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传染病的防疫措施
本章 报告
结束
隔离
突发传染病时措施
消毒
非兽医人员不得 随意急宰、剖检
不得食用和销售
目录
本章
结束
正确的疫病 诊断措施
正确的策略
完善的方案
可靠的方法
先进的技术
目录
本章
结束
流行病学
现场诊断
临诊诊断
病理解剖 诊断
目录
本章
结束
实验室诊断
组织学诊断
病原学诊断
免疫学诊断
分子生物学 诊断
目录
本章
结束
一、临诊综合诊断
目录
本章
结束
传染病控制是一种社会的行动
传染病的控 制与一般预 防概念的区 别
传染病的控制有明确的目标: 控制、消除、消灭
明确的策略:预防感染、消除 传染源
在传染病感染人类之前,首先控制疾病在动 物中的流行:疫源地改造、消灭传染源、切 断传播途径、提高免疫力等
目录
本章
结束
第二节、 疫情报告和诊断
目录
疫病消灭:指将某种病原 体作为一个物种彻底消灭。
预防
疫病预防:采取一切措施 将疫病排除于一个未受感 染的动物群体之外。具体 措施包括隔离、检疫、免 疫、药物、改善饲养管理、 改善环境等。保障动物不 受已存在于该地区的疫病 传染。
疫病消除:采取各种措施, 减少或消除疫病的病源, 以降低动物群体中已出现 的疫病的发病数和死亡数, 并把疾病限制在局部范围 内直至发病率为零。
用药原则
目录
本章
结束
一、针对病 原体的疗法
特异性疗法
抗生素疗法
化学疗法
抗病毒疗法
目录
本章
结束
抗生素疗 法注意事 项
掌握抗生 素适应症
用量、疗程、 给药途径、副 反应、价值
避免滥用
联合用药 注意配伍 禁忌
目录
本章
结束
二、 针对 动物 机体 的疗 法
加强护理:使动物处于一个舒适的环境中, 加强饲养管理,有助于提高机体非特异性 免疫力。 对症疗法:减轻或消除症状。退热、止痛、 镇静、强心改善微循环等。使患畜渡过危 险期,以便机体免疫功能及病原疗法得以 发挥其清除病原体作用,促进和保证康复。 群体预防:部分动物发病,未发病动物应 进行紧急预防性治疗。
目录
本章
结束
消毒方法
机械性清 除
物理消毒 法
化学消毒
生物热消 毒
清扫、洗刷、 通风
阳光、紫外 线、干燥、 烧灼、烘烤、 煮沸、蒸汽
酸、碱、酚、 醇、卤素等
堆积发酵、 沼气
目录
本章
结束
目录
本章
结束
化 学 消 毒 分 类
高效消毒剂:能杀灭包括细菌芽孢、真菌孢子 在内的各种微生物。如2%碘酊、戊二醛、过氧 乙酸、甲醛、环氧乙烷等消毒剂。含氯制剂和 碘伏则居于高与中效消毒效能之间。 中效消毒剂:能杀灭除细菌芽胞以外的各种微 生物,如乙醇、部分含氯制剂、氧化剂、溴剂 等消毒剂。 低效消毒剂:只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类病 毒,对真菌也有一定的作用。如汞、洗必泰及 某些季胺盐类消毒剂。
目录
本章
结束
第六节 消 毒、杀虫、灭鼠、防鸟 消毒: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杀灭或消除环境 中的致病微生物,从而切断其传播途径、防治疫病 的流行称为~。
不包括非病原微生物及芽孢、孢子的杀灭
目的:消灭传染源散播于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以 切断传播途径,阻止一并继续蔓延。
目录
本章
结束
消 毒 的 分 类
适用情况
引进动物时,防止 疫病传入;
发生疫病时,将患病动 物与可疑动物隔离,防 止继续受到传染。
目录
本章
结束
传染病流行时 动物分类
患病动物:(消、 隔、禁、治、杀)
可疑动物:(消、 隔、禁、免、预 防投药)
假定健康动物: (消、隔、免)
目录
本章
结束
封锁:切断或限制疫区与周围的一切自由的 日常交通、交流或往来,它是为了防止疫病 扩散以及安全区健康动物的误入而对疫区或 其他动物群采取的划区隔离、捕杀、销毁、 消毒和紧急免疫接种等强制措施。
1、流行病学 诊断
流行病学诊断是 在流行病学调查 基础上进行的。 发病动物品种、 年龄、易发季节 锁定范围 方式有问询和现 场观察以及问卷 调查等。
目录
本章
结束
本次流行情况
发生、蔓延、分布、动物种 类、数量、传播速度、采取 措施、病前防管、应激因素
疫情来源 流行病学调查内容 传播途径和方式
病史、防治效果、周边 疫情、何地引种、购料、 输出地疫情、外来人员
目录
本章
结束
第五节 传染病治疗
目的
• 救治患病 动物,减 少经济损 失; • 消除传染 源。
十六字方针
• 预防为主、 防重于治、 养重于防、 养防并举。
治疗原则
早期治疗,标 本兼治,特异 性和非特异性 治疗相结合, 药物治疗与综 合措施相配合
目录
本章
结束
• 注意药物适应症,合理使用, 有的放矢;掌握剂量,既要做 到用药足量,保证疗效,又要 防止药物中毒;疗程要足,避 免频繁换药,不能取得应有疗 效;定期换药,穿梭用药,以 免产生耐药性;联合用药,又 要避免药物颉抗。
预防性消毒:结合平时的饲养管理对畜舍、 场地、用具和饮水等进行定期消毒,以达到 预防传染病的目的。 临时消毒:在发生传染病时,为了及时消灭 刚从传染源排出的病原体而采取的消毒措施。 终末消毒:当患畜(者)痊愈或死亡后,或者在 疫区解除封锁之前,为了消灭疫区内可能残 留的病原体而进行的一次全面彻底的消毒;
目录
本章
结束
第二章
动物传染病的防疫措施
目录
本章
结束
防疫工 作的原 则和内 容
疫情报 告和诊 断
检疫
隔离和 封锁
传染病 治疗
消 毒、 杀虫、 灭鼠、 防鸟
免疫接 种和药 物预防
目录
本章
结束
第一节
防疫工作的原则和内容
防疫工作的 原则
健全机构
健全法规
预防为主
目录
本章
结束
防疫工作基本 内容
切断疫病传播 三的化 学消 毒剂
杂环类气体消毒剂:主要有环氧乙烷、环氧丙烷 等。为一种广谱高效消毒剂,杀灭芽孢能力最强, 对一般物品无损害作用。 碘类消毒剂:常用有2.5%碘酊及0.5%碘伏。碘具 有广谱和快速杀菌作用。碘伏是碘和表面活性剂 不定型的结合物,刺激性和腐蚀性小,可供皮肤 和食具等消毒。
饲管、牲畜流动、卫生防疫、 检疫、病死动物处理、疫病 蔓延因素、媒介物
该地区的政治 经济状况
群众生产和生活、 兽医机构状况、当 地对疫情重视程度
目录
本章
结束
2、临床诊断
望 闻 问 切
观察动物精神、食欲、体温、脉搏、分泌物、排泄物特性 呼吸、消化、泌尿、生殖、神经、运动及五官变化
目录
本章
结束
重点:主要症状、特征症状、典型症状、 示病症状 局限性:发病初期病例、非典型病例、混 合感染病例 注意:个体与群体
目录
本章
结束
受威 胁区 及其 应采 取的 主要 措施
威胁区内的易感动物应及时进行预防接种,以建立 免疫带。
管好本区易感动物,禁止出入疫区,并避免饮用疫 区流过来的水。 禁止从封锁区购买牲畜、草料和畜产品。
对设于本区的屠宰场、加工厂、畜产品仓库进行兽 医卫生监督,拒绝接受来自疫区的活畜及其产品。
目录
目录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进 出 境 动 植 物 检 疫 法
本章
结束
检疫名录
疫病种类
动物及其产品 运载动物及其产品 包装物 来自疫区的工具
检疫范围
目录
本章
结束
第四节 隔离和封锁
隔离:将不同健康状态的动物严格分离、隔开, 完全、彻底切断其间的来往接触,以防疫病的传 播、蔓延即为隔离。
目的:控制传染源,防治 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综合措施:养、 防、检、治
目录
本章
结束
平时预防 措施
加强饲管, 搞好卫生
免疫接种
杀虫灭鼠
加强检疫
联防联控, 防止疫病 侵入
目录
本章
结束
发生疫情时的 扑灭措施
及时发现、诊 断、上报
隔离患病动物, 紧急消毒
紧急免疫接种
严格处理死亡 动物和被淘汰 患病动物
目录
本章
结束
现代传染病的控制学说
在传染病中,预防具有高于一切的意义! 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是预防;提高易 感动物免疫力是预防;治疗患病动物, 消除传染源,也是预防。在疫病严重流 行的情况下,采取控制措施,对尚未感 染的易感群体也是预防。
3、疫点出入口必须有消毒设施,疫点内用 具、圈舍、场地必须进行严格消毒,污染物 进行无害化处理。
目录
本章
结束
目录
本章
结束
封锁 的疫 区应 采取 的措 施
1、交通要道必须建立临时性检疫消毒卡,监视 畜禽及其产品移动,对出入人员、车辆进行消毒。 2、停止集市贸易和疫区内畜禽及其产品的采购。 3、未污染的畜禽产品必须运出疫区时,需经县 级以上农牧部门批准,在兽医防疫人员监督指导 下,经外包装消毒后运出。 4、非疫点的易感畜禽,必须进行检疫或预防注 射,疫区动物严控外出。
目录
本章
结束
3、病理解剖诊断
肉眼病变或 大体病变
通过特征性病理变化作 为诊断依据; 验证临床诊断结果; 为实验室诊断提供依据。
目录
本章
结束
剖检要求
兽医人员在规定地点进行,不得随意解剖,避免污 染和散播疾病。 疑似炭疽严禁剖检! 选择症状典型、病程长、未经治疗的自然死亡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