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栽培技术期末课程论文题目:光线对平菇栽培的影响姓名:赖迪文学号: 07266130班级:生物技术071 课程名称:食用菌栽培技术上交日期: 2009-5-15光线对平菇栽培的影响关键词:光线平菇生长一.背景(一)价值[1]平菇是我国食用菌栽培者惯用的名称和商品名。
学名为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又叫北风菌、冻菌(低温下栽培)、鲍鱼菇(味道类似鲍鱼)等。
1)营养价值平菇肉肥质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据分析:鲜菇中含水量为85.70~92.90%,游离氨基酸有23种,谷氨基酸含量特别高,总氮含量为2.8%~6.1%,总糖量26.8%~44.4%,同时还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各种维生素(硫胺素、核黄素)和矿质元素(P、Fe、K)等。
(谷氨基酸含量特别高)2)药用价值平菇除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之外,还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如:多糖蛋白:抑制癌细胞;牛磺酸:降低血液中胆固醇;菌糖、甘露糖、纤维素、助消化的各种酶等:用于胃肠作用,促进消化。
(二)生活条件[2]1)、营养平菇不能制造养分,它所需要的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维生素等是从培养基中得到。
C源:棉籽壳、玉米芯、麦草、稻草、甘蔗渣等都含丰富碳素物质,平菇能分泌纤维素酶、木质素酶与半纤维素酶将其分解成单糖,吸收利用。
N源:一般利用各种天然含氮化合物,如:花生饼粉、豆粉、麸皮、米糠等作为氮素营养来源,它能被平菇所分泌的蛋白酶分解成可吸收的氨基酸被利用。
矿质元素:P、Mg、S、Ca、K等;在实际栽培中,常常加入适量的钙镁磷肥、石膏粉或过磷酸钙以提供Ca、Mg、P等。
维生素:天然培养料中含量基本上能满足需要。
2)、温度:平菇低温、变温结实型温度对平菇孢子的萌发,菌丝的生长,子实体的形成以及平菇产量和质量起着重要作用,不同生长阶段要求的温度不同。
菌丝体生长:范围 5~35℃,最适24~27℃;子实体形成:范围 8~22℃,最适15~18℃;3)、水分与湿度菌丝生长阶段:培养料含水量60~70%,空气相对湿度65~70%;子实体形成阶段:要求较高的空气相对湿度,以80~95%为宜。
空气相对湿度过大,会导致杂菌滋生,但若太低,培养料水分会很快蒸发,影响菌丝正常生长。
4)、pH平菇喜欢偏酸性环境。
生长范围为pH 3.0~7.0,以pH 5~6为最适,配制培养料时,pH应调到6.5左右。
5)、空气平菇是一种好气性真菌。
菌丝生长:注意适当通风换气。
据试验,平菇菌丝体对CO2有较大的忍耐性,当CO2浓度为20~30%(体积)时,其生长量比正常通气情况还提高30~40%,但CO2>30%菌丝生长量骤然下降。
子实体形成:由于旺盛的呼吸作用,对O2的要求也急剧增加,因而必须提供足够的新鲜空气。
注:在缺O2条件下,很难形成子实体,即使形成也往往菌柄细长、菌盖薄小、畸形或不发育。
因此,出菇后要经常通风换气。
6)、光线平菇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对光线的要求是不同的。
菌丝体生长:不需光,强光会抑制菌丝生长,应尽量避免光照。
子实体形成与发育:不需要光照。
子实体形成:需一定散射光。
光线过暗,菇体畸形,只长菌柄不长菌盖,但强光也会妨碍平菇的正常生长。
以上这些因素都能影响到菌丝体的生长和子实体的形成,因而,在实际栽培过程中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来满足平菇在不同阶段对各种因素的要求。
这样,才能确保稳产、高产,从而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二.实验设计思路食用菌的生长发育是由其遗传性所决定的,但又受环境条件的影响,二者形成特定的生态体系,只有了解、掌握他们的规律才能取得高产、稳产和优质的产品。
影响食用菌的环境条件:物理(温度、湿度、空气、光)化学(营养、pH)生物(有害生物与有益生物)。
食用菌不含叶绿素,菌丝生长完全不需要光照,在黑暗条件下,生长良好。
光线越强,菌丝生长越慢,尤其是直射光对其生长不利。
因阳光中的紫外线能杀死菌丝,同时在阳光照射下水分蒸发也快。
但在子实体分化和生长时期多数需要散射光,黑木耳还需要一定的阳光,不同食用菌对光照强度要求不同。
设计思路:控制湿度(每天浇等量的水)与O2(袋口敞开)等外界条件,温度影响相对较小,比较不同强度的光照(阳台(光照强,有紫外线),室内(散射光),卫生间(光照弱))对平菇生长的影响。
本设计实验的目的是比较不同强度光线对平菇生长的影响。
找到比较适合的光照强度。
三.实验研究步骤1、培养料的准备[3]1.1培养料的配方:棉籽壳 92%( 9.2斤)、玉米粉 2.5%(125g)、黄豆粉 2.5% (125g)、石膏(硫酸钙)2.0 % (100g)、碳酸钙 1.0 % (50g)、pH 6~6.5、水=65%按配方称取原料→拌料→调节含水量65%左右→装袋→灭菌(1.5kg/cm2,1.5~2h)→冷却→接种(接入黄豆大小一块菌种)→培养(25℃~27℃)→菌丝长满瓶(袋)→培养7d~8d→扩大成栽培种。
1.2拌料:将培养料按照配方比例混合拌匀,料水比应控制在65%左右(即用手指挤压有水渗出但不滴下为宜)1.2装袋:用手装时,边装边用手指压。
用手压时只按袋壁四周压紧,中央稍压,形成四周紧中间松,两端紧中间松,松紧合适,有利于菌丝生长。
若装得过紧,氧气不易进入袋中,发菌慢;装得过松,难以出菇。
绑扎紧,准备灭菌。
2、灭菌[4]灭菌装好料的袋依次摆放于锅内架上,中间留出少许空隙,加水开始灭菌。
初时加大火力,尽快使温度升到100℃;否则培养料易变酸。
维持8~10h,待温度降至80℃时,再慢慢开门,取出料袋,放到无菌室中,准备接种。
3、接种与培养[5]3.1菌种选择:菌种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栽培的成败。
一般选用生长健壮、洁白浓密、纯洁、绝对无杂菌、菌龄小、爬壁力强的栽培种作菌种。
3.2接种:料内温度降至30℃时方可接种。
接种开始,先用75%的酒精擦洗双手及接种工具及塑料袋,在无菌操作台上接种。
3.3 培养:接好菌的料袋移入培养室内发菌,料内温度不能超过30℃。
菌丝吃透料层,结成块,这时即准备出菇。
4、培养与观察实验共分四组,每组两袋,分别放在阳台(光照强,有紫外线),室内(散射光),卫生间(光照弱)比较不同光照强度对平菇萌发、生长的影响。
为了减小其它环境因素对平菇生长的影响,控制湿度(每天浇等量的水)与O2(袋口敞开)等外界条件,温度较难控制但其对影响相对较小。
四.结果与分析结果:1)室内:菌盖直径为14cm,菌褶明显,菌柄长6cm2)阳台:3)卫生间:菌盖直径为6cm,菌褶明显,菌柄长4.2cm 十二.课程感想菌盖直径为1.2cm,菌褶不明显,菌柄长4.5cm菌盖直径为5mm,菌褶不明显,菌柄长3.6cm分析:1)因为开始培养时菌丝体已经长成,因此本次实验主要是研究子实体的生长。
2)为了加速子实体形成,用两天自然光照刺激后,再放回阳台,室内,卫生间生长。
3)放在阳台的平菇,由于紫外线照射,抑制了子实体的形成,菌盖生长缓慢,而放在室内的平菇因为散射光照射子实体生长良好,而置在卫生间的平菇因为每天有近1小时的60瓦白炽灯,生长情况也不错。
4) 放在阳台上的平菇菌丝体生长缓慢,其形成子实体时,放在室内的平菇子实体已经形成菌盖,在卫生间的平菇子实体菌盖也具雏形,因此在拍照时相差较大。
5)室内空气流通程度较好,O2浓度高,CO2浓度底对平菇子实体生长起一定的促进作用。
[6] 6)虽然浇的水是等量的,但卫生间中空气湿度较高满足子实体生长要求,利于其生长。
7) 室内温度在25℃左右,有利于子实体的生长。
五.课程感想食用菌是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健身强体的理想食品,含极为丰富的矿质营养元素、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D)最主要的是它含高蛋白、低脂肪,有“植物性食品的顶峰”之美誉也是我们人类的三大食物之一。
同时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如双孢蘑菇中的络氨酸酶可以降低血压,核苷酸有抗病毒的作用;香菇中的维生素D原能增强人的体质和预防感冒,还可以防止肝硬化等是人们公认的营养保健食品。
但在我国食用菌业存在许多问题,如食用菌育成的品种少且不配套,且有些食用菌单产水平低、品质差;栽培者的素质低栽培管理技术落后;食用菌的研究力量薄弱,缺乏研究食用菌的高级人才。
从未来的角度来看,食用菌势必由单一品种向多品种发展,栽培模式也会由单一向复杂发展,需要更多的研究,栽培工作人员。
因此学习栽培食用菌不仅有助增长自己的技能,更能为自己的就业增加一条很好的出路,如果有兴趣继续深入研究还能为我国食用菌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所以学习食用菌的栽培技术有较为现实的意义。
六.参考文献:[1]. 常明昌主编《食用菌栽培技术》绪论第三节发展食用菌生产的意义[2]. 常明昌主编《食用菌栽培技术》第五章食用菌的生态[3]. 浙江师范大学生化学院蒋冬花老师“食用菌栽培技术”课程上课时的PowerPoint演示文稿,2009年[4]. 浙江师范大学生化学院蒋冬花老师“食用菌栽培技术”课程上课时的PowerPoint演示文稿,2009年[5]. 浙江师范大学生化学院蒋冬花老师“食用菌栽培技术”课程上课时的PowerPoint演示文稿,2009年[6]. 王久恩刘化民王建民河扎省食用菌研究所《CO2浓度和光照强度对平菇子实体发育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