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侨中学数学教案八年级数学组2011-2012学年上学期第周第课ABCDEFX Ya、AB∥EF AB=EF,BC∥FG,BC=FG。
并且:CD∥GH,CD=GH,DA∥HE,DA=HE。
b、AE∥BF∥CG∥DH。
因为AB∥EF,AB=EF,所以四边形ABFE是平行四边形,所以AE∥BF,同理可得AE∥BF∥CG∥DH。
c、相等的线段还有:AE=BF=CG=DH。
为什么呢?∠A=∠E, ∠B=∠F, ∠C=∠G, ∠D=∠H.d、图形经过平移后,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即图形上的每个点都沿着同一个方向移动了相同的距离,而线段的长度、角的大小没有发生变化。
即:经过平移,对应线段、对应角分别相等,对应点的连线是平行的并且相等。
平移的性质:经过平移,对应线段、对应角分别相等,对应点的连线是平行且相等。
由平移的性质可得,相等的线段有两种,一是对应点的连线平行且相等,二是对应线段相等平行且相等。
4、平移的特征及性质的应用:如图:将△ABC沿着射线XY的方向移动一定距离后成为△DEF,找出图中存在的平行且相等的三条线段和全等三角形。
解析:有平移的特征: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可知△ABC与△DEF是全等的,有平移的性质可知相等的线段有两种,一是对应点的连线平行且相等,二是对应相等平行且相等。
(三)应用迁移,巩固新知:例1.如图所示,如果吊箱一共移动了300米,则ABCDEF(四)课堂练习:P70 随堂练习1,2.1. 如图所示,∠DEF是∠ABC经过平移得到的,∠ABC=33O,求∠DEF的度数。
2.下列B组中的图形能否由A组中的图形经过平移后得到?3. 观察下面两幅图案,并回答下列问题:a.这个图有什么特点?b.它可以通过什么“基本图案”经过怎样的平移而形成?c.在平移的过程中“基本图案”的大小、形状、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BACO4.如图所示的正方体中,可以由线段AA1平移而得到的线段有哪些?5. 将图中的小船向左平移四格.(五)课堂小结:1.本节课我们通过具体的例子,认识了平移,理解了平移的特征和性质。
2.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图形上的每一个点都沿着同一个方向移动了相同的距离。
东侨中学数学教案八年级数学组2011-2012学年上学期第周第课东侨中学数学教案八年级数学组2011-2012学年上学期第周第课生活中经常见到一些美丽的图案(出示投影,放图片:课本的图;也可另外找一些平移图形的图案),这些图案都是由基本图形平移组成的,那么怎样平移基本图形就能得到美丽的图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索一些图案中的图形之间的平移关系.二、讲授新课1.现在大家来看图案1(幻灯片1);观察图案,并回答.(1)这个图案有什么特点?(2)它可以通过什么“基本图案”经过怎样的平移而形成?(3)在平移的过程中,“基本图案”的大小、形状、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你能解释其中的道理吗?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很好,大家看屏幕(用电脑动画再次演示平移过程).从平移的过程中,进一步说明了平移的特征: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大小,只改变图形的位置.了解了平移的特征后,大家分组来动手做一做. (幻灯片2)在下图中,左图是一个正六边形,它经过怎样的平移能得到右图?自己动手做做看,你能得到右图的图案吗?(学生分组后,教师把预先剪好的大小相同的正六边形分发下来,让学生进行实际拼摆,老师巡视指导)学生答:我把一个正六边形经过连续平移,就可以得到右图的图案.教师点评:同学们通过拼摆,进一步理解了平移的基本内涵,接下来大家想一想,与同伴议一议下面的两个图案(1)在图(课本图3—10)中,左图是一种“工”字形的砖,右图是怎样通过左图得到的?(2)图(课本图3—11)可以看做什么“基本图案”通过平移得到的?解答:(1)先把左图沿上下方向平移,再沿左右方向平移便可得到右图.也可先把左图沿左右方向平移,再沿上下方向平移得到右图.(2)不考虑图案颜色的情况下,可以把“一只天鹅”看成“基本图案”,通过平移可以得到如图所示的图案.如果把相邻的两只不同色的天鹅看做一个组合,那么“基本图案”可以是一个组合,两个组合……,直到所有的天鹅.如果不考虑颜色时,可以把同一行的天鹅看做是“基本图案”,通过上下平移就可得到如图所示的图案.如果不考虑颜色时,也可以把同一列的三只天鹅看做“基本图案”,通过左右平移就可以得到如图所示的图案.教师点评:很好,这是一个通过平移得到的复合图案,图案的许多部分可以通过平移而相互得到。
接下来我们通过练习进一步熟悉图形之间的平移关系.三、课堂练习(一)课本随堂练习1.分析奥运五环旗图案形成的过程(不考虑图案的颜色)解:在不考虑图案颜色的情况下,五个环之间可以通过平移而相互得到.2.如图,在正六边形中剪去一个与其边长相同的正三角形,并将其平移到左边,形成一个新的图案.用这个图案能否得到类似于图3—9右图的图案呢?与同伴交流.解:可以得到类似于图3—9右图的图案.如下图.(二)看课本,然后小结.四、课时小结本节课我们探索了图案中图形之间的平移关系,了解了每个图案由于“基本图案”选取的不一样,则平移关系也不一样,尤其是一些复合图案,它的许多部分可以通过平移而相互得到.五、课后作业:习题3.3 1,2,3。
教学反思东侨中学数学教案八年级数学组2011-2012学年上学期第周第课东侨中学数学教案八年级数学组2011-2012学年上学期第周第课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组成的旋转角彼此相等,所以根据已知:要把这面小旗绕O点按顺时针旋转90°.我在方格中找到点A、B、C的对应点A′、B′、C′,然后连接,就得到了所求作的图形.同学们在作图过程中,基本掌握了作图的一个要点:找图形的关键点。
这面小旗子是结构简单的平面图形,在方格纸上大家能画出它绕点旋转后的图形,那么在没有方格纸或旋转角不是特殊角的情况下,能否也画出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简单的旋转作图.二.讲授新课我们通过一例题来说明简单图形旋转后的图形的作法例1]如图,△ABC绕O点旋转后,顶点A的对应点为点D,试确定顶点B、C对应点的位置,以及旋转后的三角形.分析:一般作图题,在分析如何求作时,都要先假设已经把所求作的图形作出来,然后再根据性质,确定如何操作.假设顶点B、C的对应点分别为点E、点F,则∠BOE、∠COF、∠AOD都是旋转角. △DEF就是△ABC绕点O旋转后的三角形.根据旋转的性质知道:经过旋转,图形上的每一点都绕旋转中心沿相同方向转动了相同的角度,即旋转角相等,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则∠BOE=∠COF=∠AOD,OE=OB,OF=OC,这样即可求作出旋转后的图形.通过分析知道如何作出△DEF,现在大家拿出直尺和圆规,我们共同来把这一旋转后的图形作出来,要注意把痕迹保留下来.(教师一边叙述,板书作法,一边强调正确使用直尺、圆规,同时作图;学生作图) 解:(1)连接OA、OD、OB、OC.(2)如下图,分别以OB、OC为一边作∠BOE、∠COF,使得∠BOE=∠COF=∠AOD.(3)分别在射线OE、OF上截取OE=OB、OF=OC.(4)连接EF、ED、FD.△DEF,就是△ABC绕O点旋转后的图形.本题还有没有其他作法,可以作出△ABC绕O点旋转后的图形△DEF吗?(同学们讨论、归纳)答:1.可以先作出点B的对应点E,连结DE,然后以点D、E为圆心,分别以AC、BC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F,连结DF、EF,则△DEF就是△ABC绕点O旋转后的图形.2.也可以先作出点C的对应点F,然后连结DF.因为△ABC与△DEF全等,所以既可以用两边夹角,也可以用两角夹边,找到点B的对应点E,即△DEF..接下来,大家来看课本71页想一想:答:还需要知道绕哪个点旋转,旋转的角度是多少?就是要知道旋转中心和旋转角.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要确定一个三角形旋转后的位置的条件为:(1)三角形原来的位置 .(2)旋转中心 .(3)旋转角.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只有这三个条件都具备,我们才能准确地找到一个三角形绕点旋转后的位置,进而作出它旋转后的图形.下面我们来通过练习进一步熟悉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的作法.三.课堂练习课本P71随堂练习.解:如下图,先确定字母N的四个端点绕它右下侧的顶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的位置,然后连线.四.课时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作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进一步理解了旋转的性质,并且还知道要确定一个三角形旋转后的位置,需要有:①此三角形原来的位置.②旋转中心.③旋转角等三个条件.在作图时,要正确运用直尺和圆规,进而准确作出旋转后的图形.要注意语言的表达.五.课后作业:课本P71习题3.5 1、2.教学反思东侨中学数学教案八年级数学组2011-2012学年上学期第周第课课题§3.5 它们是怎样变过来的准备教师授课教师教学目标1.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2.经历探索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的过程,发展图形分析能力、化归意识和综合运用变换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化归意识和审美观念.教材分析教学重点探索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教学难点探索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学时1课时教学方法分组讨论法教学过程教学补充一、游戏及图片欣赏活动内容:利用多媒体播放俄罗斯方块游戏及一些反映图形变化的图片。
二、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内容:各小组派代表展示自己课前收集整理的图片(可以是照片、资料、也可以是亲自仿制),并解说其中包含的图形变换。
这些图形变换可能是单纯的轴对称或平移或旋转。
三、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内容:1.出示课本“想一想”,提出问题:(1)左图是通过怎样的变换得到右图的?(2)是利用一种变换还是多种变换?2.出示课本例1及“议一议”,提出问题:(1)甲图案是怎样变成乙图案的?(2)是利用一种变换还是多种变换?(3)若是多种变换,是否有先后顺序?3.出示图3-19,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充分认识图形的组合部分,提出问题:(1)图3-19由四部分组成,每部分都包括两个小“十”字,其中一部分能经过适当的变换得到其他三部分吗?是什么变换?(学生找出轴对称、平移、旋转后,继续提问)(2)还有其他方式吗?变换方法:①整个图形既可以看作是由一个“十字”通过连续七次平移前后的图形共同组成的。
②还可以看作是一组浅色部分图形通过三次旋转形成的(旋转中心是整个图形的中心,旋转角度分别是90°,180°,270°)。
③还可以看作是一组浅色部分图形先通过一次平移,形成图形下面的部分,然后,上下连在一起绕图形的中心旋转90°前后共同形成的图形。
④还可以相邻两个图案作为一组绕中心旋转180°得到的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