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营改增”对交通运输业的影响

“营改增”对交通运输业的影响

“营改增”对交通运输业的影响
摘要:作为当前热点问题的营业税改革,社会各界对试点以来的效果众说纷纭。

在税改受影响较大的交通运输行业中,不少企业在政策实施后税负反增。

本文运用税收筹划的基本方法,结合试点企业的特点,探析“营改增”试点税负增加解决之道。

关键词:营业税改革;交通运输业;影响
一、税改前后税负和税后利润平衡点
某交通运输劳务提供方甲公司为一般纳税人,假设在“营改增”政策前其当期的营业额为s,可产生增值税进项税额的成本为c1,其它可税前扣除的成本费用为c2。

假定:改革前,甲公司营业税税率为3%,增值税进项税率为17%;改革后,在适用增值税一般计税方法时,适用税率为11%,进项税税率仍为17%。

同时,假设企业提供劳务的方式保持不变,如运输企业为同一客户运送货物,燃料采购成本、运送里程等都没有发生变化,故含税收入、可产生进项增值税税额的成本以及其它可税前扣除的成本费用均保持不变。

1.税改前,增值税进项税额不可抵扣,营业税可以在税前扣除。

税负和税后利
润计算如下:
应纳税所得额i1=s-c1-c1×17%-c2-s×3%=0.97s-1.17c1-c2 应纳所得税t1= i1×25%=0.2425s-0.2925c1-0.25c2
税后利润p1=i1-t1=0.7275s-0.8775c1-0.75c2
本期应缴纳的税金r1=本期应缴营业税+应缴所得税=
0.2725s-0.2925c1-0.25c2
2.税改后,增值税进项税额可以抵扣。

税负和税后利润计算如下:
应交增值税=s/(1+11%)×11%-c1×17%=0.0991s-0.17c1
应纳税所得额i2=s/(1+11%)-c1-c2=0.9009s-c1-c2
应纳所得税t2=i2×25%=0.2252s-0.25c1-0.25c2
税后利润p2=i2-t2=0.6757s-0.75c1-0.75c2
本期应缴纳的税金r2=本期应缴增值税+应缴所得税
=0.3243s-0.42c1-0.25c2
要使税改前后税后利润保持不变,则必须有:p1=p2,得出“营改增”前后净利润平衡点模型:c1=0.4063s
可以看出,当c1小于该平衡点时,p1>p2,税改后企业税后利润将下降。

当c1大于该平衡点时,p1r2,税改后企业税负将下降。

由此可见,在“营改增”政策实施前后,如果企业的营业额s 一定,只要企业可产生增值税进项税额的成本超过一定点,不仅会使税负下降,而且税后利润也将上升。

反之,假如进项成本很少,那么势必导致税负增加,并且税后利润也会下降。

二、税负反增的关键因素
上述理论分析与某些交通运输企业的现实情况是相符的。

这些
企业一般都具有以下特点:
1.难以从上游获得可抵扣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交通运输行业业务涉及范围广,灵活性较强,虽然“营改增”后可以抵扣进项税额,但由于实际操作过程中的许多限制:如采购方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需要向一般纳税人提供许多证件复印件,并办理相关手续等,而这在运输过程中不具有现实操作性,导致发票较难取得。

2.抵扣范围小
交通运输企业的主营业务是提供运输劳务,除购买设备外,路桥费和燃油费是进项税的主要来源。

而高速公路系统没有纳入“营改增”体系,全国只有少数收费站或加油站能开出符合抵扣要求的增值税发票。

这样,过路过桥费和燃油费用也就无法冲抵增值税。

而人力成本、房屋租金、保险费等主要成本均不在抵扣范围内,因此运输企业的损失比较大则是必然结果。

3.固定资产比率低
由于交通运输企业相对于其它行业,如制造业,其固定资产所占比率较低,如果企业未来几年或更长时间又没有大额资产购置情况,其实际可抵扣的税就会很少,加之占企业约40%的人员工资、房屋租金等不可抵扣,导致税负增大实为必然;大量购置固定资产,意味着其可抵扣的项目会增多,如果可产生进项税的成本够高的话,甚至会出现当期不缴纳增值税的情形。

三、如何解决交通运输业的税负难题
涉税难题,亟待破解。

如何应对和解决这些难题,值得已经和即将参与试点扩围的省市思考。

1.鉴于小规模纳税人在“营改增”政策实施后税负普遍大幅下降,可以考虑调整交通运输行业一般纳税人标准。

提高应税服务年销售额标准,则之前为一般纳税人的企业就会成为小规模纳税人,从而降低税负。

2.为了转嫁税负,企业可以调整劳务定价,既可以将税负一部分转移给下游企业,还能提高企业的税后利润。

税后利润的变化才是企业终极关心的问题。

但是涨价多少,企业不仅应该把自己算清楚,还要把对方算清楚。

了解对方企业在税改前后同一笔往来业务的税后利润和税负变化,才能在谈判过程中取得有利的价格。

3.从当前试点情况来看,虽然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并未出台对税负增加企业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的规定,但是一些地区表示,如果企业能够提供足够的资料证明自身税负在新税制下有所增加且达到一定的金额,是可以向政府申请补助的,则企业的税负就会有所缓解。

长远来看,政府也应进一步扩大改革区域范围,适时将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未来企业减负空间依旧存在。

参考文献:
[1]王玲:对交通运输业改征增值税的思考[j].财会研究,2012
(6).
[2]蒋红华:论“营改增”对企业税负的影响[j].现代商贸工业,2013(2).
[3]刘颖婷:交通运输业“营改增”税负研究[j].知识经济,2012(2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