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都江堰青城山图文讲解.ppt
都江堰青城山图文讲解.ppt
宝瓶口引水工程
离堆在开凿宝瓶口以前 ,是湔山虎头岩的一部 分。由于宝瓶口自然景 观瑰丽,有“离堆锁峡 ”之称,属历史上著名 的“灌阳十景”之一。
都江堰图文讲解
宝瓶口近景
都江堰图文讲解
都江堰导游图
都江堰图文讲解
秦堰楼
秦堰楼因都江堰建于秦 代而得名。是眺望都江 堰全景的最佳位置。 秦堰楼依山而立,雄峙 江岸,结构精巧,峻拨 壮观。未建之前,这里 是“观景台”,又称“ 幸福台”。
都江堰图文讲解
秦堰楼
毛泽东主席于1958年3 月21日曾站在这个位置 ,仔细观看都江堰。在 伏龙观和二王庙里陈列 了这幅珍贵的照片。登 上秦堰楼极目眺望,都 江堰三大水利工程、安 澜桥、二王庙、古驿道 、玉垒雄关、岷岭雪山 、青城群峰尽收眼底, 甚为壮观。
都江堰图文讲解
二王庙
二王庙古建筑群坐落在今 都江堰西门外的玉垒山麓 ,是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 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庙是 为纪念都江堰的开凿者、 秦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二 郎而修建的。二王庙初建 于南北朝,现存建筑系清 末民初所建,山门“二王 庙”3个金字是爱国将领 冯玉祥将军的手笔。
都江堰图文讲解
飞沙堰
都江堰图文讲解
宝瓶口引水工程
宝瓶口起"节制闸"作用, 能自动控制内江进水量, 是湔山(今名灌口山、玉 垒山)伸向岷江的长脊上 凿开的一个口子,它是人 工凿成控制内江进水的咽 喉,因它形似瓶口而功能 奇持,故名宝瓶口。留在 宝瓶口右边的山丘,因与 其山体相离,故名离堆。
都江堰图文讲解
都江堰图文讲解
二王庙历史沿革
这于郫县 后,为表达对李冰父子功德 的崇敬之意,后来这里就被 更名为”崇德庙”
都江堰图文讲解
二王庙历史沿革
宋朝,由于李冰父子相继被 救封为王,便改崇德庙为 “王庙”; 到了清代,才正式定名为 “二王庙”
都江堰图文讲解
都江堰图文讲解
修建原理
3、弯道环流:内江进水口位于河道凹段,在枯 水季,卵石难以起动,所以内江六成并无多少泥 沙。在雨季,由于弯道环流的作用,沙石沿凸岸 移动至外江; 4、泄流飞沙:水流进入内江后,局部河势仍属 于微弯河道,飞沙堰正位于内江弯道下端。在弯 道环流作用下,底部水流携带泥沙流向飞沙堰, 入外江;表层清水基本与堰顶平行流向内江;
都江堰-----青城山图文讲解
拜水都江堰
问道青城山
都江堰图文讲解
都江堰水利工程
一、都江堰修建背景 二、都江堰历史地位
三、都江堰修建原理
四、都江堰主体景区
都江堰图文讲解
修建背景
公元前4世纪末,战国诸雄对峙,激烈兼并。北 方霸主秦国欲一统天下。秦慧文王采纳大将司马 错“得蜀则得楚,楚亡则天下定”的军事主张, 于公元前316年灭掉蜀国。(秦灭蜀:金牛计和 美人计) 公元前280秋,秦灭蜀30年后,司马错于成都出 发,自岷江东攻楚国,却由于粮食补给问题无法 深入楚国。
• 宋代诗人范大曾在此为宋帝祈祷,
青城山图文讲解
老君阁
青城山图文讲解
青城山与道教
• 青城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
名山,中国道教的发源地 之一,自东汉以来历经二 千多年。东汉顺帝汉安二 年(公元143年),道教 创始人“天师”张陵来到 青城山,选中青城山的深 幽涵碧,结茅传道,青城 山遂成为道教的发祥地, 被道教列为“第五洞天”, 全山的道教宫观以天师洞 为核心,包括建福宫、上 清宫、祖师殿、圆明宫、 老君阁、玉清宫、朝阳洞 等至今完好地保存有数十 座道教宫观。
青城山图文讲解
前山之主要道教建筑
建福宫 老君阁 圆明宫 上清宫 天师洞
青城山图文讲解
建福宫
• 坐落于丈人峰下,始建于建于唐开
元十八年(公元730年),后经历代 多次修复,现仅存两殿三院。现存 建筑为清代光绪年间(公元1888年) 重建。现有大殿三重,分别奉祀道 教名人和诸神,殿内柱上的394字 的对联,被赞为“青城一绝”。 皇帝特授名为"瑞庆建福宫"。诗人 陆游有诗描写当时的确良建福宫是 "黄金篆书榜金门,夹道巨竹屯苍 云。岩岭划若天地分,千柱眈眈在 其垠",观宫内保存有古木假山、 委心亭、明庆符王妃的梳妆台遗址, 以及壁画、楹联等文物。
都江堰图文讲解
岷江鱼嘴分水工程
东边沿山脚的叫内江,是人工 建筑在岷江冲出山口呈弯道环 流的江心,冬春季江水较枯, 水流经鱼嘴上面的弯道绕行, 主流直冲内江,内江进水量约 6成,外江进水量约4成;夏 秋季水位升高,水势不再受弯 道制约,主流直冲外江,内、 外江江水的比例自动颠倒:内 江进水量约4成,外江进水量 约6成。利用地形,解决了内 江灌区冬春季枯水期农田用水 及人民生活用水的需要和夏秋 季洪水期的防涝问题。
都江堰图文讲解
砍杩槎放水
古时,每到冬季,
人们便用杩槎筑成 临时围堰,使岷江 水或入内江,或入 外江,然后淘修河 床,加固河堤,这 就是岁修。
青城山图文讲解
青城山
青城山(Mount Qingcheng) ,世界文 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 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 景名胜区、国家AAAAA 级旅游景区、全球道教 天师道圣地,中国四大 道教名山之一,五大仙 山之一,中国道教发祥 地之一,成都十景之一。
都江堰图文讲解
都江堰清明放水节
物竞天择是对大自然最好的崇拜
祈祷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都江堰图文讲解
砍杩槎放水
杩槎是将三根木棒的顶 端都扎在一起构成的三 角架,填土筑堤,可截 断流水。
冬天,人们在渠首用 “杩槎截流法”筑成 临时围堰,维修内外 江时。清明节内江灌 溉区需水春灌,撤除 杩槎,放水入灌渠。 这个仪式就叫"开水"
都江堰图文讲解
飞沙堰溢洪排沙工程
如遇特大洪水的非常情况, 它还会自行溃堤,让大量江 水回归岷江正流。飞沙堰的 另一作用是“ 宝瓶口.飞沙 ”,岷江从万山丛中急驰而 来,挟着大量泥沙、石块, 如果让它们顺内江而下,就 会淤塞宝瓶口和灌区。 古 时飞沙堰,是用竹笼卵石堆 砌的临时工程;如今已改用 混凝土浇铸,以保一劳永逸 的功效。
都江堰图文讲解
修建背景
公元前272年,李冰奉秦昭王之命,来到蜀地 任蜀郡守,开通岷江往成都的水路枢纽,为攻 打楚国做战略准备。
都江堰的修建,是出于秦国统一天下的战略目 的,本意是为了伐楚提供兵源、粮源和通船渠 道,使蜀地成为秦国统一中国的战略基地。
都江堰图文讲解
修建背景
东流不尽秦时水,润泽天府两 千年。2000多年前,都江堰 洪水肆虐,民不聊生,秦蜀郡 守李冰率众凿山开江,垒石为 堋,修筑都江堰,从而驯服了 这条肆意泛滥的江龙,造就了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 之国。江水奔腾,青山环抱, 万株油菜花绽放岸边,一派丰 饶美丽的祥和风貌,这是幸福 的天府之源。"醇天地,育万 物,和天下,泽百姓"。
都江堰图文讲解
都江堰三大水利工程
1、岷江鱼嘴分水工程 2、飞沙堰溢洪排沙工程 3、宝瓶口引水工程
都江堰图文讲解
岷江鱼嘴分水工程
鱼嘴分水堤又称“鱼嘴” ,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 因其形如鱼嘴而得名,它 昂头于岷江江心,包括百 丈堤、杩槎、金刚堤等一 整套相互配合的设施。其 主要作用是把汹涌的岷江 分成内外二江,西边叫外 江,俗称“金马河”,是 岷江正流,主要用于排洪
治水八字诀
遇湾截角: 指岁修时遇河流弯道, 在凸岸截去锐角,减缓冲 势,使其顺直一些,减轻主 流对河岸的冲刷; 逢正抽心: 就是遇到顺直的河段 或河道叉沟很多时,应当 把河床中间部位淘深一些, 达到主流集中的目的,便 江水 "安流顺轨",避免泛 流毁岸
都江堰图文讲解
治水六字诀
深淘滩,低作堰,是都江堰 的治水名言. 淘滩是指飞沙堰一段、 内江一段河道要深淘,深 淘的标准是古人在河底深 处预埋的“卧铁”。岁修 淘滩要淘到卧铁为止,才 算恰到好处,才能保证灌 区用水。 低作堰就是说飞沙堰 有一定高度,高了进水多, 低了进水少,都不合适。
都江堰图文讲解
都江堰清明放水节
清明放水节是四川都江 堰地区的汉族传统节日 。每年清明时节,都江 堰市便迎来了从公元 978年开始的一年一度 的清明放水节大型旅游 活动,以纪念率众修建 都江堰水利工程、造福 成都平原的李冰父子。
都江堰图文讲解
都江堰清明放水节
到了清明时节,举行既隆 重又热烈的仪式,祭祀李 冰父子,祈求五谷丰登、 国泰民安,然后拆除杩槎 ,滚滚岷江水直入内江, 灌溉成都平原千里阔野。 表达了勤劳勇敢的汉族劳 动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向 往和追求。
都江堰图文讲解
鱼嘴
都江堰图文讲解
地震后鱼嘴
都江堰图文讲解
飞沙堰溢洪排沙工程
飞沙堰溢洪道又称“泄洪 道”,具有泻洪、排沙和 调节水量的显著功能,故 又叫它“飞沙堰”。 飞 沙堰是都江堰三大件之一 ,看上去十分平凡,其实 它的功用非常之大,可以 说是确保成都平原不受水 灾的关键要害。飞沙堰的 作用主要是当内江的水量 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时, 多余的水便从飞沙堰自行 溢出;
都江堰图文讲解
修建原理
1、选址科学:成都平原形似一把张开的纸扇向 东南倾斜,而都江堰市恰好处在扇形平原顶端, 海拔700多米(成都海拔400m左右),居高临下。 李冰合理利用了这种自然倾斜的地形,无坝引水 2、水分四六:鱼嘴建筑在岷江冲出山口呈弯道 环流的江心,将岷江分为内外两江。枯水季,水 流经鱼嘴上面的弯道绕行,内江进水量约6成, 外江进水量约4成。雨季内外江水量比例自动颠 倒
都江堰图文讲解
出二王庙
都江堰图文讲解
出二王庙向安澜桥
都江堰图文讲解
出二王庙到安澜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