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第6期(总第128期)[作者简介]任聪静(1983-),女,职员,博士。
高等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探索任聪静,张 红,陈丰秋,祝京旭(浙江大学化工系,浙江杭州310027)[摘要]创新高校本科教学中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和提高大学生的国际交流能力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国际化视野人才的题中之意。
本文以浙江大学双学位联合培养项目探索、实践为例,分析了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创新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总结了新型的国际化人才培养项目的成效,展望了今后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发展思路,为促进高校学生国际交流和联合培养项目的实践提供了有借鉴意义的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国际交流;国际化;联合培养;高等教育Exploration on the Cultivation Mode of HigherEducation and International TalentsRen Congjing,Zhang Hong,Chen Fengqiu,Zhu JingxuAbstract:An important content in the reform of higher education is to train international professional tal-ents and their communication ability.It is also the key to train talents with international views.The pa-per discusses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in the joint project of dual degree training in Zhejiang Universi-ty.The paper points out the importance of training innovative international talents and analyses the prob-lems existed.It also summaries the experience achieved and points out the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The practice has set up agood example and is a reference,too.Key words:University students;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Internationalization;Joint training;High-er education 一、前言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化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重要的发展趋势。
[1]21世纪初始,世界各国普遍认识到,高等教育的发展十分依赖于自身的开放程度,国际交流与合作既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特征,也是高校发展的重要因素和推动力。
[2]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一种包含多项具体活动的发展趋势,旨在提供一种融入全球化意识环境中的教育体验,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4才。
[3]国际化交流与合作包含学生、教师、课程及研究四个维度,以学生国际交流的程度最为重要,是高校国际化的重要标志,反映出国际化的规模和程度。
通过国际合作、联合项目等培养新一代优秀人才已成为高校教育国际化的新尝试。
二、创新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一)创新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是全球化大背景下的必然趋势本科生联合培养项目是一种新型的国际交流与人才培养模式,在国外发展已较为成熟。
通过院校之间、院系之间互派学生,增进校园联系的同时也促进了各国文化的交流。
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获得异国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宝贵经验。
[4]联合培养是高校培养国际型人才的重要途径,给学校带来良好社会效应的同时也为学生开辟了广阔的成才之路。
(二)创新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是高校提高整体办学实力的有效推动力目前,世界各国高校纷纷把教育国际化纳入战略目标,并积极开展联合人才培养项目,以促进国际化发展。
党中央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强调指出,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
”新形势下,加大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快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可以有效促进高等院校的持续发展,推动教学实力的提升。
(三)创新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人才的重要途径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早在1978年6月,邓小平同志就指出,要扩大派遣出国留学生的数量。
据教育部2009年度的统计,从1978年到2009年底,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162万人。
广大学成归国人员带回了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经验成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三、目前我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近年来,浙江大学为建设成开放式高水平国际性大学,借鉴国外大学跨国界学生交流合作的成功经验后,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交流项目,不断探索和推进多种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与国外多所高等院校建立了“2+2”、“3+1”、“3+X”等学生联合培养项目。
越来越多的国际化交流和人才培养项目促进了我校国际化建设步伐,但在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浮现。
(一)国际化进程中生源流向的不均衡性随着现代经济、教育的发展和国际化教育思潮的兴起,国际学生交流日益频繁,然而对比中外留学生交流的流向,不难发现流入和流出的不均衡性问题正日益凸显。
生源流入与流出的不均衡主要表现在美欧等发达国家教育业出口的“贸易顺差”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贸易逆差”方面。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统计,1980年世界留学生人数为915859,1990年为l177583,1997年为130万,现已达到180万,其中绝大多数是从发展中国家或中等收入国家流向少数的工业化国家。
他们当中有38万来自中国,分布在103个国家当中,占留学生总数的23.8%。
这标志着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留学生派出国之一。
[5]以浙江大学为例(如表1所示),近三年每年赴国/境外交流学习的本科生数均达到千余人,而国/境外留学生来我校交流学习的人数每年均少于100人,这个数据表明,我校乃至我国在留学生输出和输入方面存在巨大的“贸易逆差”。
由此带来的优质教育资源流失和教育交流失衡是不可忽视的。
如何让流出的我国学生在学成后归来报效祖国,如何让流入的优秀国外留学生能扎根在我国,是保证国际化进程持续健康发展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表1 浙江大学本科生交流学习流出、流入人数年度我校赴国/境外交流学习本科生数/人国/境外来我校交流学习本科生数/人2009 1209 832010 1269 762011 1364 72 (二)国际化进程中学生适应性问题尽管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趋势日趋明显,国际交流等活动频繁,当代大学生参与国际交流的机会日益增多,但是我校在交流、培养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这主要体现在语言表达、对多元化文化的了解和认知、涉外礼仪的熟悉程度等方面。
[6]首先,在语言上,联合培养项目的学生往往存在外语听说、表达能力不足的问题。
如在日常的英语应用过程中,中国式英语使学生在国际交流5高等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探索中产生了障碍,影响了准确意思的表达。
受传统文化影响,中国学生往往含蓄、拘谨,在日常交流中自我表现意识较弱,主动开口的积极性较差,不善于表达,往往阻碍了国际交流的正常开展。
其次,由于缺乏对国外教学体系和综合文化知识的了解,往往在国际交流初期,产生较多的文化冲突和学习的不适应。
在留学生活中,学生们会面临教学的“直接导入法”,如何使交流学生更快融入新的语言文化环境,适应新的教学模式体系,有效提高外语水平,拓宽国际视野,是交流培养项目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四、全新2+1+1联合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一个国家的大学学术水平在国际上获得一定的评价,就意味着大学教育、研究的机能和制度是国际上普遍存在的,它为外国学者和留学生所接受,在国际社会里往往具有一定的通用性。
所以,高等教育国际化不能只输出、不引进,也不能只引进、不输出,它是一个双向的交流,而非单向的交流。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过程中,自己要看到本国的不足,注意借鉴先进经验,引进先进的办学理念、管理手段,提高本国高等教育的办学质量,增强本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最终能有效地输出到国外,使本国文化被别国所承认。
而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尽管其高等教育水平比较发达,能够得到国际社会较大程度的认可,但也有其不完善之处,他们也需要借鉴别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先进东西。
当前,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和文化扩张的需要,一些发达国家盲目地输出其高等教育服务,放量占有市场,在追求速度的同时产出较差的教育质量。
因此,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国际化过程的“引进”与“输出”方面是极其不平衡的,主要表现为教育服务由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这是由于发展中国家的高等教育水平严重落后于发达国家所造成的。
发展中国家在引进的同时要不断提升自己高等教育质量,发达国家也要注重引进别国先进的教育模式,使高等教育在双向交流中得到发展。
创新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基于对我校国际化人才培养中及现有联合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浙江大学通过与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沟通协商,率先提出了“2+1+1”的创新模式的双学位联合培养项目———中加2+2双学位联合培养项目。
(一)项目简介中、加联合培养的2+1+1模式化学工程双学位项目旨在培养专业理论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并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本项目由浙江大学和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University of Western Ontario,简称UWO)共同实施。
UWO是加拿大一所顶尖的综合性研究大学,历史悠久,为加拿大科研十强大学之一。
UWO由理学院、人文学院、商学院、医学院、工学院、法学院、信息学院等12个学院和3个附属学院组成。
工学院共设有7个学科,包括:化学与生化工程、土木与环境工程、电子与电机工程、计算机与软件工程、机械与材料工程、综合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只招研究生)。
西安大略大学化工系秉承创新和严格的教学理念,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其化工专业的学生在全加各种化工设计竞赛中多次获奖。
(二)项目优势和意义1.2+1+1模式中加联合培养项目以中加混合班为载体,真正做到了国际交流的双向性,解决了培养过程中“输入”与“输出”的不均衡性。
该项目招收中国学生与加拿大学生组成的混合班,中方和加方学生共同学习、共同生活,制定共同的培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