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监狱分监区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监狱分监区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监狱分监区建设的调研报告分监区是监狱的最基层组织,是监狱改造、生产经营等各项工作的前沿阵地,直接又具体地从事着刑罚执行、狱政管理、教育改造、组织劳动生产和生活卫生管理等活动。

分监区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改造质量和整个监狱工作,是监狱全部工作和监狱人民警察队伍战斗力的基础。

抓好分监区建设是夯实监狱工作基础,推进监狱人民警察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促进监狱工作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

近年来,省局在加强分监区建设中提出了加强两个能力建设的总体思路,各监狱也探索出了许多的经验和做法,分监区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分监区建设仍然是监狱建设中的薄弱环节,如何进一步加强分监区建设,夯实监区工作基础,笔者根据XX 监狱实际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

一、分监区建设的现状及特点分析多年来,XX监狱始终把分监区建设摆在突出的位置,把它作为一项基础性、关键性环节来抓,分监区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为监狱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从分监区建设的现状来看,它所占有警察的数量、警察的素质、制度的落实、用人机制、物质的保障以及分监区整体功能的发挥仍很不尽人意,笔者粗浅地分析一下该狱分监区建设的现实状况。

XX监狱现有押犯监区X个,其中有X个大押犯监区,下设分监区XX个,共有警察XXX人(其中女警察XXX人,50岁以上的警察XX人),现有党支部XX个。

有押犯分监区XX个,有警察XXX人。

通过分析发现,该狱分监区建设主要有以下一些特点:特点一:多一是分监区数量多。

该狱按照“优化结构、合理调配,搞好分监区机构建制”的基本思路,每年都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对分监区机构进行核定、调整和规范,但分监区数量仍多达XX个,其中押犯分监区XX个,在全省监狱系统分监区数量是首屈一指的。

最多的监区达到了XX个分监区。

二是服刑人员多。

由于该狱分监区数量多,平均押犯在XX人以上,押犯总数达到XXXX人。

押犯最多的分监区达到XXX人,相当于有些监狱一个监区的押犯数。

特点二:杂工种杂。

XX监狱从事煤矿生产为主体,多经为辅,其生产特征决定了该狱分监区工种杂,煤炭的开采从掘、采、刮、运、机、通缺一不可,而且各个环节又有不同的工种来完成,以一个采煤分监区为例,就有放炮工、示范工、修理工、大工、小工、调度工、验收工等不同的工种XX个。

特点三:散一是地域散。

XX监狱四个押犯监区分布在大约40平方公里的地域内,最远的监区达到10几里。

另外,各分监区的分布也比较散,如伍家冲监区下属17个分监区分布在一座山的山顶、山腰、山脚等处,分监区各自用围墙隔开,形成独自的地域空间,走完全部监区要1个多小时,给集中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二是劳作地点散。

XX监狱从事的煤矿生产,点多、线长、面广,从地面车间到井下采掘工作面,从井底到四面八方的巷道,从一水平到现在的二水平都有罪犯劳作的场所。

特点四:旧一是设施旧。

当前,我省监狱布局调整已全面铺开,这将极大改善广大分监区的设施陈旧问题。

但目前在一些农场,矿山等分监区设施仍然很陈旧。

由于经济效益低下,监管设施,办公设施极为简陋、陈旧。

如XX监狱有的押犯分监区还是建狱以来的监管设施,监管设施老化,围墙低矮,极不安全。

其它如交通、通讯、警戒装备均存在较大差距,很多分监区在维护监管秩序上,由于物防、技防不到位,只能依靠人防政策,更加重了分监区警察的工作负担。

二是方法旧。

分监区是处于刑罚执行的最前沿。

作为直接管理罪犯的分监区监狱人民警察,应依法、科学、文明管理罪犯,可少数分监区警察还是沿袭过去的改造方法,教育方法简单,改造手段单一,习惯以罚代管,缺乏社会心理学、心理咨询、心理矫治等方面的知识,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难以驾驭罪犯群体和分监区全局。

特点五:大一是风险大。

近年来,监内形势十分复杂,袭警暴狱事件时有发生。

这充分反映出身在分监区的监狱警察,“坐在火山口,守着炸药包”的工作特性不能否认,面对这一系列的突发事件,分监区乃至监狱都缺乏一整套健全的防范体系,不能不说他们从事的是风险大的事业。

二是责任大。

《监狱法》赋予了监狱人民警察“惩罚和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的神圣使命,作为分监区的人民警察不但要担负改造罪犯的使命,还要承担经济和安全任务。

目前,监狱还是处于比较困难时期,还得想方设法解决警察职工生活困难问题,忙于找饭吃。

监狱每年下达的任务指标,层层分解,最终还是落到分监区头上,这在以煤为主产业的监狱来说,是关于几千人的生计民生问题。

三是工作难度大。

目前押犯中,狱情复杂,且反社会性增强,使改造难度加大。

另外,自从创建现代化文明监狱以来,要求更严、标准更高,工作量更大,各种“竞赛、检查、达标”等加强性工作接踵而来,超强度的工作数年如一日,使分监区警察无论是从事生产经营,还是在组织罪犯“三课”教育活动中,无论是监内,还是在监外,都不能丝毫松懈,精神高度紧张,甚至下班后也难以缓解紧绷的神经。

特点六:低一是待遇低。

当前,我省基层普通警察的月人平收入约为XXXX 元,且发展很不平衡,在一些企业经营困难的单位,参加工作不久的同志月工资甚至低于XXX元,在这样一种收入水平上,成家的同志养家难,未成家的同志找对象难。

这一现象导致大批优秀人才隐性流失。

即停薪留职,内退等。

尤其是XX监狱与其它监狱相比,分监区警察待遇更低。

分监区警察处于直接行刑实施者地位,常年累月工作在改造、生产一线,往往是“眼睛一睁,忙到熄灯”工作单调、艰苦、危险、环境差。

与其它兄弟单位相比较,同样是国家的公务员、人民警察,待遇却不一样,奖金少或无奖金,致使一些分监区警察产生了消极情绪,不想呆在分监区。

二是警囚比例低。

XX监狱共有XX个押犯分监区,有警察XXX 人,共有押犯XXXX人。

由于警察分布的不均衡性,警力配备不能达到司法部对分监区警察与押犯要求的比例,XX个分监区中只有XX 个达到,只占43.4%,还有30%未达到,占56.6%,最少的分监区只占2.08%。

具体情况见下表。

各押犯股室、分监区的基本情况首先,文化素质整体偏低。

XX监狱在分监区警察群体结构中存在“二多二少”现象。

“二多”即转业退伍军人多,分监区就有58人,这些大多是年龄偏大,只有高中(中专)以下文化,这部分人是政策性安置的,不存在择优录用;录干的多,达到225人,占38%,虽然录干经过公开招考,择优录用,但明显具有系统内照顾性特征。

“二少”即有一定丰富经验,且长期扎根在分监区的老警察少,只有30人,占5%;分监区394名大专以上学历的警察中,全日制大中专院校毕业的少,后续学历就达70%。

根本不可能掩盖高学历低素质的本质。

另外,即使是统分统招的大中专生,虽然有一定的文化基础,但在当时缺乏公正透明的选拔机制下,能力并不是他们进入监狱系统的主要考核依据。

其次,专业化水平整体不高。

与文化程度相比,监狱警察的知识结构以及专业水平让人担忧。

法律人才,罪犯管理和教育人才等重点人才极度缺乏。

少数警察改造手段单一,“搞改造的不懂生产,搞生产的不懂管教业务”的现象还是存在,难以适应新时期监狱工作的需要。

第三,警察思想政治素质有待加强。

分监区警察是和社会阴暗面直接进行接触、斗争,并进行改造的一个特殊群体。

因此,他们更需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当前,这支队伍主流是好的,但有些问题也不容忽视。

一是少数警察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和约束,做一些违法违纪的事情。

二是有的警察在如何认识和对待罪犯权利上存在偏差,不能转变执法的观念,要么严打、高压,要么放任自流。

这几个方面都反映了当前提高警察队伍思想政治素质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特点七:少一是警察少。

目前,XX监狱分监区警察总量不少,押犯分监区警察数与罪犯数的比例均达到了司法部提出的8%的标准,并且超过了2.19%的百分点,那么,为什么,分监区仍不断要求增加警力呢?究其原因,警力结构性矛盾是导致这一状况的突出原因,首先是年龄与性别结构难以适应工作需要。

XX监狱其生产特征决定了分监区带班警察需要三班倒深入现场直接管理和指导罪犯劳动。

因此,较其它监狱分监区需要年富力强的男性警察。

但是,该狱基层分监区有警察586人,有女性120人,占总数的20.4%,50岁以上的有93人,占总数的15.9%。

很明显,这部分人员不能胜任分监区工作岗位和相当部分劳动管理及管教工作岗位。

其次,警力分布结构不尽合理。

机关臃肿,人浮于事,基层薄弱,人慌于事,几乎是当前监狱共有的弊病,XX监狱下属三大监区的所谓“二级机关”也是如此,三大监区内设股室30个,有警察247人(含门卫74人),占三大监区警察总数的42.2%。

那么,为什么会造成这种局面呢?除了机构设置等问题外,绝大多数警察不愿到基层工作,而基层领导也不愿要太多的警察是最主要的原因。

当前,一线警察工作压力重,风险大是个不争的事实,特别是在XX监狱这样的煤矿作业。

以一个中队(分监区)的生产副队长为例,按规定一个月下井不得少于15次(以前为18次),夜间进监不少于20次,若是本月值班写指令(即按排班作业计划),则必须30天每日三次进监安排井下作业计划,每晚参加调度会,每星期上一次安全学习课,每月进行12次罪犯个别教育谈话,按规定轮流进行周末值班,若是碰上防护期,值班密度将成倍增加。

日常生产组织管理上的琐事更是不甚其烦。

这还不算,如果生产不景气,发生安全事故或是改造事故,苦了、累了、挨批评都不算,弄不好就要挨处分,甚至脱衣服。

而机关则轻松许多,又没有什么责任,遇上提职升迁,还可近水楼台先得月。

另外,基层领导也不太想接收过多的机关警察,除了部分经济承包的原因外,机关警察下放基层,经常带有情绪,有的还或多或少有些“后台”,不仅本身不做事,更影响周围人员的积极性,给管理靠造成了很大的难度。

二是警察个别教育谈话、帮教少。

面对着日益增强的工作压力和可能面对的风险,有的警察产生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没有事,只有不搞事,才平安无事”的错误认识,对待工作敷衍了事,对罪犯的个别谈话教育、帮教重视不够,创新不力,存在形式主义的现象。

特点八:弱近年来,我们想了很多办法配齐配强基层分监区班子,但因少数基层分监区班子成员在思想意识、自身能力、创新精神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和分监区管理难度不断增大等客观因素,分监区班子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管理、指导、协调作用,分监区的工作不断在弱化。

一是组织功能弱。

分监区管理难度不断增大,分监区领导的驾驭能力不断在弱化,分监区领导忙于事务,忙于应付,对于自身的管理功能逐渐在弱化,有的不想管、有的管不了,在关键时刻不能拧紧一股绳。

造成一些分监区一盘散沙。

二是管理功能弱。

分监区的管理功能在不断弱化,管理事务的能力欠缺,对警察职工下井考消勤、晚上进监、平时劳动纪律等工作管理松散。

有个别警察职工一个月下井14至18个不等,可真正到工作面,下满规定时间的就廖廖无几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