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洛阳城总体规划2008-2020-洛阳城乡规划局

洛阳城总体规划2008-2020-洛阳城乡规划局

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环境影响报告(简本)委托单位:洛阳市人民政府编制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2010年3月目录1前言 (1)2总体规划概述 (1)2.1城市定位与发展目标 (1)2.2主要规划指标 (2)2.3城市发展规模 (3)2.4城市空间布局结构 (3)2.5居住及住房发展规划 (4)2.6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4)3洛阳市环境质量现状 (4)3.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4)3.2水环境质量现状 (5)3.3声环境质量现状 (5)4规划的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6)4.1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6)4.2水环境影响评价 (6)4.3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7)4.4空间布局的环境影响分析 (7)4.4产业发展规划环境影响分析 (8)4.5交通规划环境影响分析 (8)4.6市政公用设施规划环境影响分析 (9)4.7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环境影响分析 (9)5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与评价 (10)5.1资源承载力分析 (10)5.2环境容量分析 (10)6规划的环境可行性与合理性综合论证 (11)6.1规划的环境适宜性分析 (11)6.2规划环境目标的可达性分析 (11)6.3节能减排目标可达性分析 (13)6.4规划的合理性分析 (13)7规划环境影响的减缓措施与综合保障体系 (14)7.1保证城市发展的生态用地对策与建议 (14)7.2保证城市发展的生态用水的对策与措施 (15)7.3实现能源结构清洁化,提升能源的环境效益 (15)7.4生态保护政策 (15)7.5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5)8结论与建议 (15)8.1结论 (15)8.2规划方案的优化调整建议 (17)8.3规划实施对策与建议 (18)1 前言《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面向区域经济竞争和洛阳城市自身发展的客观需求,对洛阳市的城市发展定位、市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城乡统筹、区域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布局、中心城空间发展方向与布局结构、产业用地结构调整、大遗址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等进行了全面审视和宏观规划,是对中央中部崛起战略和《中原城市群发展战略》的具体落实,融入了更多的发展观点和战略思想。

总体规划进一步明确了洛阳城市发展目标和方向,将洛阳市城市功能定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河南省副中心城市、著名旅游城市、先进制造业基地”。

在洛阳市的快速发展中,为了避免因规划的实施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受洛阳市政府委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承担了《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组织各相关专业的专家,本着科学、客观、公正的原则开展对洛阳总规的环境影响评价。

2 总体规划概述2.1城市定位与发展目标城市性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河南省副中心城市,著名旅游城市,先进制造业基地。

城市职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河南省副中心城市;我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原材料和能源生产基地;著名旅游城市;我国重要的科研开发基地;中西部区域物流枢纽。

城市发展目标:融入区域,积极响应中原城市群发展战略,强化洛阳区域副中心的地位,发挥洛阳工业与科研基础优势和历史遗产及旅游资源保护利用的特色,提高城市竞争力,全面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建成中西部地区最佳人居环境城市,引领中原实现率先崛起,具体如下:(1)着力培育现代服务业,增强城市辐射力和影响力,立足豫西地区,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1(2)积极发展与中原城市群和周边地区的分工合作,发挥自身优势,建设中部地区重要的制造业基地;(3)加强历史遗产保护和自然资源保护,发掘古都风貌,传承传统文化,展现自然景观,成为国内旅游重要节点;(4)合理组织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要素,建设山水城园和谐共生的绿色生态城市。

2.2主要规划指标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主要指标体系见表2-1。

表2-1 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指标体系指标名称单位2020年目标值指标属性区域地位与区域协调洛阳GDP占河南省比重% 11.5 预期性郑洛通道数量条4 预期性郑洛机动车交通时间分钟90 约束性郑洛城际客运交通时间分钟45 约束性经济发展市域地区生产总值亿元4500 预期性市域人均生产总值元60800 预期性出口总额亿美元45 预期性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15 预期性城市单位工业用地增加值亿元/km2 25 约束性旅游总收入与GDP比值0.18预期性市域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46 预期性非公有制经济占GDP的比重% 63 预期性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公里500 预期性社会和谐发展城镇化水平% 65 预期性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29500 预期性农民人均纯收入元8630 预期性保障性住房占全部住房建筑面积比例% >35 约束性初中毕业升入高中阶段升学率% >95 预期性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率% >98 约束性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万人25 预期性城镇登记失业率% <4.2预期性2中心村公交到达率% 100 预期性自来水普及率% >90 预期性市区公共交通出行率% 30 预期性环境与森林覆盖率% 45 预期性人均城市建设用地m2/人99 约束性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 45 预期性中心城区中水回用率% >50 约束性资源保护中心城区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100 约束性中心城区污水集中处理率% 90 约束性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天>310 约束性万元GDP能耗吨标煤/万元0.7 约束性万元GDP水耗m3/万元20 预期性主要水系监测断面水质三类以上比例% 80 预期性中心城外大遗址内村民外迁比例% 40 预期性历史名城保护隋唐城遗址洛河以北部分重要地下文物埋藏区内建筑密度% <40 约束性隋唐城遗址洛河以南部分外迁居民人>20000约束性2.3城市发展规模人口规模:2006年洛阳市中心城区(包括吉利)总人口为174万人,规划到2010年和2020年常住人口规模分别为205万左右、300万左右。

用地规模:2010年中心城区用地规模控制在203平方公里左右;2020年中心城区用地规模控制在295平方公里左右。

2.4城市空间布局结构规划期末形成“一心两轴三区”的空间发展格局,以洛阳中心城区为核心,强化中心城经济规模和人口规模,提升城市功能,带动周边城镇发展,提高区域影响力;以洛-偃-新城镇发展轴和焦柳-两广城镇发展轴为“两轴”,南北贯通,西联东拓,构建面向区域的城市发展轴,加强与区域的社会和经济联系,形成交通走廊、城镇发展带、工业园区、绿色生态隔离带相间的空间结构;“三区”为城镇密集区、中西部浅丘为主的产业促进区和南部生态保护区。

32.5居住及住房发展规划2020年规划城市居住用地约74.85平方公里,占城市建设总用地的25.36%,人均居住用地约24.95平方米。

规划居住用地以二类为主,一类、三类为辅。

本次规划洛阳城市居住用地主体部分采取居住围绕隋唐城遗址的半环形式,布局结构具体体现为:一团,三片,环里坊,沿洛伊。

规划住房总量2020年需新增住房面积6260万平方米,平均每年增加约447万平方米。

2.6城市综合交通规划铁路:陇海、焦枝两条国家干线铁路在洛阳市区呈十字形交汇,构成洛阳对外交通的主骨架。

公路:目前市域内通车的南北向的二广高速公路、东西向的连霍高速公路和在市区西南边穿过的洛少高速公路,加之310国道、311国道、207国道和洛栾快速通道、洛宜铁路以及多条省道,沟通洛阳与外界的联系。

机场:全年可飞天气350天以上,是郑州、西安、武汉等周边机场的固定备降机场。

目前在飞航线有北京、上海、广州、杭州、重庆、深圳、成都等。

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方案见表2-2。

表2-2 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线路途经全长1号线起于谷水西,途径中州西路、西苑路、南昌路、学府路、伊洛路,止于伊河南,远景延伸至偃师全长30公里2号线起于高新区西部,途经华夏路、河洛路、中州路,止于史家湾全长24公里3号线起于洛龙工业园西部,途径开元大道、伊南经五路,止于伊河南全长27公里4号线起于北郊机场,途径华山路、道北五路、机场路、解放路、长兴街,止于高铁站全长19公里3 洛阳市环境质量现状3.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洛阳市2001-2007年二氧化硫年均值前两年较低,均达国家二级标准,2003年有所上升,2004年以后二氧化硫开始呈下降趋势;2001-2007年二氧化氮年均值全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2003年有所升高,至2004年二氧化氮开始呈下降趋4势。

洛阳市区环境空气中颗粒物浓度总体呈下降趋势。

3.2水环境质量现状3.2.1地表水环境质量与2001年相比,2007年各河渠中伊河、汝河整体水质为优;中州渠、瀍河和伊洛河整体水质均为重度污染,水质级别无明显变化;洛河整体水质为轻度污染,水质变化有所好转。

从2001-2007年,故县水库综合水质类别均为Ⅰ类,2003年综合水质类别为Ⅱ类;陆浑水库综合水质类别均为Ⅱ类,2005年综合水质类别为Ⅰ类;水库富营养化综合评价均为中营养状态。

2001-2007年,小浪底水库水质逐年呈好转趋势。

2001-2004年库区水质虽然为Ⅲ类,但各污染因子的浓度值在逐渐降低,2005年水质明显好转,达到Ⅱ类水质标准。

小浪底水库主要污染因子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综合污染指数也逐年下降。

2001-2007年,小浪底水库水质整体改善,并趋于稳定。

3.2.2地下水环境质量2006年18眼地下水井中有7眼地下水井均有不同程度的污染,综合水质类别达到Ⅴ类的有3眼井,达到Ⅳ类的有4眼井,主要污染因子为总硬度、硝酸盐氮,溶解性总固体,部分井点出现氟化物、亚硝酸盐氮超标的现象;其余11眼井均不超过Ⅲ类标准。

3.2.3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环境质量洛阳市城市生活饮用水全部取自地下水,城市供水总量80%由涧东、涧西两个水厂的洛南、张庄、李楼水源地供给。

洛阳市区饮用水源地水质级别均为良好级,均达到了国家地下水三类水质标准的指标要求,达标率100%,整体水质级别为良好级,适宜作为城市生活饮用水源地。

3.3声环境质量现状洛阳市区域声环境质量在2001-2007年期间有明显好转;道路交通噪声2001-2005年之间平均等效声级呈下降趋势,2005-2007年三年持平;2001-2007 年功能区噪声有所改善,但仍存在部分区域夜间超标的问题,尤其是4类功能区5出现夜间超标。

4 规划的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4.1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现状年SO2和PM10的年均浓度、日均浓度超标程度强于规划年;规划年NO2的年均浓度、日均浓度超标程度强于现状年。

在现状年,三种大气污染物最大日均浓度超标区域主要出现在洛阳市区、偃师、孟津、新安、宜阳、伊川、嵩县、汝阳等县市;年均浓度的超标区域主要出现在新安、偃师、伊川、宜阳的城关镇、市区一带,整体上全市PM10的污染较为严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