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川润大型设备安装方案

川润大型设备安装方案

绵竹川润化工有限公司合成氨技改项目大型设备安装施工方案编制:审核:批准:中国机械工业第一建设有限公司二○一二年十月二十五日目录一.工程概况 (3)二编制依据 (3)三设备验收检查 (4)四设备基础的检查及验收 (4)五基础的处理 (5)六.地脚螺栓与垫铁布置 (5)七设备安装 (7)八.设备二次灌浆 (8)九设备附件及梯子平台安装 (8)十.设备清洗与封闭 (8)十二.耐压试验方法 (9)十三.设备吊装的一般方法及吊装原则 (10)十四氨合成塔、CO2吸收塔、CO2再生塔的吊装 (11)十五.其他工段区域内设备吊装 (12)十六. 施工进度计划 (16)十七.劳动力计划 (16)十八.主要施工机具计划 (16)十九吊装索具配备 (17)二十.技术及安全措施用料计划 (17)二十一. 吊装安全措施 (18)二十二质量保证措施 (19)二十三.环境、职业安全健康保证措施 (19)一.工程概况1.1川润化工有限公司合成氨改造工程项目位于绵竹川润化工有限公司合成氨厂区内。

根据业主提供的设备图,本次工程安装的设备有7台,主要分布在脱碳、脱硫转换及合成三个工段。

其中最重的设备是合成工段的氨合成塔。

由于业主提供的资料有限,暂无工艺布置图,现根据同类工程的施工经验编制本方案供投标参考。

待施工时再根据设计图、设备图、相关标准规范及现场实际情况编制详细可行的施工方案施工。

设备主要参数如下1.2 本次工程需要安装的设备都是重型立式塔类设备,吊装难度大,吊装高空作业多,吊装危险性大。

这些都是本工程设备安装的特点,同时也是整个工程施工的重点和难点,施工时我们应高度重视,选取最佳最安全的吊装方案,投入最精良先进的能满足吊装要求的吊装机械,抽调最优秀的具有丰富经验的起重工人,参加本工程设备的吊装,精心组织、精心选择、精心施工,确保每一台设备都万无一失,完好无损地将设备吊装就位。

二编制依据2.1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36-98 2.2 工程建设安装工程起重施工规范 HG20201-20002.3 化工机器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 HG20203-20002.4 中低压化工设备施工及验收规范 HGJ209-832.5 化工塔类设备施工及验收规范 HGJ211-852.6 工业设备、管道防腐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HGJ229-912.7 石油化工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SH3505-992.8 设备有关图纸三设备验收检查3.1. 交付安装的设备及附件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附有质量证明文件及安装说明书。

3.2. 设备检验应由建设单位组织有关单位各专业人员,对照装箱单及图纸仔细核对。

3.3. 箱号、箱数及包装情况。

3.4. 设备名称、特性(包括设备压力、试验压力、设计温度及工作介质)。

3.5. 设备外形尺寸及管口方位。

3.6. 设备内件、附件的品种、规格、尺寸及数量。

3.7. 表面损坏、变形及锈蚀情况。

3.8. 设备的热处理状态禁焊等特殊说明。

3.9. 对有防护要求的设备及附件,应按专业要求分类保管。

设备配套的电气、仪表件应有专业人员进行验收,并按要求妥善保管。

3.10. 设备开箱后应保留设备及原件上的标签,若有丢失及时补齐。

3.11. 在设备交付安装时未能发现而在施工过程中发现的缺陷问题,应会同有关单位及人员,查明原因,及时处理解决。

3.12. 运到现场的设备应及时安装,因故不能及时安装的设备要防止受潮及变形等不良现象。

3.13. 检验后应提交有签证的检验记录。

四设备基础的检查及验收4.1. 交付安装的设备基础其强度必须达到设计强度的 75%以上。

4.2. 基础上必须有明显的标高和纵横中心线,对要求作沉降观测的基础,应设置沉降观测基准点。

4.3. 基础移交时应及时办理中间交接手续,并提交质量合格证书等有关技术资料。

4.4. 对要求找平层和沥青砂层的基础,其施工质量应符合土建图纸要求。

4.5. 基础外观不得有裂纹、蜂窝、空洞及露筋等现象。

4.6. 基础各部尺寸及位置偏差不得超过规定。

设备基础的允许偏差五基础的处理5.1 需二次灌浆的设备基础表面应铲出麻面,麻点深度一般不低于 10mm,密度每平方分米 3-5 点为宜。

5.2 放置垫铁处(至周边约 30mm)的基础表面应铲平,其水平度偏差应小于 2mm/m。

5.3 螺栓孔内的碎石、泥土等杂物和积水,必须清除干净。

2 大化集团合成氨厂 2011 年技改项目低温甲醇洗装置改造静置设备、泵吊装、安装施工方案5.4 具有滑动端的 E 类冷换设备基础,其滑动端预埋钢板水平度偏差应不大于 1mm/m,安装前表面应清理干净,与设备底座接触的滑动面应涂上黄甘油。

六.地脚螺栓与垫铁布置6.1 预留孔地脚螺栓的埋设应符合下列要求:6.2 地脚螺栓的铅垂度允许偏差不得超过螺栓长度的 5/10006.3 与孔壁的距离不得小于 15mm。

6.4 地脚螺栓与孔底的距离不得小于 80mm。

6.5 地脚螺栓上的油脂和油污应清除干净。

6.6 螺母上端螺栓螺纹部分应露出 1.5-3 个螺距,地脚螺栓上应配一个垫片和一个螺母,高度超过 20 米的立式设备宜增加一个锁紧螺母。

6.7 对于有滑动要求的设备,其滑动侧应先紧固,当设备安装和管线连接完成后,再松动螺母留下 0.5-1mm 的间隙,然后再将锁紧螺母紧固,以保持这一间隙。

当采用滑动底版时,设备支座的滑动面应进行清理,并涂上润滑剂。

6.8 每组垫铁的面积应按下列公式计算中选用。

A≥C10 (G1+G2)/NR式中 A-一组垫铁的面积(mm2)C-系数,C=2.3G1 设备及物料的重量(N)。

G2-全部地脚螺栓紧固后,作用在垫铁上的总压力(N),可取螺栓的许用抗拉力。

G2= πd02〔σ〕n′/4d0 ——地脚螺栓根径(mm);[σ]——地脚螺栓材料的许用应力;n′——地脚螺栓的数量;N——垫铁组的数量(视地脚螺栓的数量n′及设备底座的刚性程度,现场选定);R -基础混凝土或地坪混凝土的单位面积抗压强度(MPa),6.10 每个地脚螺栓近旁至少应有一组垫铁,垫铁组应尽量靠近地脚螺栓,垫铁的数量一般为三块,最多不允许超过四块,相邻两组垫铁的间距,一般应为 500mm 左右,当采用薄垫铁时应放在斜垫铁和厚平垫铁之间。

6.11 直接承受负荷的垫铁组应使用成对斜垫铁,搭接长度应不小于全长的 3/4,偏斜角度应不超过3°;斜垫铁下面应有平垫铁。

6.12 中、小型设备垫铁组高度一般为 30-60mm,大型设备的垫铁组高度一般为 50-100mm。

6.13 每组垫铁均应放置整齐平稳,接触良好,垫铁表面油污等应清理干净;设备找正后用 0.25Kg 或 0.5Kg 小锤敲击检查垫铁组的松紧程度,各组垫铁应无松动现象。

垫铁露出设备底板边缘 10-20mm 为宜。

七设备安装7.1 安装前的准备:7.2 设备安装前按设计图纸或技术文件要求,画出安装基准线及定位基准标记,找出设备垂直或水平找正基准点。

7.3 检查设备的底座地脚螺栓孔相对位置尺寸与实际预埋地脚螺栓位置偏差是否满足安装要求,如有问题要会同有关部门提出处理意见。

7.4 设备安装前应对管口方位进行检查,并做好安装标记。

7.5 设备找正与找平:7.6 设备安装找正测量器具应经计量校验合格。

7.7 设备纵、横中心线以基础上的安装基准线对应设备上基准点调整测量。

7.8 设备标高以基础上标高基准线为基准调整设备支承(裙式支座、耳式支座、支架等)的底面标高。

7.9 设备垂直度、水平度找正基准点,当制造厂给出设备中心线标记时以中心线标记为准,无中心线标记时以设备水平或铅垂轮廓面、主法兰面、或其它指定的基准面为准。

7.10 设备找正可采用水平仪、经纬仪、水平、挂钢丝、充水透明塑料管等方法进行。

7.11 各种设备安装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要求。

安装允许偏差(毫米)7.12 高度超过 20m 的立式设备为避免气象条件影响,其铅垂度的调整和测量工作应避免在一侧受阳光照射及风力大于 4 级的条件下进行。

7.13 设备找正时应用垫铁调整,不应用紧松地脚螺栓及局部加压方法调整。

7.14 对有坡向要求的卧式设备,应按其具体要求进行,无坡向要求的卧式设备,水平度偏差宜低向设备的排泄方向。

八.设备二次灌浆8.1 需二次灌浆设备灌浆前应确认设备找正完毕,垫铁等已做好隐蔽记录。

82 灌浆前,灌浆处应用水清洗洁净并润透,二次灌浆采用细石混凝土,其标号应比基础的混凝土标号高一级,灌浆时,应捣固密实;灌浆后,应充分养护。

九设备附件及梯子平台安装9.1 设备最终找正后,按图纸或说明书的要求将设备附件正确地安装到设备上。

9.2 设备附属梯子平台按提供的装配图现场组装,并按技术文件及《钢结构施工验收规范》的规定检查验收。

十.设备清洗与封闭10.1 设备是否清洗按技术文件要求进行,封闭前要进行检查,合格后再封闭,并填写施工记录。

十一压力试验11.1 压力试验的一般规定11.2 压力试验前必须核对设备出厂前的一些技术文件。

水压试验应用洁净水,对有特殊要求的设备,制定可行措施并经技术总负责人批准后可用气压代替水压试验。

11.3 设备压力试验前,均应进行外观检验,还应进行内部检查,确认无问题后方可进行试验。

对要求不进行试验的部件应拆除或用盲板隔离。

11.4 现场组对的设备应在无损检验合格后进行。

11.5 对在制造厂进行过耐压试验的设备,如有完备的证明文件,除在运输过程中容易引起泄漏的设备,可不做耐压试验。

11.6 试验时应装两块压力表,并且应装在设备的最高处和最低处,试验所用压力表必须经校验合格。

压力表不应低于 1.5 级,量程为被测压力的 1.5~2 倍。

11.7 试验过程中如发现有异常声响、压力下降、油漆脱落等现象,应立即停止试验,并检查原因。

11.8 压力实验完毕,应填写记录,并将所拆除的部件恢复。

11.9 试验压力试验压力应符合下表要求:十二.耐压试验方法12.1 水压试验的水温,对于碳素钢和 16MNR 钢设备,不得低于5℃;对于其它低合金钢设备不得低于 15℃。

12.2 水压试验时,设备外壁应实干燥的,试验时的环境温度宜在5℃以上,否则应采取措施。

12.3 对于不锈钢设备,所用水氯离子含量不应超过 25ppm。

12.4 设备充满水,待设备壁温与试验水温大致相同后,缓慢升压到规定的试验压力,稳压 30 分钟,然后将压力降至设计压力,保持30 分钟。

无泄漏、异常变形为合格。

12.5 水压试验后,应及时将水排放干净,排水后可用压缩空气或其它惰性气体将设备内表面吹干。

12.6 设备的气压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12.7 气压试验所用的气体应干燥、洁净的空气,氮气或其它惰性气体;对要求脱脂的设备,应用无油气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