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超声诊断四肢软组织肿块各种病变的声像图特征及多普勒超声特点分析如下:
1 肌肉损伤及血肿
损伤的肌肉局部组织水肿、纹理中断、回声减弱。
出现血肿时,存在无回声的液性暗区,内无彩色血流显像。
时间久之,逐渐出现回声,甚至因机化而成为高回声。
2 滑液及腱鞘囊肿
滑液囊肿为滑液囊内液体积聚,出现无回声区,无彩色血流显像,本组多为腘窝囊肿。
而腱鞘囊肿多见于腕、足背部的关节及肌腱附近,单房的无回声液性暗区,无彩色血流显像。
腱鞘囊肿:也可表现为低回声甚至等回声,用谐波试一下,可呈现出“无回声、后方增强”的效果。
某些囊性病灶,内部透声不一定好,比如积乳囊肿、舍管囊肿等。
3 皮脂腺囊肿
边界清晰,壁较厚的囊性肿物,内有细点状回声,呈漂浮状,后方回声增强,加压后可变形,无彩色血流显像。
4 关节囊积液
关节囊扩张,内出现液性暗区,无彩色血流显示。
本组多发生于膝关节。
5 纤维瘤
发生于皮内的圆形中低均匀回声、边界清楚的、实质的肿块,无彩色血流显像。
6 脂肪瘤
①位于皮下的多表现为椭圆形、境界清晰,包膜完整,内部均匀的低回声区。
②位于肌肉组织内的多为梭形,无明显包膜的不均匀的强回声区,当肌肉收缩时肿块更清晰。
均无彩色血流显像。
7 腱鞘巨细胞瘤
多位于皮下,小于1.0 cm的分叶状实质性低回声肿块,中央有强回声分隔,其内可有液性暗区,常有完整包膜,探头加压时肿块可以压缩。
彩色血流显像可见闪烁的低速动脉血流,Vp<30 cm/s,RI 0.75~0.90。
8 血管瘤
多位于皮下或肌肉内。
边缘一般多较清楚,而弥漫分布的血管瘤则边界不清。
多无明显包膜。
实质部分为强回声结构,扩张的血管或血窦为液性暗区,探头加压时液性暗区可以变小或完全消失,取消加压时,液性暗区还原。
扩张的血管或血窦内血流缓慢,常有血栓形成及钙化,声像图上表现为肿块内呈强回声光带或光斑,后方伴有声影。
彩色血流显像可了解血流的速度、流向及来源。
肿瘤也可表现为实质性中等回声结构,肌肉内血管瘤Vp17 cm/s,RI 0.75。
9 神经纤维瘤
为软组织内类圆形的不均匀低回声区,边界清楚,包膜完整,后方回声稍增强。
彩色血流显像可见条状的低速动脉血流,Vp<30 cm/s,RI 0.65~0.83。
10 神经鞘瘤
为椭圆形,境界清晰,包膜完整的低回声区,内部可见小片液性暗区,彩色血流显像可见实质部分有较丰富的动脉血流,Vp<20 cm/s,RI 0.65~0.95。
11 假性动脉瘤
表现为动脉的前方液质不均质包块,瘤颈部与后方的动脉有沟通。
彩色血流显像示瘤体内旋转血流,一部分为红色,一部分为蓝色。
瘤颈部可见花色血流,频谱多普勒示收缩期血流丛来源动脉进入瘤体,舒张期则为瘤体内血流回入来源动脉。
12 肌疝
表现为筋膜外、皮下的椭圆形实质性肿块,为肌纤维回声,结构紊乱。
内侧与肌肉相连无边缘回声,在外侧可见边界回声。
有疝口时,见筋膜回声连续性中断。
无彩色血流显像。
13 骨化性肌炎
表现为肌肉组织内出现强回声肿块,表面光滑或凹凸不平,其后方可见声影。
无彩色血流显像。
14 横纹肌溶解症
表现为在正常肌束内出现梭形的均匀低回声或无回声区,周围肌肉纹理正常。
无彩色血流显像。
15 炎性包块
表现为病变区软组织水肿,回声降低,肌肉纹理模糊或消失。
病变的边界不清。
当脓肿形成时可见形状不规则的无回声液性暗区。
急性炎症充血时,彩色血流显像可见较丰富的血流。
16 滑膜肉瘤
表现为结节状的实质低回声区,界限清楚,包膜完整,内部回声欠均匀,有液性小暗区。
彩色血流显像可见较丰富的血流,内部及周边的RI分别约为0.57及0.55。
17 软组织腺泡状肉瘤
肿瘤较大,达10 cm以上,呈卵圆形,内部回声极度不均匀,有大小不等的液性暗区,大的暗区构成一囊腔。
彩色血流显像在实质部可见较丰富的血流。
18 恶性淋巴瘤
表现为淋巴结明显肿大,周边为低回声,中央为高回声,肿大的淋巴结相互粘连成团,彩色血流显像可见较丰富的血流,呈高速高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