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著名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与实践第一节蔡元培的学前教育思想一、生平和主要教育活动1、被毛泽东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著名教育家是蔡元培2、蔡元培在1916年12月至1927年担任了北京大学校长二、论教育方针1、1912年,蔡元培发表了《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的重要文章2、军国民主教育,即体育3、实利主义教育,即智育4、德育主义教育,即公民道德教育三、对传统儿童教育的批判和“尚自然”“属个性”的主张1、把批判传统的儿童教育、发展儿童个性,作为民国教育改革传统教育的起点的教育家是蔡元培2、《新教育与旧教育之歧点》的讲话中,提出了“尚自然、展个性”儿童教育主张的教育家是蔡元培四、论学前美育1、论美育与德、智、体各育并重2、论学前美育的实施(1)蔡元培设想通过育胎教院、婴堂、幼稚园三级机构实施学前儿童美育五、简答题1、简述预算拨款的原则(1)按预算和计划拨款(2)按事业进度和资金使用情况拨款(3)按用途拨款(4)按预算级次领拨经费2、试述蔡元培学前美育实施的途径(1)家庭美育或胎教院、育婴堂的美育,主张儿童出生后最好实行公育,他的理想是以儿童公育代替家庭教育(2)学校美育,主张儿童三岁入幼稚园(3)社会美育,接受社会美育的影响,注重观察和引导3、蔡元培的教育方针及其意义(1)教育方针包括军国民主义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德育主义教育、世界观教育、美育教育(2)意义:否定了中国封建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教育宗旨,是历史的进步,成为民国初年国家颁行教育方针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培养儿童成为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人才六、名词解释第二节陶行知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一、生平和主要教育活动1、陶行知怀着“爱满天下”的大爱之心,将毕生献给了人民教育事业和民族民主运动二、生活教育理论1、生平教育理论的产生与确立(1)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根据杜威的理论形成的2、生活教育的主要内容(1)陶行知强调“教学做合一”的中心是做为中心(2)陶行知生活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论普及幼儿教育1、改变漠视小孩教育的态度,认识幼儿教育的意义(1)陶行知认为小学教育是建国之根本(2)陶行知指出“认为小孩子的教育不关重要,早点,晚点没有多大关系这种成见是要不得,必须根本化除这种漠视小孩子的态度(3)“教人要从小教起幼儿比如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方能发荣滋长,否则幼年受了损伤,即不夭折,也难成材。
”这是陶行知的观点。
(4)陶行知提出普及幼稚园的出发点是承认幼年生活教育的重要性2、开辟幼稚园之新大陆—工厂与农村(1)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尖锐指出旧时学前教育失去了幼稚教育造就后代的意义,害了三种大病,即外国病、花钱病和富贵病3、改变训练教师的制度,采用艺友制开展师范教育(1)我国教育家陶行知用以培养幼教师资的方式是艺友师制(2)陶行知指出承认幼年生活教育之重要,是普及幼稚园之出发点。
(3)陶行知指出,人生的一些重要的习惯、倾向、态度,多半是在6岁以前形成的,这个时期是人格陶冶的最重要的时期四、论创造的儿童教育1、认识儿童的创造力(1)我们要真正承认小孩子友创造力,才可以不被成见所蒙蔽。
小孩子多少都有其创造力”是陶行知的观点(2)我国创造教育的首创者是陶行知(3)为了发挥儿童的创造力,陶行知认为教育工作者要把自己摆在儿童的队伍里,成为孩子当中的一员加入到儿童的生活中去。
2、解放儿童的创造力3、培养儿童的创造力五、名词解释1、生活即教育:(1)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
(2)是生活就是教育。
人过什么生活,便受什么教育(3)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2、教学做合一:陶行知的教学理论,是对杜威的从做中学的改造六、简答题1、简述陶行知对儿童的六大解放(1)解放儿童的头脑(2)解放儿童的双手(3)解放儿童的眼睛(4)解放儿童的嘴巴(5)解放儿童的空间(6)解放儿童的时间2、简述陶行知培养儿童创造力的措施(1)需要充分的营养(2)需要建立良好的习惯(3)发扬民主3、陶行知普及学前教育的理论和实践(1)改变漠视小孩教育的态度,认识幼儿教育的意义(2)开辟幼稚园之新大陆—工厂与农村(3)改变训练教师的制度,采用艺友制开展师范教育4、简述陶行知认为如何在教育上发扬民主(1)教育机会均等(2)宽容和了解(3)在民主生活中学民主5、论述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实质(1)从哲学的基础上看,生活教育理论是建立在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础上的。
陶行知逐步摆脱了杜威的经验主义哲学,把实践放在最重要的地位,提出防止狭隘的经验论。
(2)从生活教育理论的性质看,它体现了新民主主义教育的特色(3)生活教育理论是科学的,主张实事求是,尊重客观真理,主张理论与实际统一。
6、简述陶行知对“创造的儿童教育”的论述(1)认识儿童的创造力(2)解放儿童的创造力(3)培养儿童的创造力第三节张学门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一、生平和主要教育实践活动1、诗句“年来心似秋光浅,却忆西山一片红”的作者是张雪门2、1917年,张雪门在浙江瑾县创办了星萌幼儿园二、论幼儿教育的目的1、张雪门所倡导的幼儿教育以改革中华民族为目标三、论幼稚园的行为课程1、幼稚园课程(1)倡导幼稚园“行为课程”的幼儿教育专家是张雪门2、幼稚园行为课程3、行为课程的教材与教法(1)张雪门认为,幼稚园教材和教法相互关联,并且二者与行为课程密不可分,都离不开儿童的实际生活,离不开儿童的行动。
四、论幼稚师范教育1、幼稚师范教育的意义和目的2、论“有系统组织的实习”(1)张雪门提出幼稚师范生的实习需要有组织有系统的进行,实习可分为四个连续阶段,即参观、见习、试教和辅导五、简答题1、论张雪门幼儿教育的目的(1)20世纪30年代初,培养旧式士大夫,扩充宗教势力,为各国制造洋奴(2)张雪门认为幼稚教育工作就是要实验出寻求出“社会的需要和儿童身心衔接的方法,满足和实现这两方面的要求。
2、张雪门论幼稚园行为课程(1)五六岁的孩子门在幼稚园生活实践,就是行为课程(2)行为课程完全根据于生活,它从生活而来,从生活而开展,也从生活而结束(3)行为课程不像一般的完全局限于教材的活动3、简述张雪门行为课程的教材与教法的观点(1)幼稚园教材和教法的相互关联,并且二者与行为课程不可分,都离不开儿童的实际生活,离不开儿童的行动(2)张雪门认为儿童教育有两种教材(3)教学的过程,就是依着正确的行动过程(4)行为课程运用的教学方法是设计教学法4、简述张雪门提出改造民族的幼稚教育目标(1)铲除我民族的劣根性(2)唤起我民族自信心(3)养成劳动与客观的习惯态度(4)锻炼我民族斗争为争中华之自由平等而努力六、名词解释1、行为课程:这是幼儿教育专家张雪门经过反复实验,研究、总结的基础上提出的理论。
2、有系统组织的实习:在幼稚师范生实习的问题上,张雪门有独特的见解,逐步培养直到独立工作,共分为四大段即参观、见习、试教和辅导。
第四节陈鹤琴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一、生平和主要教育活动1、抱定“要做事,不做官”志向的儿童教育家是陈鹤琴2、由陈鹤琴倡办的幼稚园是南京鼓楼幼稚园二、论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1、儿童观及儿童教育观2、儿童心理特点与教育(1)陈鹤琴认为研究和认识儿童心理的发展及特点是教育好儿童的前提(2)陈鹤琴指出孩子模仿心强但又是无选择的,师长要教儿童逐渐学习鉴别是非善恶。
(3)陈鹤琴指出,游戏可以发展身体,培养高尚道德,使脑筋敏锐,是休息之良药。
(4)陈鹤琴指出:“儿童好游戏乃是天染的。
近世教育利用这种活泼的本能,以发展儿童之个性与造就社会之良好分子。
(5)陈鹤琴指出可以利用儿童是易受暗示的这个特点,培养儿童良好的举动、习惯、风俗(6)陈鹤琴认为,科学施教是教育好儿童的基础(7)陈鹤琴论述儿童的心理特点包括好奇心、模仿心、儿童是易受暗示的、好动心、游戏心、喜欢成功、喜欢野外生活、喜欢合群、喜欢称赞3、儿童年龄分期与教育(1)陈鹤琴将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分为新生婴儿期、乳儿期、步儿期和幼儿时期三、论学前家庭教育1、幼儿家庭教育的意义2、学前家庭教育的科学基础3、培养幼儿体、德、智、美、劳和谐发展的健全人格4、更新观念,民主施教(1)陈鹤琴一贯主张,要尊重儿童的人格,尊重他们的自主性、独立性四、论幼稚园教育1、论幼稚园教育要适应国情2、论幼稚园保教内容3、保教原则方法五、“活教育”理论1、何谓“活教育”(1)活教育理论是陈鹤琴教育思想的核心2、“活教育”理论形成的原因3、“活教育”的理论体系六、简答题1、简述陈鹤琴的儿童教育观(1)陈鹤琴指出,中国传统儿童教育的严重弊端之一,就是错误的将孩子看成缩小了的成人(2)陈鹤琴认为把儿童看作成人一样看待,去施教,是摧残儿童的天性,必须改变这种错误的儿童观(3)陈鹤琴认为,要教育好儿童,不仅要有正确的儿童观,还要充分的认识儿童教育,特别是学前儿童教育的意义。
2、简述陈鹤琴的课程理论(1)课程应为培养目标服务(2)课程应以自然和社会为中心(3)课程应实验“整个教学法”,采用游戏式、小团体式等教学方法(4)课程应当有考察儿童成绩的标准。
3、活教育理论形成的原因(1)对欧美新教育理论的吸收(2)对中国传统教育的批判与继承(3)多年教育改革实践经验的积累七、名词解释1、五指活动:儿童的健康活动、儿童的社会活动、儿童的科学活动、儿童的艺术活动、儿童的语文活动。
第五节张宗麟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一、生平和主要教育活动二、论幼儿教育的意义、目的1、张宗麟认为幼儿教育一般目的如下(1)幼儿第一义为谋求儿童健康,若徒有知识的增进,而身体不健康,是畸形的教育(2)养成几种儿童生活上必须之习惯(3)养成儿童欣赏之初基(4)养成儿童能自己发表之能力三、揭示幼儿教育的弊端1、全盘西化的倾向(1)为纠正幼稚园外国化倾向,张宗麟提出了一些具体办法,但最重要的是停办外国教会在华办的幼稚师范及幼稚园,由中国人自己办理(2)近代中国的幼稚教育制度,是从东、西洋引进的(3)张宗麟认为“幼稚教育来华,尤为近十数年间事,故一切设备教法抄西洋成法,亦势所难免。
2、幼稚教育为富人服务3、束缚儿童的条条绳索四、论幼稚园课程1、幼稚园课程的内涵2、编制幼儿园课程的办法3、幼稚园应设置的课程4、培养幼稚生的习惯与技能五、论幼稚师范教育1、中国急需设立完美的、富于研究精神的幼稚师范2、幼稚师范生资格、性别、学习年限3、幼稚师范的课程4、幼稚教师的社会责任—到农村去,到贫民区去办教育六、简答题1、简述张宗麟批判民国幼儿教育弊端的主要观点(1)全盘西化的倾向(2)幼稚教育为富人服务(3)束缚儿童的条条绳索2、简述张宗麟关于幼稚教师的社会责任的观点(1)幼稚教师是劳工(2)幼稚教师是为着大多数儿童谋幸福的(3)幼稚教师要深入社会去,热爱社会工作3、简述张宗麟认为如何培养儿童的生活力(1)教养孩子有抵抗力的能力(2)要教养孩子会动手做事(3)要养成孩子学会发展自己天才的能力(4)要教养孩子善于不停留的进步4、简述张宗麟对于改革当时幼稚师范教育所提出的见解(1)中国急需设立完美的、富于研究精神的幼稚师范(2)幼稚师范生资格、性别、学习年限(3)幼稚师范的课程(4)幼稚教师的社会责任—到农村去,到贫民区去办教育5、张宗麟论幼稚园课程的内涵(1)课程广泛(2)满足儿童自身需要应在幼稚园课程来源上更加侧重(3)注意个别活动(4)需要以儿童全面发展为目的、课程内容要艺术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