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高三语文月考试卷 (1)

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高三语文月考试卷 (1)

高三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一、选择(2*9=18)1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

A枯噪倾倒幽默B虹霓绚丽切题C螺旋雕朔逸出D凌驾朦垄华诞2关于通假字,判断正确的一句()A爱而不见见通“现”,出现B说怿女美说通“乐”。

女通“汝”C自牧归荑归通“馈”,赠送D匪女之为美匪通“非”3下列各句修辞判断有误的一项()。

A他告诉我,你等着拿“诺贝尔”吧。

(借代)B三婶老了,村里的人们都去送葬。

(讳饰)C善良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远见,是一种自信,是一种快乐。

(排比)D父亲仿佛是要摆脱一种特殊的,让他感到痛苦的拖累。

(比喻)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感情色彩没有发生变化的()。

A大手大脚乱花钱,一方面容易脱离群众,另一方面如果互相效尤..,形成风气,无疑浪费国家物质财富。

B我问起枣核的用途,他一面往衣兜里揣,一面故弄玄虚....地说:“等一会儿你就明白了”。

C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得父亲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

D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觉察,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5下列各句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是()。

A为了骗取扶贫资金,乡镇干部使用见不得人的手段,其行为之恶劣,令人叹为观止。

.....B游客们沿着崎岖的山路向上攀登,只见奇峰异岭扑面而来,令人美不胜收。

.....C老人疼爱孩子,孩子也孝敬老人,他们一家人其乐融融....,生活美满幸福。

D一醉酒男子在大街上撒野动粗,对这种不可思议....的流氓行为,必须依法严惩不贷。

6对下列句子中人物肖像描写顺序判断正确的()。

(1)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2)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见之忘俗。

(3)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4)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A探春惜春李纨王熙凤B迎春探春王熙凤林黛玉C迎春林黛玉王熙凤李纨D探春李纨林黛玉王熙凤7下列说话内容与说话人对应正确的一项()。

A“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

望舅母容谅。

”——林黛玉B“我有了口粮,三斗米,七百钱,够了。

谁要这个!”——林冲C“就剩两个名额!你们还拖着我干什么?三个人!只要三个人!”――成才D“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官司,刺配到这里。

”——李小二8下列标点使用不完全正确的是()。

A在岩上的一个,见船开动时,于是锐声喊着:“爷爷,爷爷,你听我吹,你唱!”B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

C伍六一本来是狂怒加无奈的眼神也慢慢平和下来,他说:“许三多!咱们是朋友!”D李小二道:“只要提防他便了,岂不闻古人言:吃饭防噎,走路防跌?”9下列作家作品对应正确的一项()A冯友兰——中国——《合欢树》B梁晓声——中国——《边城》C曹禺——中国——《雷雨》D罗曼罗兰——法国——《世间最美的坟墓》一、阅读下列片段回答:(一)(2*5=10分)“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欲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1、文中加点词注音正确的一项( )Ajiān zhuàn guān wài Bkēng zhuàn guàn kuìCjiān zhuàn guàn kui Dkeng zhuàn guān wei2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摄.乎大国之间摄:夹,迫近B加.之以师旅加:因为C以俟.君子俟:等待D鼓.瑟希鼓:弹奏3“亦各言其志也”的“其”应讲作()A他B你C自己D其中4下列各句中“方”的解释与例句的“方”相同的一组()例句:方六七十A有朋自远方来B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C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D不以规矩,不成方圆5下列各句中属于宾语前置的一项()A欲乎沂,风乎舞雩B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C不吾知也D异乎三子者之撰(二)(10分)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下列句子属于定语后置的一项()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C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2、(2分)把这段文字划分为三层,用“||”隔开。

3、并写出每层的大意。

(3分)一层:二层:三层:4、(3分)指出加点词的用法。

备选答案:A名词做状语。

B名词做动词 C形容词,专一。

(1)木直中.绳 ( )(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 )(三)(2*5=10分)(1)成熟的荔枝,大多数是深红色或紫色。

(2)生在树头,从远处当然看不清它壳面的构造,只有红色映入眼帘,因而把它比作“绛囊”“红星”“珊瑚珠”,都很逼真。

(3)至于整株树以至成片的树林,那就成为“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的绚丽景色了。

(4)荔枝的成熟期,广东是四月到七月,福建是六月下旬到八月,都已七月为盛期,“南州六月荔枝丹”指的是阴历六月,正当阳历七月。

(5)荔枝也有淡红色的,如广东产的“三月红”和“挂绿”等。

(6)又有黄荔,淡黄色而略带淡红。

1、(2分)此段文字中,与(1)句“大多数”呼应的两个词是(2)句中的(),(5)句中的()。

2、“红云几万重”运用的说明方法()A引用说明,数字说明 B比喻说明,数字说明C引用说明,比喻说明 D引用说明,夸张说明3、第(5)句所用的说明方法正确的是()A比喻 B举例 C引用 D拟人4、下列句子中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A荔枝大小,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

——列数字B旧记载中还有一些稀奇品种,如细长如指形的“龙牙”——引用C荔枝壳表面有细小的块状裂片,好像龟甲,特称龟裂片——打比方D荔枝也有淡红色的,如广东产的“三月红”和“挂绿”等。

——举例子5、本课中引用杜牧诗句:“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的作用是()A说明荔枝习性,不易北移。

B说明荔枝不耐贮藏,需要兼程运用。

C揭露封建统治者只顾个人享乐,不顾人民痛苦和国家安危D说明荔枝种植技术在唐代就有了。

(四)(12分)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

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

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

”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意忘记了老祖宗。

该打,该打!”1下列选项中关于王熙凤的描写理解不恰当的是()。

A表现了她对寄人篱下的黛玉的真心喜爱和对弱者出于人性的同情。

B表现了她在贾府的特殊地位和身份。

C表现了她善于逢迎讨好贾母的性格特点。

D表现了她喜好弄权以显示自己精明能干的性格特点。

2文中划线的句子集中体现了王熙凤的性格特点和语言技巧,有人说此语一举四得,请简要分析。

(4分)(1)(2)(3)(4)3贾宝玉与林黛玉相会时,作者对宝玉的服饰作了细致的描写,对林黛玉的服饰却只字未提,对此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黛玉的服饰平常,不值一提。

B黛玉细心,多留意细节,宝玉则不注意这些细节。

C即便是男孩的服饰也如此奢华,足见贾府的不同一般。

D在宝玉眼中,衣服裙裾是不屑之物,故而视而不见。

4下列选项中对语句分析正确的是()。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A表现王熙凤的平易近人。

B表现王熙凤的热情奔放,性格开朗。

C表现王熙凤在贾母面前得宠专权的特殊身份及在贾府的特殊地位。

D表现王熙凤的狂妄自大,目无尊长,为下文刻画她的性格作铺垫。

5黛玉初到贾府时“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他去”,对这段描写所揭示的林黛玉的性格判断正确的是()A满怀忧愁,沉默寡言B安分守己,多愁善感C 明哲保身,孤芳自赏D自尊敏感,小心谨慎五、小作文(10分)某读书杂志社决定举办“我最喜欢的一本书”征文活动。

征文要求:写自己最喜爱的一本书的心得,全文不超过2000字为宜。

评奖办法: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30名。

获奖作品除在《读书》杂志上发表并致稿酬外,另颁发荣誉证书和给予物质奖励。

截止日期:2015年1月15日请你根据上述描述以“读书杂志社”的名义写一则征文启事。

要求:格式正确,语言简洁,实事求是。

六、作文(30分)有两只老虎,一只在笼子里,一只在野地里。

笼子里的老虎三餐无忧,野地里的老虎悠闲自在,它们互相羡慕对方的自由或安逸,最后互换位置,但不久两只老虎都死了。

一只因饥饿而死,一只因忧郁而死。

从笼子里走出的老虎获得了自由却没有获得捕食的本领,走进笼里的老虎获得了安逸却没有获得在狭小的空间生活的心境。

许多时候人们往往对自己的幸福看不清,而感觉别人的幸福很耀眼。

想不到别人的幸福也许对自己不适合,更想不到别人的幸福,也许正是自己的坟墓。

请以“认识幸福”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体验、见闻、认识,也可以编故事、寓言等。

注意: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600字左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