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栽培技术
3. 除花蕾
丹参自4 月中旬至5 月将陆续抽薹花蕾要早 摘、勤摘,最好每隔10 d摘或剪一次,连续进行几次。 4. 排灌水 丹参最忌积水,在雨季要及时清沟排水;遇干旱天 气,要及时进行沟灌或浇水,多余的积水应及时排除, 以免烂根。
四、病虫害防治
2. 扦插繁殖 于4 ~ 5月生长旺期,取丹参地上茎,剪成10 cm左 右的小段,剪除下部叶片,上部叶片剪去一半,然后在 做好的苗床上按株行距6 cm × 10 cm,斜插入土1/2 ~ 1/3,使芽略露出土面,将土压实,立即浇水。做到随剪 随插,插后早、晚用喷雾器喷水,保持畦面湿润。待根 长至3 cm左右时即可移栽大田,此法一般较少用。
二、繁殖方法
以无性繁殖为主,种子繁殖法因生长期长,产品 质量差,故少用。
1. 分根繁殖
秋季收获时留出部分地块不挖,到第二年2 ~ 3月 间起挖,选择直径为0.7 ~ 1 cm,健壮、无病虫害、皮 色红的根作种根,取根条中上段萌发能力强的部分和新 生根条,剪成5 cm左右的节段,按株行距 25 cm × 30 cm开穴,穴深5 ~ 7 cm,每穴放入根段1 ~ 2 段,斜放, 使上端保持向上,注意应随挖随剪随栽,栽后覆土约 3 cm,每亩用种根50 ~ 60 kg。
察,显亮蓝灰色荧光。将此纸条悬挂在氨水瓶中, 20min 后取出,臵紫外光灯下观察,显淡亮蓝绿色荧光。 2.取滤液0.5ml,加三氯化铁试液1~2滴,显污绿色。
2015-5-16
一、选地整地
丹参的栽培地应选择光照充足、排水良好、浇水方 便、地下水位不高的地块,土壤要求土层深厚,质地疏 松,pH值6 ~ 8的沙质壤土。 由于丹参的生长期长,在整地时,先在地上施好基 肥,尽量多施迟效农家肥和磷肥作基肥。一般亩施腐熟 的农家肥5 000 kg,过磷酸钙50 kg或磷酸二铵20 kg,硫 酸钾15 kg,硫酸锌2 kg,使有机肥和化肥充分混合,深 翻30 ~ 40 cm,耙细整平、作畦。一般畦连沟宽2.5 ~ 3 m, 畦高15 ~ 25 cm。过长的畦,宜每隔20 m的距离挖一腰 沟,以保持排水畅通。地块周围挖排水沟,使其旱能浇、 涝能排。
为度,时间应在晚秋或早春。早春40 ~45 d即4月中下
旬芦头即可生根发芽,晚秋种植当年不发芽。
三、田间管理
1. 中耕除草 丹参前期生长较慢,应及时中耕除草,一般从移栽 到封行前要中耕除草2 ~ 3次。宜浅松土,以防伤根。4 月 上旬齐苗后,进行第1 次中耕除草;第2 次于5 月上旬至6 月上旬进行;第3 次于6 月下旬至7 月中下旬进行,封垄 后停止中耕。 2. 追肥 结合中耕除草追肥2 ~ 3次。第一次追施稀薄人畜粪水, 每亩1 500 kg;第二次追施腐熟人粪尿,每亩2 000 kg, 加饼肥50 kg;第三次重施腐熟、稍浓的粪肥,每亩3 000 kg,加过磷酸钙25 kg、饼肥50 kg,以促进根部生长。
2. 根的采收加工
无性繁殖的丹参当年秋天下霜后或第2 年春天萌发前 收刨。种子繁殖的第2 年秋后或第3 年春季萌发前收刨, 产量高,质量好。丹参根系入土较深,质脆易断,应选 晴天土壤半干时挖取。从垄的一端挖深沟,深度由根长
而定,当根全部露出后,顺垄逐株小心取出全部根系,
在田间曝晒,去掉泥土运回加工,忌用水洗。
丹参性状
丹参药用价值
扩展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减慢心率、改 善心肌缺氧。用于治疗冠心病产生的心绞痛、胸闷、心
悸症状
抑制血小板凝集、抑制血小板的释放反应、降低血粘 度、降低血脂
对抗红细胞凝集、减轻动脉粥样硬化,防止血栓的形
成和抗凝血作用。
2015-5-16
生物学特性
丹参野生于林缘坡地、沟边草丛、路旁等阳光充足、 空气湿度大、较湿润的地方。 温度:喜温和气候,较耐寒,可耐受 -15℃ 以上的低温。 生长最适温度为 20 ~ 26℃ ,产区一般年平均气温 11 ~ 17℃。 水分:怕旱又忌涝,年降水量500 mm以上。 土壤:一般土壤均能生长,但以地势向阳、土层深厚、 中等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栽培为好。忌在排水不 良的低洼地种植。 酸碱度:从微酸性到微碱性。
2. 虫害 (1)小地老虎:春季为害丹参幼苗。(又名土蚕,切根虫)
防治方法:可用90%敌百虫100 g拌入炒香的茶籽饼5 kg作 毒饵,撒入田间诱杀。
(2)银纹夜蛾:5 ~ 10 月为害,尤以5 ~ 6 月为害严重。该 虫将丹参叶子咬成孔洞或缺刻,严重时叶片被吃光,是丹 参的主要虫害。 防治方法:可用90%晶体敌百虫1 000 倍液,40%氧化乐 果1 500 倍液,或25%杀虫脒水剂300 ~ 350 倍稀释液喷雾。
运回的丹参,剪掉枝叶,摊在太阳下暴晒至五六成
干,用手将一株一株的根捏拢,再晒至八九成干又捏一 次,把须根全部捏断,晒至足干。商品以足干,呈圆柱 形、条短粗、有分枝、多扭曲;表面红棕色或深浅不一 的红黄色,皮粗糙多鳞片、易剥落,体轻而质脆;断面 红色、黄色或棕色,疏松有裂隙,显筋脉白点;气微, 味甘微苦;无芦头,无杂质,无霉变者为佳。
生物学特性
1.丹参种子 千粒重1.64 g。在18~22℃下,15 d左右出苗, 出苗率70%~80%。陈种子发芽率极低。 2.无性繁殖 根分段在地温15~17℃时开始萌生不定芽 3.温度与发育的关系 当5 cm土层地温达到10℃时,丹参 开始返青。 4 ~ 6 月枝叶茂盛,陆续开花结果。 7 月之后根 生长迅速,7~8月茎秆中部以下叶部分或全部脱落,果后 花序梗自行枯萎,花序基部及其下面一节的腋芽萌动并长 出侧枝和新叶,同时又长出新的基生叶,有利于根的生长。 8 月中、下旬根系加速分枝、膨大。 10 月底至 11 月初平均 气温10℃以下时,地上部分开始枯萎,最低温度-15℃时丹 参仍可安全越冬。
防治方法:保持土壤干燥,及时排除积水;发病初期用井 冈霉素、多菌灵合剂喷雾;也可用 50%利克菌或50%速克 灵的 1 000 倍稀释液喷雾或浇灌;发病期用 50%氯硝铵 0.5 kg加石灰 10 kg拌成灭菌药,撒在病株茎的基部及附近土 壤,以防止病害蔓延。
( 3)叶斑病: 5月初开始发生,可延续到秋末。病株叶
1. 种子采收加工 丹参越年开花结实,栽植后的第二年,从5 月底种子 开始陆续成熟。在花序上,开花和结籽的顺序是由下而 上,下面的种子先成熟。种子要及时采收,否则会自然 散落地面。采收时,如留种面积很小,可分期分批采收, 先将花序下部几节果萼连同成熟的种子一起捋下,而将 上部未成熟的各节留到以后再采收。如果留种面积很大, 可在花序上有 2/3的果萼已经褪绿变黄但未完全干枯时将 整个花序剪下,再剪掉顶端幼嫩部分,留下中下部的成 熟种子,在晴天太阳下曝晒 3 d,脱粒,扬净,晒干,装 袋,放在凉爽通风干燥处保存备用。
1. 病害 (1)根腐病:5 ~ 11月发生,6 ~ 7月为害严重。 防治方法:实行水旱轮作或用生物农药抗120的200倍稀释 液灌根;加强管理,增施磷、钾肥,疏松土壤,促进植株 生长,提高抗病力;发病初期喷 70%甲基托布津800~1000 倍液。
(2)菌核病:5 月上旬开始发病,6 ~ 7 月尤为严重。病 菌首先侵害茎基部、芽头及根茎部,使这些部位逐渐腐烂, 变成褐色;常在病部表面、附近土面以及茎秆基部的内部, 发生灰黑色的鼠粪状菌核和白色的菌丝体。与此同时,病 株上部茎叶逐渐发黄,最后植株死亡。
丹参根系发达,对土壤、气候适应性强,喜阳光充
足、暖和湿润的环境,耐寒、耐旱、耐沙,怕高温。忌 水涝,过沙过粘的低洼土壤不宜栽种。
植物形态(一)
多年生草本,全株密被柔毛 及腺毛。 根圆柱形,朱红色。茎四棱 形,上部分枝。叶对生,羽 状复叶,小叶 5 ~ 7 ,卵形至 椭圆状卵形,边缘有锯齿, 被柔毛。 花冠兰紫色,上唇直立,略 成镰刀状,先端微裂,下唇 较短,先端3裂,中央裂片较 大,并作 2 浅裂;雄蕊 2 ;子 房四深裂。
2015-5-16
小地老虎
银纹夜蛾
(3)棉铃虫:幼虫钻食丹参的蕾、花、果,影响种子产量。
防治方法:现蕾期开始喷洒 25% 的灭幼脲 1 000 倍液或 2.5%的三氟氯氰菊酯1 000 倍液进行防治,每隔7 d喷1 次, 连喷2 ~ 3 次;也可用杨树枝诱杀;释放赤眼蜂、草青蛉等 天敌防治。
五、采收加工
丹参又名紫丹参、赤参、血丹参、红丹参,为唇 形科鼠尾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30 ~ 100 cm。丹参 以干燥的根入药,为常用中药,具有活血化淤,消肿止 疼,养血安神的功效,另外还有增强免疫力、保护肾脏
等作用,近代医学临床用来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等有显
著疗效,市场前景非常广阔。主产于四川、安徽、江苏 等省,我国大部分省、自治区均有分布和栽培。
片上病斑深褐色,近圆形或不规则形,严重时病斑密布、 汇合,叶片枯死。 防治方法:注意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剥除茎部发 病的老叶,以利通风,减少病源;发病前后喷1:1:150 波尔多液。
(4)叶枯病:5 月初发生,一直延续到秋末,6 ~ 7 月最 严重。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发病,逐渐向上蔓延。发病初 期叶面产生褐色、圆形小斑,病斑不断扩大,中心呈灰 褐色,最后叶片焦枯,植株死亡。 防治方法:加强田间管理,实行轮作;增施磷钾肥,或 于叶面上喷施0.3%磷酸二氢钾,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发病初期喷50%多菌灵500 ~ 1 000 倍液或70%甲基托布 津800 倍液,每隔7 ~ 10 d喷1 次,连喷2 ~ 3 次。
小坚果椭圆形。
植物形态(二)
羽状复叶 轮伞花序
丹参性状
根茎粗短,顶端有时带残基。 根数条,长圆柱形,略弯曲,有分枝。 表面棕红色或暗棕红色,粗糙,有纵皱纹,老根外皮疏松,多 显紫棕色。 质硬而脆,断面疏松纤维性,有裂隙或略平整,皮部棕红色, 木部灰黄色或紫褐色,导管束黄白色,呈放射状排列。 气微,味微苦涩。
3.芦头繁殖 丹参收获时,选取健壮、无病害的植株剪下粗根药 用,而将细根连芦头带心叶用作种苗进行种植。大棵的 苗,可按芽与根的自然生长状况分割成2~4株,然后再 种植。还可以挖取野生丹参,粗根剪下入药,细根连同 芦头一起栽种,按行距30~40 cm、株距25~30 cm,3 cm 深挖穴,每穴 1 ~ 2 株,芦头向上,覆土以盖住芦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