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线作业考核《幼儿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满分100分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文献检索文献检索(Information Retrieval)是指根据学习和工作的需要获取文献的过程。
近代认为文献是指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章和图书或与某一学科有关的重要图书资料,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文献检索更多是通过计算机技术来完成。
2.诊断性个案研究个案研究(case study)也称个案调查。
对某一特定个体、单位、现象或主题的研究。
这类研究广泛收集有关资料,详细了解、整理和分析研究对象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内在与外在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以形成对有关问题深入全面的认识和结论。
个案研究的单位可以是个人、群体、组织、事件或者某一类问题,由此而产生人员研究个案,各生活单位或社会团体个案、传播媒介个案,以及各种社会问题个案等。
3.定量评价定量评价是采用数学的方法,收集和处理数据资料,对评价对象做出定量结果的价值判断,如:运用教育测量与统计的方法,模糊数学的方法等,对评价对象的特性用数值进行描述和判断。
4.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是指通过制定详细周密的问卷,要求被调查者据此进行回答以收集资料的方法。
所谓问卷是一组与研究目标有关的问题,或者说是一份为进行调查而编制的问题表格,又称调查表。
它是人们在社会调查研究活动中用来收集资料的一种常用工具。
调研人员借助这一工具对社会活动过程进行准确、具体的测定,并应用社会学统计方法进行量的描述和分析,获取所需要的调查资料。
5.时间取样法心理学以及相关学科的研究中,已经形成了一些成熟的观察策略。
时间取样法,就是观察策略的一种。
时间取样法是指观察者根据事先确定的观察维度有选择地在某些时间段内观察某一方面特定行为或事件,并将结果记录到规定的表格上。
6.一次文献一次文献是人们直接以自己的生产、科研、社会活动等实践经验为依据生产出来的文献,也常被称为原始文献(或叫一级文献),其所记载的知识、信息比较新颖、具体、详尽。
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1.经验总结的重要意义体现在哪几方面?(1).总结教育经脸有利于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和提高对教育战略地位与作用的认识。
正确的思想认识来源于变革的社会实践,新的教育观念的确立,特别是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新的教学观、人才观、师生观、质量观的确立,不仅是一个理论课题,更重要的是通过反复的实践活动,不断总结新的经验,从而促进陈旧思想观念的转变。
同时,为了迅速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从教育实践中提出的重大问题人手,积极正面地总结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实施素质教育与人才整体素质等方面的经验,对于认识教育的战略地位与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2).总结教育经验是揭示教育规律的一种手段,对于丰富教育理论具有极大的科学意义。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实践的需要是认识的发展动力所在;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指向。
由此看来,教育实践是教育理论发展的基础,脱离实践的教育理论是没有生命力的。
通过对教育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可以认识或验证教育过程中的客观规律,发展或丰富教育思想或教育理论。
同时,先进教育经验的总结,可以帮助人们认识教育发展的具体情况,了解教育实践发展的具体耍求,提高对科学理论和客观规律认识的自觉性。
所以说,经验总结不是认识教育规律的准备,而是揭示教育规律的一种手段。
(3).总结教育经验有助于教育行政部门和领导者深入实际,正确地贯彻执行教育方针政策。
教育行政部门和领导者,在贯彻执行教育力针政策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深人实际,调查研究,了解情况,发现问题,掌握第一手材料;另一方面要有目的地组织下属单位或个人,就某一项实际工作的开展,如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大面积推进素质教育、基础教育分级管理等进行专题经验总结。
通过经验总结过程,领导者既能吃透实际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又能加深对教育方针政策的理解,更有效地发挥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能作用和指挥能力,从宏观方面进行决策。
(4).总结教育经验有助于蜡强教师的业务素质和促进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
教师的业务素质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
由于我国教师队伍庞大,继续教育制度还不完善,加上培训经费短缺教师培训提高的主要途径还是通过各门学利一的教学实践来自学业务知识,加强教学理论修养,更新教育教学内容,改进教育教学方法,逐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善于总结经验的教师都深知经验总结对提高自己业务水平的重要作用,从而自觉地通过总结经验,掌握教育教学规律,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5).总结教育经验能够提高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实践水平和教育科学研究水平。
通过经验总结获得的对教育现象的理性认识,是对不受控制的自然状态的教育实践的客观反映。
因此,对于教育实践者来说,吸收这样的理论来指导具体的教育实践,具有较强的可接受性。
实践证明,运用这种研究方法,既能够充实自己的感性知识,提高观察事物的敏锐能力和判断能力,又能够开扩视野,拓宽研究领域,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提高研究水平,多出快出研究成果。
2.简述行动研究的适用范围。
主要是适用于教育实际问题而不是理论问题的研究,单个教师的行动研究的特点是规模小,研究问题范围窄,具体易于实施,但力量单薄,很难从事深入的、细致的、说服力强的研究。
协作性行动研究的特点是可以发挥多个教师的集体智慧和力量,但可能在理论的指导方面较欠缺。
行动研究的适用范围主要是适用于教育实际问题而不是理论问题的研究,以及中小规模而不是宏观的实际研究。
针对教育的实际情境而进行,从实际中来又回到实际中去。
3.一个好的研究课题有哪些指标?1、好的研究问题应该具有研究意义。
2、好的研究问题应该具有科学性。
3、好的研究问题应该具有明确。
4、好的研究问题应该新颖有创新之处。
5、好的研究问题应该具有可行性。
4.访谈中的记录要注意哪些问题?1、尽可能详细记录访谈对象对非限定性的问题的所有回答,以及回答限定问题是主动做出的额外说明,后者对随后的资料分析很有价值。
2、记录过程中不要试图去总结分段和改正语法。
3、不仅要记录语言信息,而且要记录非语言信息。
4、在记录的同时还应注意与访谈对象保持联系,以保证访谈顺利进行。
5、访谈结束后应尽快整理访谈记录,对记录是所使用的各种符号缩写的做出翻译和说明。
5.简述教育科学研究自身独特的特征。
①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存在和人的学习,教育存在包括教育现象、教育过程和教育理论。
影响教育的因素不仅包括客观的条件因素,而且还涉及个人的主观心理因素以及人际之间的社会因素,所以,教育现象之间因果关系比较复杂。
由于对人的内部世界无法向自然科学那样直接观察,对教育现象达不到自然科学那样,在有效控制或隔离某些相关条件和影响因素的条件下实施研究活动,因此,事实上教育科学研究很难采用严格的实验方法和精确的观测手段。
教育存在的异质性也给研究造成很大困难。
自然科学家可以从一滴水或一个物体的研究中概括出普遍的定律,而教育科学则不能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的研究中,得到普遍适用的结论。
这意味着,教育研究要抽取更多的样本,它的研究结论的概括范围受到严重的限制。
②教育科学研究更多的受个人因素的影响。
例如,个人的社会地位、政治偏好、文化知识水平、研究能力,思想观念、心理特征、原有经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影响。
这不仅指研究者方面,而且还包括被研究者方面。
教育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对象不是客观的、无意识的物体,而是有思想可以变化的人或人群。
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研究中被研究者可能会有意或无意地隐瞒或改变自己的真实行为和态度。
这些都对教育研究资料的可靠性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
一般来说,教育科学研究很难进行极为精确的定量分析,尤其是在涉及人的主观态度或心理倾向时更是这样。
③教育现象的不确定性因素更多,它的偶然性和独特性也更大。
与自然界相比,社会的变化、发展更为迅速,这种发展基本上不是循环往复的。
教育历史事件大多是独特的,受各种偶然因素的影响。
或许教育史学家可能发现早期的教育制度与现代社会的教育制度有相似的地方,但是这种相似不同于自然现象的重复,所以这种发现对于预测教育发展趋势的准确性不高。
由于影响社会发展的条件在不断变化,而且又不断出现新的影响教育的因素,可以说,教育科学不可能像自然科学那样做出长期预测。
例如,自然科学家可以预言出哈雷彗星下一次出现的准确日期,但是谁也不能准确地预言经济危机或革命的爆发。
在人类社会中不存在永恒的、普遍适应的社会规律,社会规律只适用于一定的历史时期和一定的社会条件。
这类情况在教育科学中同样存在。
因此,教育科学不能完全照搬自然科学方法的所有做法,而是需要建立符合教育科学本身特征的科学研究方法。
三、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依据不同的标准,教育观察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别。
请你列举出三种分类方法。
并说出每种具体方法的含义。
(回答要点只要写出其中的三种就可以得满分,多于三种的情况下,以前三种分类为准)(1).自然观察法和实验观察法A.自然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即事件自然发生对观察环境不加改变和控制的状态下进行的观察。
B.实验观察法是在人工控制的环境中进行的系统观察。
其具有明确的观察目的和周密的实施计划,对观察对象的行为表现做精确的观测,对被观察者的行为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影响因素(自变量)进行控制,并观察这种控制对被观察者的行为表现(因变量)的影响,从而发现这些影响因素与被观察者的行为表现之间的关系。
(2).直接观察法和间接观察法A.直接观察是直接通过观测者的感官考察被研究者活动,获取具体而起初的第一手材料的方法。
B.间接观察是观察者借助一定的仪器、设备考察研究对象活动的方法。
(3).参与观察法与非参与观察法A.参与观察法是研究人员参与到观察对象的活动之中,通过与观察对象共同进行的活动从内部进行观察。
所有的参与观察研究都介于"参与者的观察"与"观察者的参与"之间。
B.非参与观察法是研究逐步参与被观察者的任何活动,完全以局外人的身份进行观察的方法。
(4).有结构观察法和无结构观察法A.有结构观察法是在观察前有详细的观察计划、明确的观察指标体系,观察时严格按计划进行,能对整个观察过程进行系统地、有效地控制和完整、全面地记录。
B.无结构观察法是研究者只有总的观察目的和要求,或只有一个大致的观察范围和内容,没有详细的观察计划和观察指标体系。
(5).时间取样观察法和事件取样观察法A.时间取样观察法是在选定的一定时间内进行观察,对观察对象在这一时间段内或这一时刻发生的各种各样的行为表现和事件作全面观察记录。
B.事件取样观察法是对某种研究目的有关的、预先确定了的、有代表性的行为或现象到背景、起因、经过、结果、持续时间等方面进行的观察和记录。
2.试论文献阅读的基本原则。
计划性原则、顺序性原则、批判性原则、同时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