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频超声在常见浅表软组织肿块中诊断价值

高频超声在常见浅表软组织肿块中诊断价值

高频超声在常见浅表软组织肿块中的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常见浅表软组织肿块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应用高频超声对100例浅表软组织肿块做超声检查,全部病例经穿刺活检,手术及术后病理检查确珍。

结果:高频超声对浅表软组织的检出率高,绝太多数为良性以脂肪瘤最为多见,在一定程度上可提供定性诊断。

结论:一些常见浅表软组织肿块各有其特点,对临床可提供依据。

对浅表软组织肿块成分来源复杂的,声像图缺乏特征的,病理诊断较困难,超声可以确定穿刺进针部位及深度。

【关键词】高频超声;浅表软组织肿块;彩色多普勒
随着高频超声的发展,在浅表软组织肿块的应用上逐渐增多,因声像图清晰,敏感性高,诊断准确,从而体现了它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100例病例因浅表组织肿块在我院超声检查,全部病例经穿刺活检,手术及术后病理确诊的,患者年龄1~70岁,男性56例,女性44例,平均年龄46岁。

1.2仪器与方法
philips一iu22 型、gelociq-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10~12mhz。

针对肿块的作多角度多切面扫查,观察肿块的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以及与周围组织关系,彩色多普勒的分布情况等,如果肿块过大,其深部结构难以显示,此时可结合3.5mhz探头观
察肿块才能全面了解肿块及周固组织的结构。

2 结果
100例肿块分布全身各部位,主要在颈部、胸部、腰背部,臀部及四肢。

良性肿块98例,尤其以脂肪瘤、表皮样囊肿、胭窝囊肿最为多见,诊断的准确性最高,cdfi:绝大多数未见血流信号,其次,纤维瘤、血管瘤也不难做出诊断,cdfi:可见少许短棒状血流信号,恶性肿块2例均为转移,表现在外形欠规整的低回声,cdfi:显示条状的血流信号。

3 讨论
浅表组织包括皮肤及皮下软组织,即皮肤、纤维、肌肉、脉管等多种组织。

脂肪瘤为成熟脂肪组织的良性肿瘤,可发生在身体的各处,大多位置表浅,好发于背、颈等部位,极少见复发或恶性变,如瘤内含有较多纤维组织,则称纤维脂肪瘤,血管脂肪瘤是脂肪瘤的亚型,与普通脂肪瘤的不同在于成熟脂肪间有许多分支状小血管[l],三者的声像图几乎无区别,绝大部分为中等回声或略高于周围脂肪组织回声,内有条状稍强田声,外形呈扁平状或梭形,边界清,cdfi∶仅3例显示少许血流信号。

纤维瘤、脂肪瘤、血管瘤诊断的要注意各自的特征性表现如肿块内钙化强光点多为血管瘤内
小血栓钙、脂肪瘤包膜相对菲薄等,可相对提高诊断符合率,此外检查中可适当加压以观察肿块质地、肿块内部回声形态的改变,如血管瘤内无回声形态随压力改变发生改变甚豆消失,压力解除后恢复等,可提供一定的鉴别诊断依据。

各类肿块特别是各类囊肿、周围淋巴系肿块和炎性肿块各稍其特征性声像图表现,声像图较易鉴别。

但囊肿感染后,由于囊肿内充满炎性低或强回声,原有无回声消失,表皮样囊肿内部充满点状回声,类似低回声的实质肿块表现,因此注意鉴别,实质肿块一般外形受压不变,内部回声加压后不浮动,肿块后方增强效应不明显。

炎性肿块声像图均表现为混合性回声,边界不清,外形不规则,含脓液较多的病灶,以无回声为主,cdfi:其内显示血流信号。

总之,高频超声检查浅表组织肿块操作简便,图像清晰,超声诊断敏感性强,物理诊断准确性高,可清晰显示肿块的形态、大小,判断肿块的部位及其与相邻组织的关系,鉴别肿块的物理性质是囊性或是实性具有较高准确率,了解相邻骨骼是否受到侵犯,但对肿块的定性诊断符合率较低,其主要原因是浅表实质性肿块组织来源复杂,病变种类繁多,声像图缺乏特征性表现,又有部分相互交叉重叠,病理诊断较困难,但多数软组织肿块各有其声像图特征,借此可作为鉴别诊断的依据[2]。

另有些病人局部组织隆起,疑似肿块,用高频探头检查病变部位,同时还可以与健侧相应部位作对照,不仅能判断肿块存在与否,而且能确定其范围、深度,尤其是一些与血管相邻的肿块,可以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使临床医生在处理病灶时避免损伤血管。

此外还可以对一些需穿刺的病灶作引导,确定进针部位及深度,并可动态观察穿刺前后病灶的变化。

从而体现了高频彩超独特的优势和价值。

参考文献
[l]林建潮,脂肪组织肿瘤和瘤样病变,见:谭郁彬,张乃鑫主编,外科诊断病理学.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50-162
[2]康斌,主编.骨骼肌肉系统疾病超声诊断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260
图1输卵管环型呈稍高回声环状结构
图2 真妊娠囊型输卵管内见胎芽、胎心搏动
图3输卵管妊娠不均质包块型
图4输卵管妊娠包块破裂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