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汉字的起源及发展
1.生命(神话中有角的蛇) 2.死亡(头朝下的动物或人) 3.幸福、成功(龟)4.灵巧 (双翼代替两手的人)5.战 争(带箭的弓)6.和平(插 着羽毛的和解烟斗)7.讲和 (人吸和解烟斗)8.友谊 (联在一起的手)9.爱情 (联在一起的心)10.注意、 听(两耳边有波形线的头) 11.危险(两条蛇)12.保卫 (狗)13.祈祷(举手朝天 及诸神)
第二章 汉字的起源 与发展
第一节 汉字的起源
一、建立汉字起源假说的原则和依据: 1、人类从蒙昧走向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是文 字的产生和应用。 2、现存最早的甲骨文已经是有比较严密体系 的文字,不能看做是最早的汉字。
原始汉字处于什么样状态,就算产生了?
考古学家的观点-----发现有标示作用的符号
文字学家的看法-----原始标记符号脱离任意绘形、 理解阶段,产生了可以记录语言中的词的单字。 两个条件: 社会发展需要: 有一批可以书写、传递的图画或符号。
汉字何时起源?起源时的情况怎样?
推断的依据: 1、世界文字产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2、参考对历史有折射反映的神话传说 3、根据仅有的与汉字起源有关的有关的书面 文献记载。 4、根据已经发掘出的与汉字起源有关的考古 资料。
可以看出,它是用以传递信息的写实图画, 并没有获得文字的资格。只有经过信息传 递的多次重复使某一形体和某一意义建立 了固定的联系,形意有了约定性,这才有 了图画文字的性质。图画文字具有的形意 关系,不是与语言对应的,而是超语言的。 即,这些符号可识不可读。
北美印第安人图画文字中用来表达抽象概念的象征性图像
古文字学家们对这些陶符的看法:
1、是代表器物所有者或器物制造者的专门记 号。 2、是中国文字的起源,或中国原始文字的孑 遗。(郭沫若) 3、 “是文字起源阶段所产生的一些简单文 字”。(于醒吾)
大汶口期的陶器刻画符号是目前所发现的与 早期汉字最为相似的图画符号: 一是它具有与甲骨文、金文一样的象形意味; 如: 短柄的锛; 像长柄的大斧, 即“斤”。 二是它出现合体会意字,如:
它解决了汉字造字的困难,挽救了汉字来 源枯竭的危机。自此,凡汉语滋生新词, 大都用形声方法造出,且发展速度极快。
甲骨文中形声字占百分之二十多,《说文》 收字9353字,形声字则占到百分之八十以 上。
小组讨论:
1、书同文的背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 “书同文”方面做了那些工作?有什么重 要意义。 2、许慎的《说文解字》是本怎样的书?体 例是怎样的?有怎样的历史地位? 3、梳理“繁简之争”的源流,你怎样看待 这个问题?
汉字起源的年代依现有的根据,从新石器时 代的仰韶文化的彩陶文算起到应有六千多年 的历史。
第二节 汉字的发展
汉字形体的演变:
甲骨文——金文——篆书(大篆、 小篆)——隶书(章草)——楷书、 草书(今草、狂草)——行书(行 楷、行草)
汉字的形体从古到今大致经过三个 阶段的变化:
图形化——甲骨文、金文
1、关于前文字时期的传说。
文字符号系统是在原始图画符号、结绳、 契刻等辅助记忆方式的基础上,经过许多世代 的“知识分子”和“准知识分子”们集体创造并逐 成熟起来的。 图 画 契 刻 结 绳 八 卦
汉字产生以前,中国曾有实物记事的阶 段,结绳,契刻是其中重要手段。
《易经·系辞》:“上古结绳而治,后世 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 《周易正义》“古者无文字,其有约誓之 事,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结之 多少,随物众寡;各执以相考,亦足以相 治也”。
问题: 怎样理解仓颉造字的传说?
甲骨文之前的汉字是什么样的?
有关汉字起源的考古资料 原始氏族社会晚期的陶器符号。
2、据考古资料表明,在我国原始社会晚 期已有汉字的萌芽。
四、石器时期陶器上刻画的符号的类型及其特点
上世纪,考古发掘出不少新石器时期的陶器,上 面有一些刻画的符号。大体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一类是在仰韶文化时期的西安半坡遗址等发现的, 其文化距今大约六千年。 一类是在大汶口(山东泰安市大文村南)文化时 期陵阳河遗址(山东莒县陵阳乡)等发现的,其 文化距今大约五千年。 这些刻画的符号能否看作是原始文字,当前有不 同的意见。
(简体) 三是不同的地方有着共同的形体, 如: (残缺)
比较:
大汶口陶符 甲骨文
(旦) (山) (斤) (戌)
金文
我们的观点:这在不同地方所发现的陶符, 虽然用意不清,且看似相互无有联系,但 应当与文字有关。它们对汉字的起源,都 能起到一定得参证作用。 由图画传递信息到产生图画文字,再由图 画文字和陶纹图案的表义成分转变为特定 符号甚至记词符号,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 程。这就是文字起源的过程。
线条画——小篆
笔画化——隶书、楷书
日
月 火
水 象 羊 鹿 龟
4、汉字的形体的演变总趋势是简化。
二、汉字的结构发展:从“象形” 到“形声”
用绘制事物图形的方法记录语言。但这只 能出现在文字的早期,所记录的多是名词。
采用几个相关的的象形符号,将其组合在 一起,以构成一种新的意义。这就是所谓 的“会意字”很多表示动作的词大都用此 方法造出。”
每课一讲:
每天课前5分钟,由一人上台解说分析一个或 一组汉字(偏旁),或讲一个与汉字有关的 小故事。 例: “即”和“既”有什么不同? “帽”字上面为什么不能封口? 国家的领导人为什么叫“元首”? 左耳旁和右耳旁和耳朵有关吗? 衬衣的“衬”偏旁为什么么不能写成“礻”? ……
可以看出,它已经摆脱了写实,析为单图, 只是尚未与词对应,有意而无音。因此, 可以看作是图画文字向早期象形文字的过 渡。
在图画文字发展为象形文字的过程中,原 始的花纹图案也是远古时代约定符号的来 源之一。
三、有关汉字起源的记载和传说 大体可以分为两类:
关于前文字时期的传说。 关于创造文游于道,得人遗 契者,归而藏之,密数其齿,告邻人曰,‘吾 富可待。’”
在有关创造汉字的传说中,仓颉造字
说,是种有价值的传说。
3、关于“仓颉造字”的传说。
《吕氏春秋·君守》:“奚仲作车,仓颉作 书,后稷作稼,皋陶作刑,昆吾作陶,夏鲧 作城……” 《说文解字· 序》:“及神农结绳为治而统其 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黃帝之史仓頡, 見鸟兽題蹄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初 造书契”。“仓颉之作书,盖以类象形”。 《淮南子·本经训》“昔者仓颉作书而天粟 雨,鬼夜哭”。 《荀子·解蔽篇》:“故好书者众矣,而仓 颉独传者,一也”。
二、世界文字产生时的一般状况:
首先是可以用来传递信息的是具有记号性质 的实物——结绳和契刻 写实性的图画(文字画) 图画文字
左边四幅连续画 被称作图画文字信。 这是塔斯马尼亚 总督给土著人的图画 文字信,建议和解, 同时指出破坏合约者 会遭遇的后果。 可以看出,它是 用以传递信息的图画, 并没有获得文字的资 格。它是凭着完全写 实的图形,使收信者 从直观上理解写信者 的意思的。
男
汉语越来越丰富,汉字的来源却受到限制, 造字方法走向衰竭,复杂的社会现象再难 于都用绘制图形和组合图形的方式来来记 录, “同音代替”就解决文字不足的变通 之法。 如“斤”,“我”, “其”,“它”, “东”、西” ,
斤: 我 其 它
象斧斤形 。 象兵器形。 象簸箕形。 象虫形
为了克服假借所引起的字义混淆的现象,于 是出现了在在同音假借字的基础上添加相应 的表示意义字符。于是形声字出现了。 如“畋”,“娶”“婚”,“悬”, “踞”, “裘”,“征”等。
居——踞: “居”本义为下蹲,后借为居处之义,另增 “足”,造“踞”,表下蹲义。
取——娶 嫁娶的“娶”,本写作“取”,《诗经· 豳风· 伐柯》 “娶妻如何?匪媒不得。”后加“女”,表嫁娶义。
昏——婚
竟——境
其——箕 景——影
形声字的优点:
一、造字方法简便。 二,便以识读。
形声字的出现,汉字的表意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 人们对字符的认识不再是与物象直接联系的,也就 是说,不需要从字形中直接辨识出物象来,而是凭 借形音义已经结合了的基础构件来概括表意。 例如:表示心脏的“ ”发展为“心”又发展为 “忄”,早已不像心脏的样子,“水”发展为 “氵”,也已没有水纹的痕迹。但“忄”形与“心 脏”义,“氵”形与“水流”意,都已形成固定的 联系,“心”部字与“水”部字的意义都可以由此 辨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