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子政务课程论文

电子政务课程论文

电子政务课程论文(2014-2015-02) 标题:我国电子政府发展问题及对策班级:土管12乙学号:**********姓名:***完成日期:2015.5.15我国电子政府发展问题及对策内容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的快速发展,电子信息技术已经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时也让传统政府的管理模式带来了一场新的革命。

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了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现代化程度、国际竞争力、经济发展能力的重要标准。

本文从电子政务的特点及发展入手,结合我国近年来电子政务发展的历程, 论述我国电子政务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关键词:意义、现状、问题、对策一、电子政务的概念、特点及内容(一)电子政务的概念电子政务就是应用现代的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和空间及部门之间的分隔限制,彻底转变传统工作模式,向社会提供优质和全方位的、规范而透明的、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

电子政务是政府部门/机构利用现代信息科技和网络技术,实现高效,透明,规范的电子化内部办公,协同办公和对外服务的程序、系统、过程或界面。

(二)电子政务的特点行政方式的电子化,即行政方式的无纸化、信息传递的网络化、行政法律关系的虚拟化等.电子政务使政府工作更公开、更透明电子政务使政务工作更有效、更精简,电子政务为企业和公民提供更好的服务,电子政务重构政府、企业、公民之间的关系,使之比以前更协调,便于企业和公民更好地参政议政.第一,在电子政务的概念中,核心内容是政务,即政府的两大职能——管理和服务,电子政务只是提高政府行政效率的手段;第二,电子政务是对政府组织结构和流程的优化和重组,而不是简单的流程电子化;第三,电子政务提供跨越空间、时间和部门限制的沟通和协作渠道,用于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第四,电子政府必须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标准,它要求政府必须转变职能,符合WT0规范,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政府网站必须支持多语种文字,如韩国汉城网站支持韩文、中文、日文和英文四种语言。

可以看出,电子政务首先是观念的转变,是认识上的提高,这也是建设电子政务的关键因素,资金投入和技术选择都必须围绕这一中心。

(三)电子政务的内容1.从网上获取信息,推进网络信息化2.加强政府的信息服务,在网上设有政府自己的网站和主页,向公众提供可能的信息服务,实现政务公开;3.建立网上服务体系,使政务在网上与公众互动处理,即“电子政务”;4.将电子商业用于政府,即“政府采购电子化”。

电子政务的发展阶段1.构建电子邮件系统和内部网络2.让政府部门间和公众获得政府信息3.允许双向沟通阶段4.允许价值交换阶段5.数字化民主阶段6.集合政府阶段二、电子政务的意义(一)提高政府运作效率,降低运作成本。

电子政务有利于帮助提高政府在行政、服务和管理方面效率,能够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快捷、更优质的多元化服务。

同时实施电子政务可积极推动政府优化办公流程和机构的精简等工作。

政府的信息网络覆盖面宽。

(二)改善公众服务、提升政府形象。

电子政务使政府从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

通过实施电子政务,可以提高为公众的服务水平,全面提升政府形象,(三)加强监管、促进政务公开。

实施电子政务之后,政府的业务流程通过电子政务平台自动实现,其处理的时间、处理的过程、处理的结果、处理的依据对上级领导、政府工作人员、相关公众都是可知的,因此减少了传统政务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暗箱操作,实现了政务的公开化与透明化。

可以加强政府和社会公众对各权力机构业务运行的监管,并可以实现政府相关信息和业务处理流程的公开化。

(四)促进政府改革。

目前,各级内部政务的信息化已经初步形成,随着网络化的发展,实施电子政务,即以数字网络为基础将政府政务集成起来,向公众开放并提供服务已经成为当前政府信息化最主要的特征。

促进政府改革。

实施电子政务是当前政府信息化的主要形式。

(五)通过政府信息化,推动社会信息化,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政府率先信息化对一个地区信息化起着重要的推进作用,政府率先实现信息化才会带动企业、社会公众的信息化应用步伐。

同时,实施电子政务也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六)拓宽了与公民的交流渠道,深化政府合理进程.近几年来,公共智力的思想越来越影响着各国政府,公众与社会组织参与决策,共同管理公众事务已经在实践上取得一定的进展。

电子政府拓宽了与公民的互动交流渠道,对于深化政府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

由于电子政务的信息传递成本较低,使用方法较简单,是的社会公民的参政议政的成本大大降低,从而激发了公民对关心公共事物的热情,开辟了一条是社会公众行使参政议政更有效的途径。

公众可以通过政府网站表达政治意见与观点,参与决策,政府也可以通过网络直接倾听公众的意见。

政府可通过采纳合理的建议,提高社会管理的效果。

三、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政府信息化的建设就开始围绕“通”进行,而现今正逐渐过渡到“云”的建设。

从网络的连通、数据的整合,到云的出现与整合,政府信息化的建设是一个漫长而又快速发展的过程,正迈向新的里程碑。

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作简要叙述:(一)电子政务基础建设现状1.政府门户网站的“媒体”功能已经基本成熟。

2.目前我国的网络建设采用的“区域管理和行业管理并存”的体系,以纵向建设为主,造成网络分离,条块分割。

这种网络结构错综复杂,链路备份困难,管理复杂,带宽难以共享。

3.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存在的不足:立法滞后,缺乏相应的规章制度。

评估标准各异,评估结果有待改进。

4.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依然存在。

电子政务效能难于发挥其有的效果。

5.电子政务高级人才缺乏。

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首先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经验不足,时间不长,高等院校里与电子政务相关的专业方向和课程设置不合理,缺乏科学性和前瞻性,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面不够宽,适应和应用能力不强。

其次,电子政务课程教材体系不成熟,新的务实的电子政务教程尚在进一步开发之中。

再次,一些政府为了出政绩,只管建设形象工程,不注重人才的培养,导致电子政务复合型和应用型相结合的人才缺乏。

(二)电子政务市场商机无限,仍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据预计,到2012年我国云计算市场规模将达606.78亿元。

“十二五”期间,我国云计算产业链规模可达7500亿至1万亿元人民币。

因此,云计算在建设上还需要在方方面面进一步细化。

(三)重视电子政务必须先从创造良好的电子政务政策法律环境入手我国电子政务法律法规建设工作在摸索中前行。

截至目前,我国已颁布了近百个与电子政务相关的法律法规与规章条例。

2001年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成立。

2002年发布了《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

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正式实施。

2006年,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发布《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

然而,电子公文立法空白,效力难以认定。

目前我国电子公文尚不具备与纸质公文同等的法定效力,这已经成为无纸化办公和电子政务发展的瓶颈。

问题如果迟迟不解决电子公文将继续停留在现有的水平,难以有根本性突破。

在欧美等一些发达国家,数字证书具有法律效律,可以作为法庭证据。

四、当前我国电子政务存在的问题(一)规划上的问题目前,我国的电子政务仍然正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也没有发展的宏观规划,更没有具体的相应的发展规划。

然而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都把电子政务建设作为政府工作和国家信息化的重要战略目标。

而且已经制定了相应的发展规划。

同时,我国”条块分割“的管理体质与电子政务的统一性、交互性、开放性和规模经济等自然特性产生了非常严重的冲突,各级的地方政府部门在开展电子政务的时候往往各自为政,各自采用的标准也都不一样,造成了重复建设。

另外,电子政务的机构很不健全,作用也非常有限。

主要表现有:体制不顺、职能不清等。

这些也是制约我过电子政务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严重的“数字鸿沟”问题我国数字鸿沟现象显著存在于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和不同人群之间,这三大数字鸿沟越来越突出成为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障碍因素,并将导致我国电子政务只能为少数“信息富人”服务,从而加剧社会不公正现象,因为真正最需要政府提供服务和帮助的正是那些因经济社会条件和自身素质原因而无法参与到电子政务过程中的信息弱势群体。

此外,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技术上也存在着数字鸿沟。

由于我国在信息技术方面所使用的各种硬件技术、标准、协议和软件等几乎所有关键技术,都由美国等少数发达国家所掌握,这导致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限制了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和完善,并将进一步拉大我国和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三)对公众信息需求了解不够,忽视了对公众与企业的满意度调查尽管“服务型”政府在理论上已经得到较为普遍的认同。

也已经渐渐深入人心。

但是在实践中。

各个政府及行政组织传统的”只向上级负责”而非“关注效果,向用户负责”的作风依然非常普遍,政府仅仅是做表面功夫。

这导致的问题有:1.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较小,在可公开可不公开的灰色地带大豆做法保守,以不公开为主,这样可以减少之后政府所遇到的一些所谓的“麻烦”。

2.政府网站的服务功能仍然不够完善,网上的办事项目有限,忽视了企业用户的需要,缺乏信息的无障碍通道建设,忽略残疾人等信息弱势群体的需要。

3.忽视了公众的需求信息调查,只针对了上级政府的一些指标。

在网站建设上突入了一些大量的不必要的的资金、人力和无力,但是真正对于公民的实用性还有待考察。

4.政府在网站建成后,缺乏对公众、企业用户的满意度调查,在网站的投资建设升级时,仍然存在着非常严重的主观性和盲目性。

(四)政府管理体制改革未到位由于我国现行的政府机构都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和确立起来的,曾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管理运作,尽管现在正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但计划经济体制的烙印还随处可见,如政府机构设置不合理,部门之间职能交叉、重叠严重,审批过多,政府工作缺乏严格的程序,行政流程不合理,透明度低,暗箱操作严重,政府决策科学性差,对政府行为缺乏监督等等.这些现象的存在与电子政务的发展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而要杜绝这些行为,绝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办到的.在这样的情况下,要迅速实现电子政务所要求的“一站式”“一体化”服务还确实存在很大的困难.五、发展电子政务的对策(一)明确发展目标,制定发展规划。

我国政府应尽快制定宏观的发展规划和现阶段性目标,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加强对电子政务的研究、规划即组织协调工作。

例外,要不断借鉴国外电子政务发展先进成熟的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国情,摸索出一套适合我过电子政务发展的政策。

这样才能追赶上电子政务发展先进国家的步伐。

(二)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电子政务的立法工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