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高二政治必修二期末测试题含答案

(完整版)高二政治必修二期末测试题含答案

期末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中国、印度和日本都有着很强的民族性和国家概念,相比而言,欧盟国家间文化相近。

因此,亚洲国家目前很难像欧盟成员国那样实现区域一体化”。

这一论断表明()①文化一体化决定经济一体化②文化多样性是社会发展的障碍③文化多样性对政治、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④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④2.“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为着共产主义牺牲,为着苏维埃流血,那是我们十分情愿的啊!”每当我们吟诵方志敏的不朽诗篇时,都会为这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对革命事业的赤胆忠心而肃然起敬。

这表明()A.文化作品具有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B.文化作品是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C.文化作品为人的成长提供了精神食粮D.优秀的文化作品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据此回答3~4题。

3.“和而不同”反映了中华文化的()A.稳定性B.民族性C.地域性D.包容性4.“同而不和”的重要表现就是“文化中心主义”,即认为自己的生活方式、信仰、价值观、行为规范是最好的,并且将本群体的文化模式当做中心和标准,以此衡量和评价其他文化。

反对文化中心主义就意味着()①反对西方国家将自己的价值观念强加于人②既要认同中华文化,又要尊重理解其他国家和民族文化③中国文化是中国落后的根源,应该加以抛弃④“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应该全盘西化A.①②B.②④C.①④D.③④5.阿富汗的巴米扬大佛是世界上最高的立佛,距今已有1500多年。

曾有很多国家的知名人士强烈呼吁要注重保护这一人类历史文化遗产。

但是大佛还是被当时的塔利班政权所摧毁。

这遭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强烈谴责。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出于信仰的原因可以摧毁不同宗教的文化标志物B.各国的文化遗产都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C.这属于阿富汗的内部事务,他国无权干涉D.已经成为历史遗迹的大佛没有必要抢救和保护6.近年来,不仅全世界的华人华侨以不同的方式庆祝新春佳节,而且很多外国人也加入中国年的庆祝活动中来,中国春节逐渐成为世界文化中的一道亮丽风景。

这表明() A.不同的文化可以相互交融B.世界文化日益丰富多彩C.文化已经不再具有民族性D.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7.20XX年的一项调查显示:7成网友认为春节将成世界性节日。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和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逐步扩大,中国风俗也会在世界上产生影响。

这体现了() A.文化是一种物质力量B.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C.文化对经济具有重大影响D.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美国影片《花木兰》和《功夫熊猫》取得了极大的商业成功。

据此回答8~9题。

8.这两部影片都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得到素材和灵感的,将最具中华民族文化特征的民间传说运用美国式的精神理念进行文化转换。

“中国元素+美国精神+精美特效”是其成功的关键所在。

这说明()①世界文化正在走向融合、统一②文化交流会产生融汇多种特质的新文化③学习、借鉴外国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④文化的交融有利于文化创新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9.美国电影业善于运用各种文化资源进行商业运作。

我们也会有类似的创意,但缺乏实现创意的空间。

这就要求我们()A.加大投入力度,满足文化需求B.激发创造活力,发展文化产业C.保护民族文化,维护文化安全D.坚持正确的文化发展方向10.1945年,美国汉学家顾立雅指出:“众所周知,哲学的启蒙运动开始时,孔子已经成为欧洲的名人。

一大批哲学家包括莱布尼茨、沃尔夫、伏尔泰,以及一些政治家和文人,都用孔子的名字和思想来推动他们的主张,而在此进程中他们本人亦受到了教育和影响。

”这启示我们对待中外优秀文化的态度应该是()①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②不能盲目崇拜西方,要认识到中华文化的价值③认识到文化交流、学习的意义,反对封闭主义④西方文化是学习、借鉴我国文化的产物,我们没有借鉴的必要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1.处于强势地位的国家在输出商品的同时,也向弱势国家和地区输出价值观念、道德准则和生活方式。

而一些处于弱势地位的国家和地区则无条件地接受强势文化产品,并逐渐失去文化自我。

这启示我们()A.要抵制外来文化,维护文化安全B.西方文化的胜利不可阻挡,要全面接轨C.要推进文化创新,提升竞争力以应对挑战D.文化的优胜劣汰是不可避免和扭转的12.《全球通史》说:中国人“尽管各自操的方言彼此间犹如意大利语之于西班牙语、瑞典语之于德语,颇为不同,但都懂得这种书面语。

其原因就在于,它由表示意义或物体的汉字组成······这种共同的书面语是为中国提供统一性和历史连续性的一种重要力量”。

这段话表明汉字是()A.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和重要标志B.中华民族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C.中华文化难以普及的重要原因D.中华各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13.我国汉语方言繁多,一般被分为七大方言,即北方方言、粤方言、吴方言、闽南方言、湘方言、客方言、赣方言。

这说明中华文化具有()A.民族性B.稳定性C.区域性D.继承性14.下列史实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A.佛教从印度传到中国,并实现了中国化B.中国科技在15世纪之前一直处于世界前列C.藏族、蒙古族、柯尔克孜族都有本民族的英雄史诗D.孔子的“大同”、“小康”思想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理想社会15.温家宝总理在与西班牙文化界人士座谈时指出:“自强不息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主旋律,也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倒,中华文明历经浩劫而传承的重要因素。

这种精神铸就了中国人民百折不挠、愈挫愈奋的民族品格。

”下列事例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有()①中国人民顽强抗击“5·12”地震②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③我国在金融危机面前反对贸易保护主义④发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搞好二次创业A.①②B.②④C.①④D.②③16.下列诗句中能够体现我国民族精神核心的是()A.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B.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C.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D.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17.20XX年“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的主题为“学习英雄少年,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其所以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因为() A.民族精神是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保证B.民族精神是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C.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D.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集中体现18.袁隆平常说,“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中国多一点粮食不怕,若少一点粮食,你试试看”······这种情怀是激励他孜孜不倦、忘我探索的不竭动力。

这说明()①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②爱国主义是具体的,而非抽象的③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是一致的④爱国主义是鼓舞人民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A.②④B.①②C.③④D.①③19.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栏目制造了一批大众学术明星,也制造了新媒体时代的出版神话。

易中天的《品三国》、于丹的《〈论语〉心得》走红图书市场,也诱发了出版人对普及中国传统文化典籍的热情和想象空间。

有人总结,“百家讲坛”的成功在于在市场运作中实现文化向大众的普及。

这体现了()①文化产品借助大众传媒和市场运作广泛传播②大众文化就是面向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的文化③规模化、产业化地生产文化产品有利于文化传播④大众文化的盛行导致了文化品位的低下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20.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在文化领域仍然存在着重男轻女、权大于法等落后思想文化和色情、邪教等腐朽文化。

这是因为()①封建思想的残余和旧的习惯势力根深蒂固②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冲击加剧③目前我国生产方式还比较落后④市场经济的消极影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1.现在有些媒体提倡“娱乐至上”,以荒诞、庸俗的内容迎合低级趣味;还有些媒体单纯追求“轰动效应”,热衷于“炒作”。

这体现了()A.大众文化必然导致文化媚俗现象B.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C.大众文化以大多数人的口味为基础D.当今文化产品是一种“文化快餐”2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能成为“主旋律”,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是因为()①自身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②依靠社会主义政治和经济力量③发挥着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④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先进文化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3.“一切进步文艺,都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

”这说明()①人民群众的实践是文化创造的源泉和动力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生命力源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③发展先进文化要充分体现人民的利益和愿望④人民群众既是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又是其服务对象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24.有人说:“文化软实力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国民的精神状态、意志品格和内在凝聚力,这一切主要来自于人们对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 A.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B.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C.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D.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25.在文化建设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是()A. 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B.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C.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D.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6.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是()A.培养“四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B.促进文化创新,振兴中华文化C.振兴我国的教育、科学、文化事业D.建设和谐文化,形成良好道德风尚27.学习型组织的研究和传播,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是同步的。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促使人们()A.第一次把学习当作一种美德B.抛弃人类社会过去的一切知识C.在大学教育阶段掌握一生所需的全部知识D.把学习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28.据统计,近年来我国每年订立合同约40亿份,而履约率只有50%,经济合同失效问题严重。

此外,假冒伪劣现象猖獗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2000亿元。

这都说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A.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B.以集体主义为原则C.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D.以“五爱”为基本要求29.顾炎武说:“博学于文,行己有耻。

”这启示我们()A.既要重视科学文化修养,又要重视思想道德修养B.科学文化事业是次要的,关键是抓好思想道德建设C.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D.发展先进文化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30.“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今天,这句话仍然勉励我们()①严于律己,坚守永恒的道德准则②为善去恶,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③明辨是非,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选择④防微杜渐,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二、非选择题根据题目要求作答,紧扣题意,适当分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