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乙酰氨基酚 5号(8.22)

对乙酰氨基酚 5号(8.22)

目录5.1 说明书样稿 (2)5.2 说明书起草说明 (9)参考文献 (9)5.1 说明书样稿核准日期:修改日期:对乙酰氨基酚注射液说明书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在医师指导下使用【药品名称】通用名称:对乙酰氨基酚注射液英文名称:Acetaminophen Injection汉语拼音:Duiyixiananjifen Zhusheye【成份】主要组成成份:对乙酰氨基酚,化学名称:N-乙酰基-对氨基苯酚化学结构式:分子式:C7H8NO2分子量:151.16辅料:盐酸半胱氨酸、甘露醇、磷酸氢二钠、氢氧化钠【性状】本品为无色澄明溶液。

【适应症】(1)缓解轻中度疼痛;(2)辅助阿片类镇痛药缓解中度至重度疼痛;(3)退热。

【规格】100ml:1.0g【用法用量】1.一般用药信息本品可单次或重复给药用于治疗急性疼痛或发热患者。

在成人和青少年之间转换给药方式(口服或静注对乙酰氨基酚)时,无需进行剂量调整。

基于所有的给药途径(如静脉注射、口服、直肠)和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所有产品确定对乙酰氨基酚的最大日剂量。

2.成人和青少年推荐剂量体重50kg及以上的成人和青少年:推荐剂量为每6小时1.0g,或每4个小时0.65g,本品最大单次给药剂量为1.0g,最低给药间隔4小时,对乙酰氨基酚最大日剂量4.0g。

体重低于50公斤的成人和青少年:本品的推荐剂量为每6小时15mg/公斤,或每4个小时12.5mg/公斤,最大单剂量为15mg/公斤,最低给药间隔4小时,对乙酰氨基酚最大日剂量为75mg/公斤。

表1 成人和青少年的剂量年龄组别每4小时剂量每6小时剂量最大单剂量对乙酰氨基酚最大日总剂量(任一给药方式)体重≥50公斤的成人和青少年(13岁以上)6.5g 1.0g 1.0g 24小时内4.0g体重<50公斤的成人和青少年(13岁以上)12.5mg/kg 15mg/kg15mg/kg(最高750mg)24小时内75mg/kg(最高3.75g)3.儿童推荐剂量2~12岁儿童:推荐剂量为每6小时15mg/kg或者每4小时12.5mg/kg,最大单次给药剂量15mg/kg,最低给药间隔4小时,对乙酰氨基酚最大日剂量75mg/kg。

4.静脉给药说明体重≥50kg的成人和青少年患者,给药剂量为1.0g,直接静脉注射,无需进一步稀释。

使用前检查,如果观察到玻璃瓶中有颗粒物质或溶液变色时不得使用。

静脉滴注时间不得低于15min。

本品采用无菌技术制备,不得加入其它药物或输液装置。

给药剂量低于1.0g时,在给药前从瓶中取出适当的剂量,并放入一个单独容器。

使用无菌技术,从一个完整密封的瓶中吸取适当的量(6.5g或基重),放入在一个单独的无菌空容器(如玻璃瓶、塑料静脉容器或注射器)中,供静脉注射用。

以避免传递或服用未拆封的市售品。

未拆封100ml包装的本品禁止用于体重小于50kg的患者,本品保存于单次使用的玻璃瓶中,未使用的部分必须丢弃。

小儿剂量不超过60ml时,用注射器给药;给药时间超过15min时,要改用注射泵。

输液结束时应监视,以防止空气栓塞的发生,特别是在本品作为主要输液的时候。

一旦真空密封的玻璃瓶被侵入,或内容物转移到另一个容器中,需在6小时内使用本品。

不要添加其他药物到本品中,地西泮和盐酸氯丙嗪与本品具有物理不相容性,因此不同时使用。

【不良反应】1.肝损伤:对乙酰氨基酚使用剂量高于推荐剂量时可能导致肝损伤,包括严重的肝毒性和死亡。

2.过敏和过敏反应:已有上市后关于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引起过敏和过敏性反应的报道,其临床症状包括脸、嘴和喉咙的肿胀,呼吸困难,荨麻疹,皮疹,皮肤瘙痒。

罕见的危及生命需要紧急就医的过敏反应的也有了报告。

【禁忌】用药时不要超过对乙酰氨基酚的最大日推荐剂量(最大日推荐剂量见【用法用量】)。

对对乙酰氨基酚过敏的患者禁止使用本品。

【注意事项】1.对乙酰氨基酚使用剂量高于推荐剂量时可能导致肝损伤,包括严重的肝毒性和死亡。

用药时不要超过对乙酰氨基酚的最大日推荐剂量。

2.满足下列条件的患者慎用本品:肝功能不全或活动性肝病、酗酒、慢性营养不良、严重血容量不足(例如,由于脱水或失血)或严重肾功能不全(肌酐清除率≤30ml/min)。

3.已有上市后关于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引起过敏和过敏性反应的报道,其临床症状包括脸、嘴和喉咙的肿胀,呼吸困难,荨麻疹,皮疹,皮肤瘙痒。

罕见的危及生命需要紧急就医的过敏反应的也有了报告。

对对乙酰氨基酚过敏的患者禁止使用本品。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妊娠C类。

尚没有孕妇静脉注射乙酰氨基酚的研究,但孕妇口服对乙酰氨基酚的流行病学数据显示并无增加主要先天畸形的风险。

进行了一个以广泛人群为基础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来自孕期头三个月口服对乙酰氨基酚的26424名单亲妇女的数据表明,和未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的对照组儿童相比,未有增加先天畸形的风险。

先天性畸形的比例(4.3%)和一般人的相似。

一项以人群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的全国出生缺陷预防研究表明,和对照组4500名儿童相比较,孕期头三个月母体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的11610名儿童,没有增加重大出生缺陷的风险。

其它的流行病学数据显示出类似的结果。

虽然尚未进行静脉注射对乙酰氨基酚的动物生殖性研究,妊娠大鼠口服对乙酰氨基酚达到器官内浓度为人最大日剂量(MHDD = 4g/天,按体表面积计算)0.85倍的研究显示存在胎儿毒性(胎儿体重和长度减少)以及剂量相关骨变化(减少骨化和雏肋改变)。

后代无外部、内脏或骨骼畸形现象。

当妊娠大鼠整个妊娠期口服对乙酰氨基酚达到1.2倍MHDD(按体表面积计算)剂量时,怀孕大鼠和胎儿肝脏和肾脏发生坏死。

口服对乙酰氨基酚0.3倍MHDD(按体表面积计算)的动物未发生这些现象。

虽然尚未进行动物静脉注射对乙酰氨基酚的生殖性研究,妊娠大鼠口服对乙酰氨基酚后在器官内浓度为人服用最大日剂量(MHDD = 4g/天,按体表面积计算)0.85倍时的研究显示,存在胎儿毒性(胎儿体重和长度减少)以及剂量相关骨变化(减少骨化和雏肋改变)。

当妊娠大鼠整个妊娠期口服对乙酰氨基酚达到1.2倍MHDD(按体表面积计算)剂量时,怀孕大鼠和胎儿肝脏和肾脏发生坏死。

口服对乙酰氨基酚0.3倍MHDD(按体表面积计算)的动物未发生这些现象。

在一个连续繁育研究中,怀孕小鼠通过饮食获取0.25%、0.5%或1.0%的对乙酰氨基酚(357、715或1430mg/kg/天)。

这些剂量分别约为0.43、0.87和1.7倍MHDD(按体表面积计算)。

所有剂量组在哺乳期及断奶后,剂量相关的较配对的第4次和第5次子鼠出现体重减少。

高剂量组每对交配动物的产仔数量减少,雄性后代精子畸形的百分比增加,下一代幼崽出生体重降低。

虽然未进行本品的哺乳期研究,但口服对乙酰氨基酚后可在乳汁中产生少量分泌。

基于不低于15个哺乳期母亲的数据,计算婴儿给予对乙酰氨基酚的日剂量约为产妇剂量的1~2%。

有一份母乳喂养的婴儿出现的皮疹的书面报告,当母亲停止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时该症状消失,当母亲恢复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时,皮疹复发。

因此哺乳期妇女应慎用本品。

【儿童用药】本品用于治疗2岁及以上儿童的急性疼痛和发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成人使用本品的足够良好对照研究的支持。

对从早产儿(≥32周孕期)到青少年的整个儿童年龄阶段的355例患者的研究,补充了安全性和药代动力学的数据。

尚未研究,年龄在2岁以下的婴幼儿用本品治疗急性疼痛和发烧的有效性尚。

【老年用药】在临床研究的所有受试者中,65岁以上的占15%,75岁以上的占5%。

这些受试者和年轻受试者之间无整体安全性或有效性差异,其他临床经验报告也没有发现老人和年轻患者反应的差异性,但不排除年纪更大的个体存在更大敏感性。

【药物相互作用】1.其他物质对对乙酰氨基酚的影响诱发或调节肝细胞色素酶CYP2E1的物质可能会改变对乙酰氨基酚的代谢,并增加其肝毒性潜力。

这些影响的临床后果尚未确定。

乙醇的影响是复杂的,因为过量的酒精可诱发肝细胞色素,但乙醇还充当对乙酰氨基酚代谢的竞争性抑制剂。

2.抗凝剂已被证实,长期使用抗凝剂华法林钠的患者当口服对乙酰氨基酚的剂量为4.0g/天时,部分患者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会增加。

【药物过量】1.体征和症状对乙酰氨基酚过量时,存在剂量依赖性,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为潜在的致命性肝坏死。

也有可能发生肾小管坏死,低血糖昏迷和血小板减少。

90%的患者摄入对乙酰氨基酚4小时后血浆水平>300μg/ml,证明和肝损伤有关系;肝损伤最小预计,如果摄入本品4小时后血浆水平<150μg/ml 或12 小时后血浆水平<37.5μg/ml时,可以预测到轻微的肝损伤。

2.治疗如果怀疑对乙酰氨基酚过量,需尽快检测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血清,但口服给药4小时内不应进行检测。

对肝功能进行研究,每24小时重复测定。

应尽早服用解毒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

ASA指南治疗急性摄入,口服摄入后的诺模图上,对乙酰氨基酚水平可以对时间作图。

诺模图上4小时的低毒性线相当于150μg/ml,12小时的相当于37.5μg/ml。

如果血清水平在低毒性线以上,整个过程要用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

如果对乙酰氨基酚的水平在低毒性线以下,不用N-乙酰半胱氨酸进行治疗。

【药理毒理】1.药理作用动物和人类的研究中已证明对乙酰氨基酚有镇痛、解热活性,但机制尚未明确,被认为主要通过中枢行为进行调节。

2.毒性研究致癌性国家毒理学研究组进行了小鼠和大鼠的长期研究,用以评估对乙酰氨基酚的潜在致癌性。

在一项2年的喂食研究中,给F344/N大鼠和B6C3F1小鼠喂食对乙酰氨基酚含量为6000ppm的食物。

当给药剂量为人体最大日剂量(4g/天)的0.8倍时,基于单核细胞白血病的发生率的增加,雌性大鼠显示出不确定的致癌活性,基于体表面积比较。

相反,在雄性大鼠(0.7倍)或小鼠(1.2-1.4倍的MHDD,基于人体表面积比较),没有显示出现致癌活性。

致突变性在细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试验)中,对乙酰氨基酚没有致突变性。

相反,在小鼠体外的淋巴瘤实验和在人体外淋巴细胞进行的致突变实验中对乙酰氨基酚均呈阳性反应。

公开发表的资料中,当给于大鼠模型1.5g/kg/天剂量(3.6倍的MHDD值,基于人体表面积比较)时,对乙酰氨基酚可导致染色体断裂。

相反,当给药剂量为0.75g/kg/天(1.8倍的MHDD值,基于人体表面积比较),没有出现染色体断裂的情况,该剂量为建议的阀值。

生育能力受损国家毒理学研究组通过连续繁殖研究完成了瑞士小鼠生育能力的评估。

当对乙酰氨基酚的消耗量为1.7倍的MHDD时,不会影响其生育能力(基于人体表面积的比较)。

当消耗量为1.7倍的MHDD 时(基于人体表面积的比较),虽然对附睾中的精子活力和密度没有影响,但在小鼠体内异常精子的增加显著;并且该剂量下,随着交配数量的降低,幼崽出生率降至1/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