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脂糖凝胶电泳示意图
粗分离 透析除去分子较小的杂质
纯化 纯度鉴定
通过凝胶色谱法将分子量 较大的杂质蛋白质除去
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鉴定血红蛋白纯度
跳转
1.洗涤红细胞
阅读思考:洗涤的目的是什么?
洗涤过程: 3g柠檬酸钠
吸出血浆
5倍体积生理盐水
血液 100mL
低速离心 2 min
血浆 红细胞
红细胞
搅拌10min
重复洗涤3次,直至上清液没有黄色
2)原理
分离样品中各种分子带电性质的差异以及分子大 小,形状的不同,使带电分子产生不同的迁移速 度,从而实现样琼品脂中糖各凝种胶分电子泳的示分意离图。
3)类型: •琼脂糖凝胶电泳
•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
4)实例:SDS——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
原理: SDS能与各种蛋白质形成蛋白质—SDS复 合物,SDS所带负电荷的量大大超过了蛋 白质分子原有电荷量。使电泳迁移率完全 取决于分子的大小。 用途: 测定蛋白质的分子量
血红蛋白含有四条肽链,每条肽链环绕一个亚铁 血红素基团,此基团可携带一分子氧或一分子二氧 化碳,血红蛋白因含有血红素而呈红色。
鸡的红细胞 人的红细胞
鸡的红细胞具有细胞核,含有DNA, 便于进行DNA的提取,人的红细胞无细胞 核,结构简单,血红蛋白含量丰富便于提 取血红蛋白
一.基础知识
(一)蛋白质分离和提取的原理
3)凝胶色谱法的原理—分子筛效应
大分子通过多孔凝胶颗粒的间隙,路程短,流动快; 小分子穿过多孔凝胶颗粒的内部,路程长,流动慢。
4)分离过程
混合物 洗 大分子流动快 上 柱 脱 小分子流动慢
收集 大分子
收集 小分子
洗脱:从色谱柱上端不断注入缓冲液,促使蛋白 质分子的差速流动。
2.电泳
1)概念 带电粒子在电场作用下发生迁移的过程
1.作用
抵制外界的酸或碱对溶液pH值的影响, 维持pH基本不变
2.配制
通常由1-2种缓冲剂溶解于水中配 制而成。调节缓冲剂的使用比例就可以 制得在不同PH范围内使用的缓冲液。
3.提问:在本课题中使用的缓冲液是
磷酸缓冲液
二.实验操作
样品处理
(1)红细胞的洗涤 (2)血红蛋白的释放 (3)分离血红蛋白溶液
3.分离血红蛋白
红细胞破 碎混合液
高速离心 10min
用滤纸过滤,除去脂溶 性沉淀层,于分液漏斗 中静置片刻后,分出下 层的红色透明液体。
(无色透明) (白色薄层固体) (红色透明液体)
(暗红色)
粗分离——透析
①过程
②透析目的
1mL 20mmol/L磷酸缓冲液
除去样品中分子量较小的杂质
纯化——凝胶色谱法
根据蛋白质各种特性的差异: •分子的形状、大小 •电荷性质和多少 •溶解度 •吸附性质 •对其他分子亲和力
(二)蛋白质提取和分离的方法 •凝胶色谱法:又称分配色谱法 •电泳法
1.凝胶色谱法 (分配色谱法)
1)概念
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分离蛋白质的 有效方法
2)材料:凝胶
凝胶是微小的多孔性球体,多糖类化 合物如葡聚糖或琼脂糖。内部有许多贯 穿的通道。
1.凝胶色谱柱的制作 2.凝胶色谱柱的装填 3.样品的加入和洗脱
注意事项
1. 红细胞的洗涤: 洗涤次数不能过少;低速、短时离心。 为什么?
2. 凝胶的预处理: 沸水浴法时间短,还能除去微生物和气泡
3. 色谱柱的装填: 装填尽量紧密,降低颗粒间隙;无气泡;洗脱 液不能断流。
4. 色谱柱成思考: 1. 释放血红蛋白过程中,在洗涤好的红细胞加入
了哪些物质? 2.为了加速释放过程,采取了什么措施?
目的分析: 1. 蒸馏水的作用是____使__红__细__胞__大__量__吸__水__胀__裂________。 2. 加入甲苯的作用是___溶__解__红__细__胞__的__细__胞__膜_________。 3. 充分搅拌的目的是___加__速__红__细__胞__的__破__裂___________。
鉴定蛋白质的纯度
讨论:如何测定蛋白质的分子量?
使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蛋 白质的分子量时,可选用一组已知分子量的 标准蛋白同时进行电泳,根据已知分子量的 标准蛋白的电泳区带位置,可以测定未知蛋 白质的分子量。
(三)缓冲溶液
说出人体血液中缓冲液?
如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