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学教案:商品分类
一、概念理解
商品分类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选择恰当的标志,将任何一个商品集合总体科学化、系统地逐级进行划分的过程。
二、商品分类的作用
1.商品的科学分类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各企业实施各项管理活动以及实现信息化管理奠定了科学基础。
2.商品的科学分类有利于标准化实施,也是制定商品标准的依据。
3.商品的科学分类便于商品的经营管理和消费者选购商品。
3、能够对一定范围内的商品进行科学的类别划分,编制合理的商品目录。
教学重点:商品分类的
教学难点:商品目录
课型:理论讲授课
主要教学方法:
讲授、情景、例证、讨论、提问
教学过程
时间分配
Ⅰ、组织教学
组织教学、师生介绍、课程介绍、填写教学日志
Ⅱ、新课导入:
案例导入:学院万和超市商品分类
Ⅲ、新授内容
第一节商品分类概述
4.商品的科学分类有利于开展商品研究工作。
三、商品分类的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
2、系统性原则;
3、可延性原则;
4、兼容性原则;
5、整体性原则。
第二节商品分类的方法
一、线分类法
也称为层级分类法,是将拟分类的商品集合总体按选定的属性或特征层层依次划分,并编制一个大类、中类、小类、细类等不同层次构成的分类体系。
商品学教案
备课组长签名:教师签名:
班级
市场营销1001
市场营销1002
日期
课题:第三章商品分类
第一节商品分类概述第二节商品分类的方法
第三节商品分类标志第四节商品目录
教学目的(知识教学与思想教学):
1、理解商品分类的基本概念、掌握商品分类的原则和方法;
2、明确商品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熟悉商品分类标志、基本了解商品目录的基本知识;
1.国际商品目录
国际关税合作理事会组织制定的《商品名称和编码协调制度》(HS)
联合国统计署组织制定的《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
联合国统计署与欧盟统计部门共同制定的《主要产品目录》(CPC)
2.国家商品目录
我国的《全国主要产品分类与代码》
3.行业(部门)商品目录
原商业部编制的《SB/P10135-92》标准
二、面分类法
也称平行分类法,它是把拟分类的商品集合总体,根据其本身固有的若干属性或特征,分成相互之间没有所属关系的若干独立的类目,每组类目构成一个“面”,将各个“面”平行排列,形成面分类体系。
第三节 商品分类标志
一、商品分类标志及选择的原则
1.商品分类标志是表明商品特征、用以识别商品不同类型的记号。
讨论
提问
10’
举例
讨论
提问
5’
举例
讨论
15’
举例
讨论
提问
4’பைடு நூலகம்
3’
2.原则:
目的性:
唯一性:
包容性:
稳定性:
逻辑性:
二、常用的商品分类标志
1.商品的用途;
2.商品的原材料
3.商品的加工方法;
4.商品的主要成分或特殊成分
5.其他分类标志
第四节商品目录
一、概念
商品目录指在商品分类和编码的基础上,用表格、文字、数据和字母等全面记录和反映商品分类体系的文件形式。
二、商品分类的种类
海关总署编制的《海关统计商品目录》
4.地区及企业商品目录
Ⅳ、课堂小结:
1.商品分类概述
2.商品分类的方法
3.商品分类标志
4.商品目录
Ⅴ、布置作业:
课外调研:星沙通城的新一佳超市商品分类
课后分析:
3’
5’
举例
共75’
5’
举例
5’
举例
讲授
举例
5’
举例
情景
讨论
10’
举例
分析
提问
10’
举例
讨论
提问
10’
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