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济南的冬天2

济南的冬天2

《济南的冬天》教案
第一课时
一、导入:在中国文学史上,人们曾经对中国现当代的一些著名作家进行排位,用六个字来概括:鲁郭茅,巴老曹,(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

)当然,这种排名并不是绝对的。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们都不是等闲之辈,在艺术上各有千秋。

我们在中学的学习中,都将学到他们的课文。

今天我们就要跟这些作家来第一次亲密接触,接触谁,老舍。

二、作者:老舍(1899—1966)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出生于北京。

老舍的作品,以深厚的社会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民族风格赢得很高的声誉。

为表彰他在文学艺术上的卓越贡献,北京市人民政府于1951年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荣誉称号。

《四世同堂》、《骆驼祥子》和《茶馆》是他最具有代表性作品。

作为一位北京的作家,为什么他会去写济南的冬天呢?这是因为老舍从英国留学回来后,在山东当了年的大学教授,在那个时候,他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把山东称为“第二故乡”。

他把对山东的这种深厚的感情写成了一篇长篇散文《一些印象》,在这篇散文中他分章节写了济南的马车,济南的伪洋车,济南的大葱,济南的秋天,济南的冬天,齐大的校园。

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源自其中的第五节,现在我们就追随着老舍的足迹,去感受济南的冬天。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

三、字词
四、朗读两遍课文。

(其中可有一遍是教师自读)
五、分析第一段。

1、写济南冬天的天气。

2、采用了对比的方法写出了济南是宝地。

和北平比——无风
和伦敦比——响情
和热带比——温情
3、使读者感受到了济南的冬天的暖。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在第一自然段中,作者将济南与自己呆过的地方进行比较,于是真切地感受到“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这块宝地是什么样的呢?浏览接下来的几段。

二、整体感知:
第2、3、4段在写作对象上有一个共同点,即都是在写山。

第5段写的是水。

表现了济南的冬天是蕴涵着春色,并勾画出济南冬天的总体形象。

三、第二段
具体来看这块宝地,在第二段中,作者具体描写了济南冬天的“出奇”,如何来写呢?他用了一个假设:不仅有温暖的阳光,而且还有迷人的山水。

再用一个反问: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说明了,也强调了阳光下的山水确实是一个理想的境界。

为什么济南的冬天是一个理想的境界呢?作者从地理位置上来回答了这个问题,济南是个山城,有个小山把整个城围住,就好象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这儿准保温暖的”说明了济南的冬天是温暖的,它没有了北方冬天的冰冷
和刺骨的寒风,所以,在那样的天气情况下,人们的心情是舒畅的,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因此,面上也是含笑的。

这也说明了山在济南的冬天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那么作者又写出了什么样的山呢?——雪后的山。

四、第三段
色彩:白、银、暗黄
雪后的山秀气
情态:害羞。

在这一幅画面中,不仅使读者感受到了山的外在美,也写出了山的内在美。

这种美也可以称之为诗情画意,就像文中的第四段所写的:“这是张小水墨画”。

五、第四段
城外的山——水墨画。

有山有水,作者是如何来写水的?请看课文第五段。

六、第五段
在写这个水,作者主要抓住了一个绿来写,(联系写作方法中的抓住事物最突出的特点来写。


绿萍的绿
水水藻的绿灯清亮
垂柳的绿
写水的绿,而绿色象征着生命和活力。

所以作者写水绿,实际是写济南的冬天绿的精神、绿的生命。

写出了水的清亮,似乎还带着点春的气息。

最后,作者写出他对济南冬天的总体印象:蓝水晶。

结尾:“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呼应,点题,有力。

七、总结写作特点。

1、善于运用色彩:青黑、全白、蓝天、银、草色、白、暗黄、微黄、粉色和绿。

写出了济南冬天鲜明艳丽的特点,恰到好处。

2、善于用比喻、拟人和对比。

比喻:环绕的山————摇篮
山上的矮松——日本的看护妇
有雪有草的山——花衣
山上卧雪的村庄——水墨画
冬天的济南——蓝水晶…………
拟人:……
……
对比:第一段的三个,
矮松青黑——树尖上的白花
山尖全白了——蓝天
正是这些语言技巧的巧妙运用,才成就了这篇成功的散文。

表现了济南冬天温暖如春,秀丽如画的特点。

抒发了对济南冬天的无比热爱之情。

包含着他对祖国的爱,一个漂泊在异国他乡达六、七年之久的知识分子,当他重新回到祖国,从内心迸发出这种爱国之情自在常理之中。

而这种真情实感通过爱祖国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来表露,就更觉亲切、深沉。

所以这篇文章也是一篇情景交融的典范之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