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新寨学区初级中学
“三步六环”教学法模式
一、指导思想:
随着教学课改的深入开展,结合我县建设“双有效,一高效”课堂要求,我校确定以改进教学手段为重点,将学生自主学习融于教学所有环节。
引导教师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和教学手段,通过建立有效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激发教师的教科研兴趣和热情,适应新形势和新课改的需要,进而提高课堂效率。
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按照这一思路,我校确立了“三步六环教学法”改革教学环节的思路:
二、改革目标:
1.总目标:以学生为本,改善授课与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效率,争创优异成绩。
2.教师目标:学会管理,学会反思,并在开放的课堂中不断提高“精讲、点拨、质疑、深究、评价、纠错”的综合能力。
3.学生目标:真正做课堂的主人,作自我发展与提高的主人。
4.成效目标:切实提高四效——独学效果、研学效果、展示效果和达标效果。
力争在两年内,在课堂教学、学生管理方面形成显著的优势,使我校成为县域内教学改革的窗口学校,知名学校。
三、“三步六环教学法”实施环节:
此教学方法是在充分促动学生能力的基础上形成的。
教师要能放开手脚,大胆地引导学生去做。
1.“三步”的组织安排
三步:课前自主预习,课中自主学习,课后自主巩固。
课前:学生利用课前的时间,根据学习目标,在学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探索新知,并进行自学检测,找出存在的问题,以备交流。
课中:按照“六环”的要求:
1.情景导学,预习检测(学生展示课前预习情况)。
2.自主探究,尝试解决(互相质疑,预设常识性知识点问题)。
3. 讨论交流,合作学习(学生不能提出的问题,需教师讲解的)。
4. 成果展示,归纳总结(小组展示学生或教师的小结、评价、点拨)。
5. 训练检测,拓展升华(检测习题及对整节课的评价)。
6. 课后巩固,积累沉淀(布置作业,学生反馈与再质疑)。
教师要把“讲”落到实处,讲规律,讲方法,讲问题的突破口,最大程度地减少讲授时间,把时间还给学生。
课后:利用当天课后时间,结合课后巩固学案对问题进行再思考,自主巩固升华。
若学生经过反思还有问题,小组内解决不了,则用“我的收获”记录并送到教师处,由教师帮助解决。
2.“六环教学法”的组织安排
“六环教学法”要精心设计好每个环节的组织和内容安排。
特别是编写学
案时,要充分考虑大纲要求、教材内容、学生实际、教学环境等众多因素,使其乐于接受,易于接受,便于交流。
内容要由浅到深,由已知到未知,利于循序渐进、环环相扣,利于激励创新。
组织要到位,应使每个学生明确目标和任务,每个时刻都能精力集中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一节课结束时,教师要注意检查学习效果。
学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沿着学案确立的目标、指示的方法,绝大多数学生应能完成自学。
学案编写应遵循:①主体性原则。
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其主动性,相信学生,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让学生自主发展做学习的主人;
②探究性原则。
学案应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从而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学案编写内容主要包括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重点难点、自主复习知识准备(知识链接)、自主探究知识应用(基本知识问题化)、当堂检测知识升华(反馈练习、归纳总结)、课后作业知识反馈(作业布置、学习反思)等。
形式可以是直接叙述明确答案、填空、选择、详解笔答。
提出问题:上节课结束时把下一节课的学案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在课下根据学案认真阅读教材、翻阅资料,领会内容实质,进而完成学案中的识记类及理解类问题,而对知识的应用及拓展类问题能形成初步因惑,以便带入课堂交流。
所以,学案中提出的问题要有层次、有逻辑、有内在的关联,解决一个问题的同时也是解决下一个问题的前奏,学生在解决一个个小的问题后,自然解决重点问题,环环跟进,逐层引导,锻炼学生思维,逐步教会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探究学习:事先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每小组4~5人,上课初将学案中的问题分配给不同小组共同讨论,每组至少一个问题,达成共识后,选出一人准备向全班同学讲解问题的答案。
每个小组选派的学生按问题顺序讲解答案,教师待一个问题讲解结束后让学生再讨论,从而达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让每个人都成为交流者,最后教师总结明确,画龙点睛。
答疑解惑:针对学生讲解时出现的错误或不妥之处,教师要及时准确地更正。
对于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要亲自讲解。
讲解时利用“引导——发现”的教学模式,把握住“示范性、重过程、激励性”原则,让学生的思想水到渠成。
反馈练习:练习的命题分为三个层次:巩固知识、综合运用、提高能力。
巩固知识的命题主要是结合课本内容选编基础性较强的练习题,题目要体现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基础知识、基本规律的识记和理解,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综合运用的命题应结合课本内容,选编有一定综合性的练习题,题目要体现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基础知识、基本规律的应用,学生可以通过合作来完成。
提高能力的命题应结合本节内容选编一至两道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的综合性习题,体现学生对知识的灵活应用,并运用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分析和解决。
总结归纳:总结归纳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方法的总结,在课堂上完成教学任务后进行,由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