿童道德认知的因素
(二)柯尔伯格关于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理论
1、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特点
2、影响儿童道德认知的因素
(三)新近的道德认知发展观点
第二节小学生道德认知的教育
一、道德认知的教育方法
1、价值辨析
2、说服
3、角色扮演
二、小学生道德认知形成的案例分析
第三章小学生道德情感的发展与培养
【教学目标及要求】
理解道德情感的含义及其产生条件;
2、了解有关道德情感的理论;
3、了解小学生道德情感发展的总体特征;
4、了解各种具体的道德情感的特征、发展趋势及影响因素;
5、能运用道德情感的理论分析案例并能设计培养小学生道德情感的活动。
【教学时数】6学时左右
【授课方式】讲授、小组讨论
【教学内容】
第一节道德情感发展理论
一、道德认知与道德情感的关系
二、精神分析学派有关道德情感的理论
三、刘易斯的自我意识情绪分化理论
第二节小学生道德情感的发展
一、移情
二、内疚
三、羞耻
第三节小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
一、道德情感的教育途径
二、小学生道德情感形成的案例分析
第四章小学生道德行为的发展与教育
【教学目标及要求】
1、了解有关道德行为的心理学理论;
2、了解小学生道德行为动机的发展特点;
3、了解小学生亲社会行为发展的特点;
4、了解小学生问题行为的表现及其成因;
5、能运用有关道德行为的心理学理论分析案例并能设计培养小学生道德行为的活动;
6、能针对小学生的问题行为提出有依据的矫正措施。
【教学时数】8学时左右
【授课方式】讲授、观摩录影、小组讨论
【教学内容】
第一节道德行为发展理论
一、行为主义理论
二、社会学理论
三、进化心理学理论
第二节小学生道德行为的发展
一、小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二、小学生问题行为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