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内容
教材110~112页例一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2)初步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的探究过程。

(2)通过合作学习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不怕困难的精神。

(2)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
重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突破方法:引导分析,合作探究、归纳概括
教学难点
难点:理解为什么异分母分数不能直接相加减。

突破方法:分析思考,比较理解。

教法与学法
教法:创设情景,引导探究,归纳概括。

学法:合作探究,分析概括。

练习反馈。

教学准备
与例一相应的课件,小黑板
教学时间
2010年5月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计算下列各题
7372+ 8285- 103109- 123125+
说一说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的法则。

2、通分
将下列各组分数通分
5341和 3152和 4183和 10365和
说一说通分过程中的几个要点:
(1)通分的依据(分数的基本性质)
(2)求分母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①两个数具有特殊关系的:成倍数关系,成互质关系(公因数只有1)
②无特殊关系找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二、探究新知
1、揭示课题
教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同分母分数的加法计算和减法计算,同学们都掌握了它们的计算法则。

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板书课题: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2、自主探索
(1)异分母分数加法计算
○1出示课文第110页教学例题
○2学生自主探索
在学生探索过程中,教师巡视课堂,观察学生解决问题的情况,适时引导学生。

○3反馈探索结果
提问学生回答思维的过程和结果,教师一边听学生回答,一边在黑板演示思维过程。

(见课本第111页图)
10341+ ——————> 206205+
列出计算过程 2011206520
620510341=+=+=+ ○4折一折
a 、取出学具——两张同样大小的纸张。

b 、折出一张纸的21,并剪下来,折出另一张纸的41
,并剪下来。

c 、将剪下来的部分拼在一起,看占原来的一张纸的几分之几。

d 、写出算式表示以上过程 4341424121=
+=+
○5小结
让学生说一说异分母分数加法和同分母分数加法的异同点
(2)异分母分数减法计算
○1提出问题:危险垃圾多还是食物残渣多?多多少?
○2学生自主探索
○ 3反馈探索结果
a 、你如何比较20310
3和的大小?
b 、要求203103比
多多少。

怎么计算?
板书:203203206203103=
-=-
3、课堂小结
让学生说一说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与同分母分数加、减计算的异同点,并概括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4、即时练习
完成课文第112页的“做一做”的第1~2题
(1)第1题
学生独立计算,然后与同学之间交流
(2)第2题
○1学生判断题目的对错
○2完成第1、2题两题后,让学生按照课文提示,将第一题的计算结果进行验算,发现错误及时改正。

三、巩固练习
课内作业
完成课文第113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4题
(1)第1、2题
○1学生独立计算,并自行抽选部分题目进行验算。

○2同学之间互相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第3题
○1学生填写适当的运算符号
○2回答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与结果
(3)第4题
○1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尝试解决。

○2说一说遇到了什么新问题,你怎样处理的(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着重引导找三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四、作业
基础训练的相应练习
作业设计
一、直接写得数
5152+ 7274- 8185- 9
291+ 6161+ 3132- 101109+ 12
5127- 二、计算
5143+ 3151+ 3241+ 5
332+ 14575- 6598- 8361+ 5
21-
板书设计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例一:201120620510341=+=+ ,203203206203103=
-=-
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计算
教学反思
上完一节《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后,本人体会颇深,浅淡如下:
1、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进一步深刻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要先通分的道理。

数的运算最基本的原则就是把单位统一。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以同分母分数加法计算法则为基础的,作为本课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异分母的分数计算法则,还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即为什么要先通分。

2、关注学生的基本事实,着重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

在新知的解决过程中,充分调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交流、沟通的基础上,加深对异分母分数加关法计算法则的理解。

以实现学习就是对话的基本理念。

在巩固练习的过程中,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实现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3、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让每一个人从说的过程中来掌握知识。

整节课中,分三个点让学生来说,首先为什么异分母分数加减要先通分。

这是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探讨;接着在做了异分母分数加法后,让学生比较说说异分母分数和同分母分数之间有什么区别。

最后,让学生说说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并总结出计算法则以及注意点。

通过这三次说的过程,学生基本上对异分母分数计算方法和为什么要通分有了一定认识和理解。

这样使学生建立了一定的理性认识。

并且表达能力也有了很好的发展。

以下几点是我总结出的应该在以后教学中改进的地方:
一、 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方面:在图形结合教学时,也可以让学生知道分数单位相同才能相加减。

不过,在这个从图中找计算方法步骤中,教学方法把握的不都到位,我可以问“图1/2+图1/3等于是一个怎样的图?”这样一个问题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的思考碰撞出火花。

然后经过学生的回答和教师运用图形的讲解,使学生对这个为什么要通分的过程更加清晰的掌握和理解。

二、 教学知识性的错误:在解决分数加减法的时候,我板书的通分的几个步骤用了递等式,事实上应该要用连等式,因为计算分数一步加减法时,本身就只有一步,中间部分在以后学生熟练做的时候是可以省略的。

还有在练习改错题的改正时,板书没有写出通分的过程,让学生看了很别扭,并且学生在指出错误的地方时就发现了没有通分。

事实上,本节课是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第一节课,就必须把通分的过程板书出来。

三、对学生上课过程中临时出现的问题不能够很好的给予解答和讲解:这个问题本人认为自己可能上课的经验还是很少,不能很好的驾驭课堂,不能够灵活的处理课堂设计之外的问题。

在学生出现“1/2+3/8=1×4/2×4=4/8”这样的计算错误时,我不知道怎样的来讲解让学生来清楚的认识到这样错误而使以后不再发生这样的问题。

事实上我可以问一句“现在4/8这个结果是原来这一题的正确答案吗?”这样学生就会很清楚的发现错误的根源,加深印象。

四、上课的语言不能很清楚地进行表达出来,语言组织能力不够,还需加强。

我想这主要是上这样的公开课机会还是比较少,有些紧张,并且对临时出现的问题不能很好的组织语言进行讲解,我想这方面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加强锻炼。

最后,本节课知识点的教学与生活结合的还不够紧密,我感到只有结合教学的实际,灵活地把握教材,找准学生“最近的发展区”充分放手,才能让课堂成为放飞学生思维的舞台。

达到更佳的学习效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