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学基本知识
H
4. 润 滑
• 是减少机械零部件磨损、延长使用寿命的有效措施。 • 为了减少机器的磨损和发热,保证安全运转,延长使用寿 命和降低能源的消耗,摩擦副表面间进行润滑。主要的 润滑剂为液体润滑油。 • 据推算,全世界用于动力的能源,约有30%~40%消耗在无
损就是一种复合磨损形式。在实际工程中,应抓住主 要的磨损形式,才能采取有效措施,以减少磨损,延 长寿命。 • 3.2 磨损规律及影响因素 • 机器零件的工作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跑合阶段、稳定 磨损阶段、急剧磨损阶段。应尽可能延长稳定磨损阶 段。
• 磨损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材料、表面硬度、滑动速度
、载荷、表面温度、表面粗糙度、表面粘附物以及润 滑等。
(a) 一般情况;(b) 表面平行时
流体摩擦(润滑)
H • ③.边界摩擦:相对运动的表面之间存在极薄分子膜。
• 特点:极薄边界膜(厚度20纳米左右)起润滑作用,有 能力防止表面微凸体之间相互接触而不破坏,起良好的 润滑作用。但强度低,易破裂。
(a) 单分子层边界润滑模型;(b) 边界润滑机理模型 边界摩擦(润滑)
料的极限使用温度;f∝1/Pg,f∝V,而碳石墨和铸铁由于自
润滑性好,其规律与塑性相反。
H
摩擦工况
润滑状态 粘度影响 (μ)
表:各种摩擦状态及其特征对比
干摩擦
无
边界摩擦
分子吸附膜
混合摩擦
部分
流体摩擦
全部
无
无
部分
起决定作用
过程特征
微凸起接触
分子层、分子机 械作用
混合
流体动静压效 应
摩擦系数大小
0.1~0.6
• ④.微动磨损:两个表面之间由于振幅很小的相对运 动而产生的磨损。
• 如:花键、传动销、螺钉的结合面上等。
• ⑤.腐蚀磨损:在化学或电化学反应的作用下产生的 磨损,如氧化腐蚀磨损、特种介质腐蚀磨损、冲蚀和 汽蚀等。
• 如:水泵叶轮、水轮机叶片等。
H • 应当明确:多数磨损是以复合形式出现的,如微动磨
H
3. 密封摩擦学基本知识
实现以人为本— 健康 安全 环保 经济 —现代化生产新理念 主讲人: 郝木明,孙鑫晖
H
目 录
(参阅:顾永泉《流体动密封》)
• 1.前言 • 2.摩擦 • 3.磨损 • 4.润滑
H
1.前 言
• 摩擦学:研究作相对运动的相互作用表面及其有关理 论与实践的一门科学和技术,包括摩擦科学和技术。 • 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 • 涉及三部分内容:摩擦、磨损和润滑。 • 摩擦(Friction):研究具有相对运动的、相互作用 的表面间的有关理论与实践问题;两个相互接触物体 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相对运动(或着有相对运动趋势 )时产生切向阻力的物理现象。 • 磨损(Wear):摩擦产生的重要现象之一,由于表面 相对运动而不断发生损耗的过程或者产生残余变形的 现象。 • 润滑(Lubrication):降低磨损和减少磨损的主要措 施。
H • ④.混合摩擦:摩擦表面之间同时出现以上几种摩擦
状态。 • 在工程实际中,大部分摩擦副(如:普通的接触式机 械密封)处于混合摩擦状态。
流体摩擦、边界摩擦与干摩擦的混合摩擦模型
2.4摩擦状态判断及摩擦特性 H• • ⑴摩擦状态判断:
摩擦状态可以利用摩擦副的 流体膜承载比 Kf(或xf)与相 对膜厚λ=h/σ的关系来判断,并以流体膜承载比作为主要判 据,区别摩擦状态是流体摩擦、混合摩擦还是接触摩擦;以 相对膜厚为辅助判据,区别接触摩擦中是边界摩擦还是干摩 擦。
H③、f-G特性具有最低f的状态转变点,该点说明了密封状态
从流体润滑转变为混合润滑;该点取决于许多因素,对于一 般机械密封,Gmin=1×10-7~1×10-8 ④、流体膜承载比可用来判断摩擦状态;当xf≥1时,密封 处于流体摩擦状态;xf=0时处于接触摩擦状态,0<xf<1处于 混合摩擦状态。
f
• 摩擦表面几何形状由表面粗糙度、表面波度和表面形状 误差(如机械密封端面平直度)三部分组成(表面几何 形状:图3-1) • 表面粗糙度是最常用的表面形貌参数,是取表面上某一 个截面的外形轮廓曲线来表示(表面轮廓曲线:图3-2 ~3-6)。
H
固体表面的几何形状
表面轮廓的算术平均差
微观不平度十点平均高度
H • 在工程条件下,摩擦表面上吸附着气体薄膜、蒸汽膜
或汽化层的摩擦通称干摩擦。 • 特点:摩擦系数大、能耗大、磨损严重、摩擦副有效 工作寿命短。
图3-16 干摩擦(固体润滑)
H
a)由于温度过高环表面出现热裂
b)金属环表面热(应力)裂(纹)
热裂(热应力开裂)
H古典摩擦定律:
对摩擦现象进行科学研究,最早始于十五世纪意大利的 文艺复兴时期,1508年伟大的意大利科学家达· 芬奇首先着手 于固体摩擦的研究。 第一个提出:一切物体刚开始滑动,便产生叫做摩擦力 的阻力,并指出摩擦力与重力成正比,而与法向接触面积无 关。 1699 年,法国科学家 阿蒙顿 进行了摩擦实验,并建立了 摩擦的基本公式; 1780 年,由库仑在同样的试验的基础上, 完成了今天的库仑定律,即古典库仑定律。其内容: (A)F与W成正比,而与名义面积An无关。即F=f W,F∝ W (B)静摩擦力大于动摩擦力。 (C)F大小与接触面间的相互滑动速度无关。 (D)摩擦力方向总是与接触表面相对运动速度的方向相反。
流体膜承载比Kf与相对膜厚λ=h/σ的关系
H • ⑵摩擦副的无因次特性
• 1)f-G特性
• 为无因次特性,反映摩擦状况和流体膜形成难易程度。 G A/W Vb/W 其中:
式中,μ为流体膜动力粘度,V为相对运动速度,b为摩擦 面的宽度,W为垂直作用力)。
①、摩擦系数 f 和工况参数G都反映摩擦副的摩擦工况, 后者不仅说明摩擦状态,同时说明状态的转变,成膜难易 程度和流体膜承载能力。 ②、对于不同状态的摩擦副,在确定工况参数时应考虑摩 擦状态,避免混淆不清、相互乱用;在计算f-G特性时, 可采用不同的f-G关系式[f=ψGm],特别是大多数摩擦副在 混合摩擦状态下使用,必须按混合摩擦状态计算出摩擦系 数和工况参数。
D
BL B ML HL (HDL)
C
A
G
机械密封的f-G无因次摩擦特性
H
• 2)f-Pg与f-V特性 ①、对混合摩擦,f∝1/Pg,f∝V,f∝1/V,与流体摩擦的成
分多少和载荷的轻重有关。
②、对边界摩擦,f 随Pg↑而↓,→C,随V而不变。 ③、对于干摩擦,其变化规律因摩擦副材料的不同而变化趋 势不一样。塑料不能用在高载荷的干摩擦场合;因其导热系 数低不利于摩擦热的排出,故密封面处的温度很容易超过材
H
磨损量-时间曲线与磨损速度-时间曲线
H• 3.3 减少磨损的基本措施
• ①.材料的选择:相同金属材料的磨损率大于不同金属材 料的磨损率,金属材料配对摩擦副的磨损率大于金属材料 与非金属材料配对的摩擦副。 • ②.润滑:使摩擦副在流体润滑状态下工作。 • ③.表面强化处理:渗碳、渗氮、喷沙等表面处理工艺。 • ④.结构设计:如采用转移性原则,使一摩擦面磨损而保 护另一摩擦面。 • 如:滑动轴承表面油槽的布置,提高其承载能力。 • ⑤.使用保养。
1 L 1 n Ra y ( x ) dx Ra zi L 0 n i 1
Rz
z
i 1
5
pi
zvi
i 1
5
5
H
全纵坐标分布曲线的画法
支承面积曲线
1-抛光表面;2-磨削表面;3-车削表面
轮廓支承面积曲线
H • 2.2 实际粗糙表面的接触
• (实际表面的接触状态:图3-7,图3-8)。 • 名义接触面积An:宏观几何尺寸所决定的面积。 • 轮廓接触面积Ac:两物体在外载荷作用下相互挤压时 ,接触斑点将出现在表面的波峰上,轮廓接触微元面 积的总和即为接触面积,其大小与轮廓形状及所受载 荷有关。
静摩擦系数与法向压力载荷
静摩擦系数与停放时间
H
尼龙6的摩擦系数与载荷关系 摩擦系数与滑动速度的关系 酚醛塑料(A-1)的摩擦系数与载荷关系
H
摩擦力与滑动速度 d
尼龙6的摩擦系数随温度的变化
摩擦系数与表面粗糙度关系
H
常用材料的摩擦系数
三对摩擦副的摩擦系数
H
H
3. 磨 损
• 磨损是伴随摩擦而产生的必然结果,是相互接触的物 体在相对运动时,表层材料不断发生损耗的过程或者 产生残余变形的现象。 • 磨损不仅是材料消耗的主要原因,也是影响机器使用 寿命的主要原因。
• 材料的损耗,最终反映到能源的消耗上,减少磨损是 节约能源不可忽视的一环。 • 在现代工业自动化、连续化的生产中,某一零件的磨 损失效,就会影响全线的生产。
• 实际接触面积Ar:由微突体接触变形区域所形成的面 积之和。
• 对机械密封端面,表面粗糙度为Ra0.05~0.2,实际接 触面积不到1%。
H
配合面的密封间隙由粗糙度比确定
接触面积及微凸体模型
H • 2.3 摩擦状态
• 按运动形式分: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 • 按摩擦面间的润滑状态分:干摩擦、流体摩擦、边界 摩擦和混合摩擦。 • ①.干摩擦(图3-16):表面之间不存在任何的润滑 物质。 • 用阿芒汤—库仑定律描述: F = f W 式中,F:摩擦力;W:法向载荷;f:摩擦系数。
•
•
• • 摩擦学是机器可靠的主要问题,而密封是机器可靠的核 心问题。
H
2. 摩 擦
• 两种相互接触的密封面作相对运动时,接触面间产生
切向运动阻力,称为摩擦力,这种现象叫摩擦。
• 摩擦是一种重要的物理过程。 • 简要介绍工程摩擦现象、原因、摩擦主要形式。
H • 2.1 摩擦表面形貌与表面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