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
教育质量对于一个学校来说就是生命,那么到底啥是教育质量呢?是不是成绩就是教育质量,升学率就是教育质量,答案是否定的。
成绩和升学率是教育质量但不全面,它只是质量的一部分。
但是现在大多数校长、老师都认为教育质量就是分数,就是成绩,就是升学率。
大家也都这样理解:考试分数=教学质量=教育质量。
当然,也许有人会说,“高分数”是家长所追求的,是学生所追求的。
家长和学生的需要和愿望就是我们学校和教师的努力方向。
当前,人民群众评价教育质量,主要是看高考。
从这个意义上讲,高考是检验质量的重要标尺,高考的核心是学科质量,质量建设的重点也应该放在学科教学上。
只要高考评价方式不变,校长就会永远盯住分数,家长就会以分数来衡量学校的好坏。
这个观点没有错,但是不是在这种体制不变的情况下,就不可以改变教育理念?就不可以为学生的一生着想?就可以扼杀学生的天性?显然不行。
那么,什么是科学的教育质量观?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就是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是要“以人为本”。
就是要以学生为本。
要尊重、了解每个学生,关心、帮助每个学生,尽可能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
二是“全面”。
就整体而言,就是面向每一个孩子,着眼于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最好的发展。
就个体而言,就是要严格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积极培养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能力,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和艺术教育工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三是“协调”。
就整体而言,就是学校与学校之间、学科与学科之间协调发展;就个体而言,就是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协调发展,科技与人文素养协调发展,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身体与心理协调发展。
四是“可持续”。
就学校而言,应该拥有先进的办学理念,拥有全体师生共同为之奋斗的发展目标,拥有科学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拥有引领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先进文化;就学生个体而言,就是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拥有强健的体魄、健康的心理、良好的行为习惯、强烈的求知热情、科学的思维品质、高贵的品德修养,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或参加社会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也就是说让学生具有良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