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富贵不能淫》ppt——部编版语文富贵不能淫PPT课件1
《富贵不能淫》ppt——部编版语文富贵不能淫PPT课件1
7.翻译句子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部编版语文八年 级上册 第22课 《孟子 三章— —富贵 不能淫 》复习 课件(共 31张PP T)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部编版语文八年 级上册 第22课 《孟子 三章— —富贵 不能淫 》复习 课件(共 31张PP T)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部编版语文八年 级上册 第22课 《孟子 三章— —富贵 不能淫 》复习 课件(共 31张PP T)
代词,分别代指男子、女子
往送之门 动词,到
往之女家
戒之曰 代词,代女子
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
立天下之正位 助词,的
行天下之大道
与民由之 代词,代指正道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部编版语文八年 级上册 第22课 《孟子 三章— —富贵 不能淫 》复习 课件(共 31张PP T)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部编版语文八年 级上册 第22课 《孟子 三章— —富贵 不能淫 》复习 课件(共 31张PP T)
孟子(约前372年~约前289年),名轲,字子舆, 邹 (现山东邹城市)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是 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 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后世以“孔 孟”并称,尊称孟子为“亚圣”。孟子生活在兼并战 争激烈的战国中期,在孔子的“仁”学基础上,提出 了系统的“仁政”学说。
(4)孟子提出的“大丈夫”的标准是什么? 孟子提出了大丈夫的两个标准:个人的志向和操守,即
一是要有“行天下之大道”并推行到广大人民中去的宏伟志 向;二是要有为坚持这种志向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的气节操守。 (5)怎样才能做到有大丈夫之道呢?
①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贯 彻儒家倡导的仁义礼 )
5.词类活用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部编版语文八年 级上册 第22课 《孟子 三章— —富贵 不能淫 》复习 课件(共 31张PP T)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部编版语文八年 级上册 第22课 《孟子 三章— —富贵 不能淫 》复习 课件(共 31张PP T)
6.虚词
(1)之
丈夫之冠也 女子之嫁也
助词,取独
父命之 母命之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部编版语文八年 级上册 第22课 《孟子 三章— —富贵 不能淫 》复习 课件(共 31张PP T)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部编版语文八年 级上册 第22课 《孟子 三章— —富贵 不能淫 》复习 课件(共 31张PP T)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部编版语文八年 级上册 第22课 《孟子 三章— —富贵 不能淫 》复习 课件(共 31张PP T)
2.通假字
3.一词多义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部编版语文八年 级上册 第22课 《孟子 三章— —富贵 不能淫 》复习 课件(共 31张PP T)
4.古今异义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部编版语文八年 级上册 第22课 《孟子 三章— —富贵 不能淫 》复习 课件(共 31张PP T)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部编版语文八年 级上册 第22课 《孟子 三章— —富贵 不能淫 》复习 课件(共 31张PP T)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部编版语文八年 级上册 第22课 《孟子 三章— —富贵 不能淫 》复习 课件(共 31张PP T)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部编版语文八年 级上册 第22课 《孟子 三章— —富贵 不能淫 》复习 课件(共 31张PP T)
三章
复习目标
▪1.积累巩固重点文言知识; ▪2.理解文本内容和写法特点; ▪3.掌握高频考点。
(2)其它虚词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而:表顺接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焉:怎么,哪里 以顺为正者 以:把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部编版语文八年 级上册 第22课 《孟子 三章— —富贵 不能淫 》复习 课件(共 31张PP T)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部编版语文八年 级上册 第22课 《孟子 三章— —富贵 不能淫 》复习 课件(共 31张PP T)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部编版语文八年 级上册 第22课 《孟子 三章— —富贵 不能淫 》复习 课件(共 31张PP T)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部编版语文八年 级上册 第22课 《孟子 三章— —富贵 不能淫 》复习 课件(共 31张PP T)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部编版语文八年 级上册 第22课 《孟子 三章— —富贵 不能淫 》复习 课件(共 31张PP T)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部编版语文八年 级上册 第22课 《孟子 三章— —富贵 不能淫பைடு நூலகம்》复习 课件(共 31张PP T)
《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 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 同编著的。
《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被南 宋朱熹列为“四书”。
背景
孟子生活在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的战国时 期。当时,各大国之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 杀人盈城”。面对这样一种社会现实,孟子提出了“民贵 君轻”的政治思想。他到处游说,宣扬他的“仁政”“王 道”主张,劝导统治者重视人民。同时他反对诸侯互相攻 伐,以武力相兼并,提出“不嗜杀人者”才能统一天下的 观点。他极力主张“仁政”,恢复井田制,省刑薄赋,确 保“黎民不饥不寒”。
1.重点词语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 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 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 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 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梳理小结
《富贵不能淫》的内容是孟子批驳景春关于大丈夫 的错误言论。文章首先摆出批驳的“靶子”,即景春 的观点。
接着针对景春的“论点”和“论据”,孟子先破 后立,先用比喻论证的方法,以“妾妇之道”批驳景 春的错误观点,孟子的这一说法含蓄而幽默,挖苦深 刻而尖锐。
②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有“用之则行, 舍之则藏”的立身处世态度)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部编版语文八年 级上册 第22课 《孟子 三章— —富贵 不能淫 》复习 课件(共 31张PP T)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部编版语文八年 级上册 第22课 《孟子 三章— —富贵 不能淫 》复习 课件(共 31张PP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