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平方差公式(第二课时)教案

平方差公式(第二课时)教案

平方差公式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平方差公式的几何背景.
2.会用面积法推导平方差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运算.
3. 了解平方差公式的几何背景,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二、重点:
会推导平方差公式,并掌握公式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推理.
三、难点:
会推导平方差公式,并掌握公式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推理.
四、讲授新课:
前面利用了两课时的时间,学习了平方差公式。

课后我抽查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大部分学生反映,对三项及更多项能够运用平方差公式解决的问题,还存在一定的困惑,不容易找到整体项。

于是,我搜集和整
理了一些类似的题型,如
)32)(32(),)(+--++--+y x y x c b a c b a (,然后给学生讲解。

下面是一些实际例子:
()()()[]()[]
()2
222)
222(22
21c bc b a c bc b a c b a c b a c b a c b a c b a -+-=+--=--=---+=+--+、
你会发现:在解题过程中,通过变形,把()c b -看作一个整体。

()()()[]()[]
()()91249
1243232323232222222
2-+-=+--=--=---+=+--+y y x y y x y x y x y x y x y x 、
通过变形,把()32-y 看作一个整体。

当我讲完第二个题后,突然,有一个学生就提问了:“老师,怎么才能一下就看出整体项,有没有简单的方法,对于类似的题,我还不易掌握?”。

我一下愣住了,怎么能一下就看出整体项,简单的方法?
我想了想:既然平方差公式是两项和与两项差的积,那么这两项就是符号上的差别。

对于三项,我们也可以找出它们之间的符号差别,例如在()()c b a c b a +--+中,对比观察两组括号里的各项,相同的项a ,相反的项b +与b -,c -与c +。

然后把相同的项a 看成一个整体,相反的项c b -看作另一个整体。

所以对于任意给出的三项,我们都可以按照以上方法来做,如:
()()
()[]()[]
()()()2
222222
2644894644894832832832-832832-c bc b a c bc b a c b a c b a c b a c b a c b a -+-=+--=---=----+=+---+
你会发现:这道题中相同的项()a 2-,相反的项b b 33-+与,c c 88-+与,则把()c b 83-看作一个整体。

因此,对于任意给出的两组括号里的三项,只要它们具有上述特征(项数相同,两组括号里各项只是符号上的差别,既有符号相同的项,又有符号不同的项),我们就能快速的变形为平方差公式的形式,从而利用平方差公式解题。

同理,对于两组括号里的四项,五项等,只要具备上述能利用平方差公式的条件,就可以应用平方差公式解题。

如:
()()
()()[]()()[]
()()
2222221616496423423423432432t yt y z xz x t y z x t y z x t y z x t z y x t z y x ---+-=+--=+--++-=---+-+
学生很快找到相同的项z x 3-和,相反的项t t y y 4-4,2-2与与++,然后把)3z x -(看作一个整体,)42(t y -看作另一个整体,利用平方差公式巧妙变形,你就会迎刃而解。

这样,不仅学生的解题速度提高了,而且做错题的学生也减少了。

我感到很欣慰,同时也感谢那位给我提问题的学生,使这堂课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反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感觉到要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体的重要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给学生学习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这样,不仅有利于我们更好的教学,而且有利于教师自身专业水平的提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