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5 正交偏光镜下的晶体光学性质

5 正交偏光镜下的晶体光学性质


1.下偏光到矿片分解
偏光进入处于消光位以外的 非均质体切片时,发生双折 射现象,即分解成K1和K2振 动的两束偏光。
路径:PP——进入矿片—— 发生双折射——分解为两束 偏光K1和K2,且NK1>NK2 K1和K2速度不同,先后透过 薄片。
2. 矿片到上偏光的分解
由于K1折射率大于K2折射率,故在薄片 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因而先后透出 薄片并到达上偏光镜。 因其振动方向既不平行又不垂直上偏光 镜的振动方向,所以再次发生分解,
第一节 消光
一、装置
1. 在下偏光镜 PP 的基 础上,推入上偏光镜, 且 上 偏 光 镜 (AA) 与 下 偏 光 镜 (PP) 的 振 动 方 向互相垂直,并分别 平行于目镜十字丝的 方向。
2. 观察的光学性质
在正交偏光镜装置下,可以
观察和测量的矿物的晶体性
质包括: (1)最大双折射率、最高干涉色、 最大消光角 (2)消光类型 (3)观察矿物双晶,测定矿物延 性正负等。
斜方晶系:三个光率体主轴与 三个结晶轴分别一致。
单斜晶系:结晶轴b轴为二次对 称轴,与光率体主轴之一重合, 其余两结晶轴与光率体主轴斜 交。
OA 切面的光率体切面特征? C切面的光率体切面特征? // bc 切面的光率体切面特征?
角闪石
Ng
Nm
a
Np
OA 切面的光率体切面特征?
C切面的光率体切面特征?
若用白光做光源, 在正交偏光镜间缓 慢推入石英楔,随着石英楔的慢慢推 入,光程差连续地增大, 视域内出现的 干涉色由低到高有规律的变化, 干涉 色这种有规律的变化叫做干涉色级序. 级序升高:干涉色向R增大方向变化 级序降低:干涉色向R减小方向变化
各个级序干涉色的特征
I级:暗灰-灰白-黄-橙-暗红 0-550 nm 特色:无蓝绿,出现特有的灰色,灰白色
3、影响光程差(R)大小的因素
(1)矿物性质:不同矿物的N不同 (2)切面方向:即使同一矿物,不同方向N也不 同 //OA 或者//AP,—— N最大 OA, —— N=0 其余的切面, ——N=0~最大 (3)薄片厚度
第二节 光的干涉现象与光程差
• 一、光程差 • 二、光波的相干性 • 三、正交偏光间光的干涉现象
K1分解为K1′与K1″ ,
K2分解为K2′与K2″。
分解后 K1′与K2 ′与AA平行,可以通过; K1″与K2″与AA垂直,无法通过;
3. 透过上偏光镜后的偏光汇聚
透出AA的两束偏光K1′与K2′符 合光发生干涉的三个必备条件: (1)K1′与K2′是由同一种偏光经过 两次分解而形成的,因此其频率 相同 (2)K1′与K2′光程差固定
K2
A
4、两束偏光发生干涉的结果 (1)若R=2n(λ/2)——(半波长偶数倍), K1′ 与K2′ 振动方向相反,振幅相等,干涉的 结果是二者互相抵消——黑暗; (2) 若 R= ( 2n+1) ( λ/2 ) —— (半波长奇数 倍), K1′与K2′干涉后互相叠加,亮度 增强
45 位置———当光率体椭圆半径与AA,PP成45 夹角的时候,K1′与K2′的振幅最大,视域最明 亮,称为45 位置
II级:蓝-蓝绿-绿-黄-橙-桃红 550-1100 nm 特色:蓝-绿-黄-橙-桃红,颜色鲜艳,色彩浓 而纯,色带之间界线较清楚,尤其是二级蓝最 清晰 最显著的颜色——二级蓝 III级:蓝-绿-黄-橙-红
D tg Vg
D tp Vp
(4)将(3)代入(2)得:
Vo Vo D D R Vo ( ) D( ) Vg Vp Vg Vp
(5)根据折射率定义:
Vo Ng Vg Vo Np Vp
(6)将(5)式代入(4)式便可得出光程 差(R)等于矿片厚度(D)乘以双折射率: R=D(Ng-Np)或R=D(N1-N2)。
1 0.5 0 -0.5 0 -1 -1.5 90 180 270 360 450 540 630
相长干涉
1.5 1 0.5 0 -0.5 0 -1 -1.5 90 180 270 360 450 540 630
相消干涉
第二节 光的干涉现象与光程差
• 一、光程差 • 二、光波的相干性 • 三、正交偏光间光的干涉现象
(3)K1′与K2′在同一平面内振动 (//AA)
因此, K1′与K2′是相干波,会发生 干涉现象,并且取决于光程差R
干涉示意图
(a) 光程差等于一个波长或半波长的偶数倍。 当快光和慢光分解为平行上偏光镜振动方 向的光时,它们波峰对波谷,相互抵消, K K 表现为无光通过;
2 2
P
K2 P K1
P K1 R=2n
2 2 2
2 1 1 1
K2
K2
K2
12
1
) +1 2 (2n R=K1K1 A NhomakorabeaK1
A
1) 2 2n+ R=(
A
K2 P
P
K2 P P P
K1
P
PK
1
P R=2n
2
A
P
P P K1
P
P
K
K2' K1'
P K2 P
P K2 K1 A
K'2 K'1 K1 K2
K1 A
) +1 2 (2n R=
光直接透出目镜,视域明亮
(2)物台上放置均质体任意方
向薄片或非均质体垂直OA薄片:
由下偏光透出的偏光通过薄片后,
不改变振动方向,薄片的折射率=圆
切面半径 转动物台,矿物光学性质不变
(3)若放置非均质体斜交OA薄片 (椭圆切面),半径与PP斜交时:
偏光进入薄片后一般发生双折射, 分解成振动方向分别//椭圆两半径
注意
干涉色并不是矿物本身的颜 色.它是矿片在正交偏光镜 下经干涉作用后形成的,它 和单偏光镜下观察到的矿片 颜色(是由色素离子选择性 吸收造成的)是不同的.
第四节、干涉色及干涉色 色谱表
• • • • 一、干涉色及其成因 二、干涉色级序及特征 三、干涉色色谱表及其应用 四、异常干涉色
干涉色级序
第二节 光的原理
• 一、光程差 • 二、光波的相干性 • 三、正交偏光间光的干涉现象
1、光程差的定义
光通过矿片中的晶体时发生 双折射,形成快光和慢光,当慢 光离开矿片时 , 快光已在空气 中行进了一段距离 , 这段距离 就称为光程差,用R表示.
2.光程差公式的推导
R=d (Ng-Np)
光程差(R)等于矿片厚度(d)乘以双折率(Ng-Np)
P P
方向的两束偏光
矿物光学性质是这两种偏光通过
薄片时表现出的综合性质
两偏光的振幅随光率体半径与 PP斜交角度的变化而变化。旋转物 P 台,矿物的光学性质发生变化
N1 N2
A1 A0 A2
P
(4)若放置非均质体斜交OA薄片, 光率体切面半径之一与PP平行时:
只有∥PP振动的偏光才能透出薄片, 另一振动方向的偏光振幅为零,即不发 生双折射。
复习1: 光性方位
光率体主轴与结晶轴之间的关系称为光性方位。 1.中级晶族(一轴晶):
光轴(OA)=Ne=高次对称轴
2.低级晶族(二轴晶)
斜方晶系:三个光率体主轴与三个结晶轴分别一致。 单斜晶系:结晶轴b轴为二次对称轴,与光率体主轴之 一重合,其余两结晶轴与光率体主轴斜交。 三斜晶系:结晶轴与光率体轴全部斜交
一、光波的相干性 同一点光源发出的光,分成两 束光,再使这两束光经过不同 路程后,在空间某一点相交, 如果满足:
1、频率相同 2、振动方向相同 3、位相相同或位相差固定
便在交点上产生干涉。
两束光波干涉示意图
1.5
(1) 若振动方向一致、 频率相同——振幅相 加,相长增强、亮度 增加; (2) 若谷对峰、峰对谷 的相干波——振幅减 弱或者抵消。
// bc 切面的光率体切面特征? //OAP切面的光率体切面特征?
黑云母 C ^ Np=0-9º
复习2: 单偏光
单偏光系统:只使用下
偏光镜的显微镜
单偏光镜装置光路图
下偏光的振动方向PP‖
目镜十字丝横丝
偏光
自然光通过下偏光镜后,
只剩下振动方向‖PP的偏
十字丝横丝

自然光
(1)若物台上未放薄片,该偏
P
P
N2 N1
P
N1 N2
P
复习3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
波的干涉
S1
S
d
S2
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 周相差恒定
干涉加强
干涉抵消
过渡状态
光波干涉的几种情况
第五章 正交偏光镜下 晶体的光学性质
• 第一节 消光 • 第二节 干涉原理 • 第三节 干涉色 • 第四节 干涉色级序的确定 • 第五节 补色法则与补色器 • 第六节 正交偏光镜下主要光学性质 的观察与测定方法
一、干涉色及其成因
1. 石英楔: 把石英沿着c轴方向磨成一个楔状, 称为石英楔. Q, 最大N=0.009, 为固定值
R=d (Ne-No)=d •N
将石英楔由薄到厚慢慢推入试板孔内, 由于d 逐渐增大, 则 R随着d 逐渐增大
d R
石英楔是改变光程差的工具。
2. 单色光的干涉现象
以单色光做光源,在正交镜45 位置,插入石英楔,慢慢移动, 视域内依次出现明暗相间的干 涉条带。
2
R=2n 2
P
P
K2 P K1 P
A P P
K2 P K1
K
P
K1 K'
2 1
) +1 2 (2n R=
) +1 2 (2n R=
A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