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家畜传染病影响因素和防疫对策

家畜传染病影响因素和防疫对策

家畜传染病的影响因素和防疫对策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我国畜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论述了家畜传染病的影响因素和防疫对策。

[关键词] 家畜传染病影响因素防疫对策
[中图分类号] s851.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一、影响因素
构成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及易感畜群3 个基本环节。

只有这 3 个基本环节相互连结,协同作用时,传染病才有可能发生和流行。

保证这 3 个基本环节相互连结、协同发挥作用的因素是动物活动所在的环境和条件,即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对流行过程的影响是通过对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畜群的作用而发生的。

自然因素对流行过程的影响作用于传染源,如一定的地理条件对传染源的转移产生一定的限制,成为天然的隔离条件。

季节变换、气候变化引起机体抵抗力的变动,如气喘病的隐性病猪在寒冷潮湿的季节病情恶化,咳嗽频繁,散播传染的机会增加;反之,在干燥、温暖的季节且饲养条件较好,病情容易好转,咳嗽减少,散播传染的机会也小。

当某些野生动物成为传染源时,自然因素的影响特别明显。

这些动物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地理环境所传播的疫病常局限于这些环境,往往能形成自然疫源地。

自然因素对传播媒介的影响非常明显。

例如,夏季气温上升,在吸血昆虫孳生的地区,作为传播流行性乙型脑炎等病的媒介昆虫蚊类的活动增
强,因而乙型脑炎病例增多。

日光和干燥对多数病原体具有致死作用,反之,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则有利于病原体在外界环境中较长期的保存。

当温度降低且湿度增大时,有利于气源性感染,因此呼吸道传染病在冬春季发病率常有增高的现象。

洪水泛滥季节,地面粪尿被冲刷至河塘,造成水源污染,易引起钩端螺体病及炭疽等的流行。

自然因素对易感动物的影响首先是增强或减弱机体的抵抗力。

例如,低温高湿的条件下,不但可以使飞沫传播媒介的作用时间延长,同时也可使易感动物易于受凉、降低呼吸道黏膜的屏障作用,有利于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

在高气温的影响下,肠道的杀菌作用降低,使肠道传染病增加。

应激反应是动物机体对扰乱机体内环境稳定的任何不良刺激的生物学反应总和,应激可导致畜禽的病理性损害。

例如长途运输、过度拥挤等,都易使机体抵抗力降低或增加接触机会而使某些传染病,如口蹄疫、猪瘟等易暴发流行。

饲养管理因素,如畜舍的建筑结构、通风设施、垫料种类等都是影响疾病发生的因素。

小气候对畜禽疫病的发生有很大影响,如鸡舍密度大或通风换气不足,常会发生慢性呼吸道疾病。

饲养管理制度对疾病发生有很大影响,例如肉鸡生产采用全进全出制替代连续饲养,疾病的发病率会明显下降。

影响家畜疫病流行过程的社会因素主要包括社会制度、生产力和人民的经济、文化、科学水平以及贯彻执行法规的情况等,既可能是促进家畜疫病广泛流行的原因,也可以是有效消灭和控制疫病流行的主要关键。

因为,家畜和其所处的环境,除受自
然因素影响外,在很大程度上是受社会生产活动影响的,而后者又取决于社会制度等因素。

二、防疫工作的基本原则和内容
1.防疫工作的基本原则
建立和健全各级防疫机构,特别是基层兽医防疫机构,以保证兽医防疫措施的贯彻。

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

搞好饲养管理、防疫卫生、预防接种、检疫、隔离、消毒等综合性防疫措施,控制和杜绝传染病的传播蔓延,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2.防疫工作的基本内容
2.1 平时的预防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搞好卫生消毒工作,增强家畜机体的抗病能力。

拟定和执行定期预防接种和补种计划。

认真贯彻执行国境检疫、交通检疫、市场检疫和屠宰检验等各项工作,以及时发现并消灭传染源。

2.2 疫病时的扑灭措施
及时发现、诊断和上报疫情,并通知邻近单位做好预防工作。

迅速隔离病畜,污染的地方进行紧急消毒。

若发生危害性大的疫病如口蹄疫等应采取封锁等综合性措施。

以疫苗实行紧急接种,对病畜进行及时合理的治疗。

三、疫情报告和诊断
1.疫情报告
饲养、生产、经营、屠宰、加工、运输畜禽及产品的单位和个人,
发现畜禽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时,必须立即报告当地畜禽防疫检疫机构或乡镇畜牧站。

特别是可疑为口蹄疫、炭疽等重要传染病时,一定要迅速向上级领导机关报告。

2. 诊断
临床诊断是最基本的诊断方法,用人的感官和器械进行测体温和听诊。

流行病学诊断经常与临床诊断一起进行,调查疫病的流行情况如时间、地点、种类、年龄、疫情来源、传播途径和方式。

病理学诊断包括病理解剖观察和病理组织学观察。

免疫学诊断如血清学实验和变态反应实验。

四、检疫
1.产地检疫
是畜禽生产地区的检疫,包括集市检疫和收购检疫,产地检疫不进行或不认真,不仅会危害畜牧业的发展,而且会危害人类健康。

2.运输检疫
包括铁路检疫和交通检疫两种。

铁路兽医检疫部门的主要任务是对托运的畜禽及产品进行检验,并查验产地签发的检疫证,证明健康方可托运。

交通要道检疫是水路、陆路或航空运输各种畜禽及产品,起运前必有合格证方可托运。

五、隔离和封锁
1.隔离
隔离是控制疫病传播的一种手段,在发生传染病流行时,应首先进行隔离,然后再查明在畜群中蔓延的程度,逐头检查临诊症状,
必要时进行血清学和变态反应检查。

2.封锁
除严格隔离病畜之外,还应采取划区封锁的措施,以防止疫病向安全区散播和健畜误入疫区而被传染。

封锁的疫点应严禁人、车、畜禽进出,对病畜扑杀,垫料消毒等,疫点出入口必须有消毒设施,疫点内用具、圈舍、场地必进行严格消毒,对粪便在兽医人员的监督指导下进行无害化处理。

封锁的疫区应设消毒点,停止集市贸易和疫区内畜禽及产品的采购。

受威胁区的周围应预防接种,建立免疫带等。

参考文献
[1]顾冬花.浅谈防疫工作对畜牧业生产的影响[j].新疆畜牧业. 2009(04).
[2]吴明伟.如何做好山区县的动物防疫工作[j].现代畜牧兽医. 2009(06).
[3]邹丽.动物防疫工作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j].畜牧兽医科技
信息. 2007(0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