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1 前言................................................. 1 1.1 概述.................................................1 1.2生产工艺简介..........................................51.3设计任务.............................................62 对乙酰氨基酚片简介.....................................7 2.1处方组成.............................................8 2.2 药理作用.............................................9 3工艺流程设计..........................................10 3.1工艺流程简图........................................103.2 工艺流程论证.......................................104 工艺计算..............................................13 4.1计算基准............................................134.2 物料衡算............................................135 定型设备选择..........................................155.1 定型设备选择........................................156 车间GMP设计要求......................................18 (1) GMP简述............................................18 (2)车间GMP设计要求...................................187 车间工艺设计..........................................21 7.1 生产工艺流程图......................................21(1)设计说明(2)A3图纸1张前言1.1概述片剂,一味或多味药物加工或提取后与辅料混合压制而成的片状制剂。
主要供内服。
片剂用量准确,体积小,便于服用、贮存和运输。
味苦或有臭味的药物经压片后可包糖衣。
需要在肠道内起作用或遇胃酸易被破坏的药物可包肠溶衣,以便在肠道中崩解发挥药效.㈠定义:片剂系指药物与适宜的辅料混匀压制而成的圆片状或异形片状的固体制剂(产品外观以圆形片居多,异形片状有椭圆形,三角形,菱形,心形等)。
㈡种类;根据用法,用途以及制备方法的差异,同时也为了最大限度的满足临床的实际需求,目前市场上的片剂有如下类型:口服片剂指供口服的片剂。
多数此类片剂中的药物是经胃肠道吸收而发挥作用,也有的片剂中的药物是在胃肠道局部发挥作用。
口服片剂又分为以下若干种:1.普通压制片(compressed tablets)指有药物与辅料混合压制而成的,未包衣的普通片剂(亦称素片或片芯), 一般应用水吞服。
2.包衣片(coated tablets)指在片芯(压制片)的表面包上衣膜的片剂。
包衣的目的是增加片剂中药物的稳定性,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改善片剂的外观等等,包衣片又可分为:①糖衣片剂(sugarcoated tablets)是指主要用糖为包衣材料包制而成的片剂;②薄膜衣片(filmcoated tablets)是指外包高分子材料的薄膜的片剂;③肠溶衣片剂(entericcoated tablets)是指外包在胃液中不溶解,但在肠液中可溶的衣层的片剂,目的是防止药物在胃液中破坏及药物对胃的刺激性等。
3.多层片剂(multilayer tablets)是指由两层或数层(组分、配方或色泽不同)组成的片剂,其目的是改善外观或调节作用时间或减少两层中药物的接触,减少配伍变化等。
此种片剂可以由上到下分为两层或多层,也可以是由片心向外分为多层。
4.溶液片(solution tablets)临用前加水溶解而成溶液,此种片剂既有口服者,又有供其它用途者,口服者可达速效目的,如阿司匹林溶液片;其它特殊用途者,例如异汞、季胺类杀菌用药物的片剂,口服有毒,应加鲜明的标帜.5.咀嚼片(chewable tablets)指在口中嚼碎后咽下的片剂。
此类片剂较适于幼儿,幼儿不会吞服片剂,幼儿用片中需加入糖类及适宜香料以改善口感。
此类片剂还适于可压性好、压成之片崩解困难的药物,如铋酸铝、氢氧化铝等的片剂。
6.分散片剂(dispersion tablets)是指置于温水中可以迅速崩解,药物等分散于水中,形成混悬液的片剂。
此种片剂适于婴、幼儿(药味不苦等时)及老年人,并有速释的作用。
7.泡腾片剂(effervescent tablets)指含有泡腾崩解剂的片剂,泡腾片遇水可产生气体(一般为二氧化碳),使片剂快速崩解,多用于可溶性药物的片剂,例如泡腾维生素C片等。
8.长效片剂(prolongedaction tablets)指药物缓慢释放而延长作用时间的片剂。
口腔用片剂1.口含片(buccal tablets)又称“含片”,是指含在颊膜内缓慢溶解而发挥治疗作用的片剂。
口含片多用于口腔及咽喉疾患,可在局部产生较久的疗效,例如消炎、消毒等。
常用者如含碘喉症片等。
这种片剂的硬度应较大,不应在口腔中快速崩解。
2.舌下片剂(sublingual tablets)指置于舌下或颊腔中使用的片剂,其用法与口含片相同,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舌下片剂在口液中徐徐溶解,其中药物通过粘膜而快速吸收并发挥治疗作用,例如硝酸甘油舌下片;其另一特点是可以防止胃肠液的pH及酶对药物稳定性的影响,并可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
其要求与口含片相似。
外用片指阴道片和专供配制外用溶液用的压制片。
前者直接用于阴道,如鱼腥草素外用片治疗慢性子宫颈炎、灭敌刚片治疗妇女滴虫病和滴虫性白带。
外用溶液片将片剂加一定量的缓冲溶液或水溶解后,使成一定浓度的溶液,如供滴眼用的白内停片、供漱口用的复方硼砂漱口片和呋喃西林漱口片、供消毒用的升汞片等。
外用溶液片的组成成分必须均为可溶物。
其他片(特殊片)1.微囊片:指固体或液体药物利用微囊化工艺制成干燥的粉粒,经压制而成的片剂,如牡荆油微囊片等。
2.泡腾片:指含有泡腾崩解物料的片剂。
可供口服或外用。
如止泻1号片、滴净沸腾片等。
3.多层片:指片剂各层含有不同赋形剂组成的颗粒或不同的药物,可以避免复方药物的配伍变化,使药片在体内呈现不同的疗效或兼有速效与长效的作用。
如速效、长效两种颗粒压成的双层复方氨茶碱片。
㈢片剂的特点:优点:①剂量准确,片剂内药物含量差异较小②质量稳定,片剂为干燥固体,且某些易氧化变质及易潮解的药物可借包衣加以保护,光线、空气、水分等对其影响较小③携带.储存.服用均较方便④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高.产量大成本低,⑤可以制成不同类型的片剂。
不足之处:①一般片剂婴幼儿及昏迷病人不易吞服;②压片时加入的辅料,有时影响药物的溶出和生物利用度;③含有挥发性成分的片剂,久贮可能含量有所下降。
㈣片剂的质量要求:①外观完整光洁,色泽均匀;②有适宜的硬度和耐磨性;③含量准确;④重量差异,崩解时限或溶出度,释放度,含量均匀度,微生物限度等应符合要求。
㈤片剂的应用情况:片剂是在丸剂使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创用于十九世纪40年代,到19世纪末随着压片机械的出现和不断改进,片剂的生产和应用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近十几年来,片剂生产技术与机械设备方面也有较大的发展,如沸腾制粒、全粉末直接压片、半薄膜包衣、新辅料、新工艺以及生产联动化等。
中药片剂的研究和生产仅在50年代才开始,随着中药化学、药理、制剂与临床几方面的综合研究,中药片剂的品种、数量不断增加,工艺技术日益改进,片剂的质量逐渐提高。
中药片剂在类型上除一般的压制片、糖衣片外、还有微囊片、口含片、外用片及泡腾片等。
在片剂生产工艺方面逐渐摸索出一套适用于中药片剂生产的工艺条件,如对含脂肪油及挥发油片剂的制备,如何提高中药片剂的硬度、改善崩解度、片剂包衣等逐渐积累经验,使质量不断提高。
此外,对中药片剂中药物的溶出速率和生物利用度等方面的研究,已在逐步开展。
总之目前片剂已成为品种多、产量大、用途广,使用和贮运方便,质量稳定剂型之一,片剂在中国以及其他许多国家的药典所收载的制剂中,均占1/3以上,可见应用之广。
1.2 生产工艺简介片剂的生产主要采用三种制备方法:湿法制粒压片,干法制粒压片和直接压片。
其中湿法制粒压片是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
湿法制粒压片:药物、辅料---粉碎、过筛、混合得混合物料---加粘合剂、润湿剂制成软材---过筛得湿颗粒---干燥得干颗粒---整粒---加崩解剂、润滑剂混匀---压片----(需要包衣的还要包衣)---包装。
1.3设计任务本课程设计设计了对乙酰氨基酚片的生产工艺生产能力为年产量为3亿的片剂,年工作日为250天,日工作时间为16小时,产品规格为0.3g 每片。
本工艺规定了对乙酰氨基酚片生产过程的工艺技术、质量、物料、安全、工艺卫生、环境保护等内容。
本工艺具有技术法规作用。
2 对乙酰氨基酚片简介名称:对乙酰氨基酚学名:N-(4-羟基苯基)乙酰胺又称:对羟基苯基乙酰胺;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苯酚;对羟基乙酰苯胺;醋氨酚1 用法与用量1.成人常用量:口服0.3g~0.6g,每4小时l次,或每日4次;每日量不宜超过2g。
退热疗程一般不超过3天,镇痛不宜超过10天。
2.儿童常用量:口服按体重一次10~15mg/kg或按体表面积每日1.5g,分次服,每4~6小时1次;12岁以下的小儿每24小时不超过5次量,疗程不超过5天。
2.制剂与规格对乙酰氨基酚片:0.3g3.不良反应1.常规剂量下,对乙酰氨基酚的不良反应很少,偶尔可引起恶心、呕吐、出汗、腹痛、皮肤苍白等,少数病例可发生过敏性皮炎(皮疹、皮肤瘙痒等)、粒细胞缺乏、血小板减少、贫血、肝功能损害等,很少引起胃肠道出血。
2.剂量过大可引起肝脏损害,严重者可致昏迷甚至死亡。
如有可能可测定本品血药浓度,以了解肝损程度。
4.禁忌症4.1 对该品过敏及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在3岁以下儿童及新生儿因肝、肾功能发育不全,应避免使用。
4.2下列情况应慎用:①乙醇中毒、肝病或病毒性肝炎时,有增加肝脏毒性作用的危险;②肾功能不全,虽可偶用,但如长期应用,有增加肾脏毒性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