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神经心理行为发育评价
注解(举例):28项
6.小球从桌边滚下时,小儿视线会跟随它,直到小 球不见或看它究竟滚向哪里。检查者掷球时,应敏 捷使球滚出,几乎不令小儿见到检查者手,掷球时 勿挥臂。 7.小儿用拇指和另一指摘小丸(平剪摘) 8.用示指、拇指指端摘小丸,摘时腕部离开桌面, 从上面摘(垂直摘)
丹佛发育筛查测验
(denver developmental screening test,DDST)
K
J H E1 H H
接近镜像
注意小糖丸 伸手取方木 喜欢嬉戏 伸手时眼手协调 拾起方木(优势手)
√
√ √ √ √ √
57
58
5.0
5.0
H
D2
保持两块方木
持久地看红环
√
×
婴儿:5个月6天=5.2月
智能量表部分(※可偶尔观察到) 项目 月龄 号 47 48 49 50 3.8 4.2 4.4 4.4 场景 项目 通过 G1 D1 G3 G2 看自己的手 接近悬环(优势手) ※发声时的姿态(描述) ※主动抚摸桌沿 √ √ √ 计分 失败 其他
分类—测验功能
发展(育)测评与智力测评 适应性行为测验 人格测验 成就(学业)测验 神经心理学测验
2 1
3 3
4
5
智力测评
• 智力测评:在一定的条件下,使用特定的标准化的测定 量表对被试施加刺激,从被试的一定反应中确定其智力 水平的过程。智力测试的结果用智商(IQ)表示。 • 发育测评:3岁前,处在感觉运动思维和前运算思维的早 期阶段,其智力测验内容完全不同于大龄儿童的智力测 定,内容主要是神经心理的发育状况,包括神经反射、 动作、语言发育、和适应行为等。评定的量表称之为发 展量表(Developmental scale)而不称为智力测定量表 。结果用发育商(DQ)而非智商(IQ)。
将一块2.5立方厘米的方木置于小儿前方容易够到的 桌面上。 评分: 若小儿伸手取方木,即使是一种随机方式,缺乏眼手协调(需要指导),也没有真正碰到方木,便计分。 将一块2.5立方厘米的方木置于小儿前方容易够到的 桌面上,注意他是否努力去拾起它(见第53条及第56 条)。 评分: 若小儿表现眼-手协调,并且努力去接触方木,即使 未能拾起它,便计分。
分类—测验精度
筛查
• DDST(丹佛发育筛查量表) • DST( 0~6岁发育筛查测验 )
• 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展量表(儿心)
诊断
• Gesell( Gesell发展量表) • Bayley( Bayley婴儿发育量表)
测查特点 测查目的
测查时间 测查结果 缺点
应用对象
筛查法 方法简单、快速 将智力发育可能有问题的 小儿筛选出来 5-15分钟 正常或不正常 只能定性,不能算智商 (发 育尚) 1. 正常儿 2. 高危儿 3. 可能有问题的小儿 DDST
贝莉婴儿发育量表 (Bayley scales of infant development,BSID)
测验准备:受过专门训练人员;家长协助;放松 测验程序:
① 智力量表在先,运动量表和婴儿行为记录随后 ② 测试顺序的安排:测试条目的顺序可以变换;注 意观察儿童的自动运动和发声,对任何有关的、 可观察到的行为都要计分;儿童变得对某种测验 刺激厌烦或无反应时,应及时更换刺激物或让他 休息几分钟;对需要做出言语反应或执行命令的 条目,要等儿童能作出自由反应时再考虑提供。
格塞尔(Gesell)发育量表(GDDS):4周-6岁
丹佛发育筛查测验
(denver developmental screening test,DDST)
目的:早期发现哪些儿童有发展迟滞或异 常的高度可能性 检查对象:0~6岁儿童 测验工具: 测验项目:104项
①个人—社交 ②精细动作—适应性 ③语言 ④大运动
49
※发 声时 的姿 势
4.4 (37)
智力量表实用指南
项目 编号 53 项目 名称 伸手 取方 木 年龄 定位 4.6 (36) 场景编 码 H:31、 53、55、 56、57、 62、68、 71、76、 81 H:31、 53、55、 56、57、 62、68、 71、76、 81 实践指南
55 56
57 58
4.9 4.9
5.0 5.0
H H
H D2
伸手时眼手协调 拾起方木(优势手)
保持两块方木 持久地看红环
婴儿:5个月6天=5.2月
智力量表实用指南
项目 编号 48 项目 名称 接近 悬环 年龄 定位 4.2 (26) 场景编 码 实践指南 D1:36、 用细绳将红环悬挂在小儿容易够到之处,轻微地晃动 38、45、 引起小儿注视,允许他有充分的时间做出反应(测优 46、48 势手:将红环置于中线,右侧和左侧,注意小儿持续 地用哪只手操作,此点对于需要进一步作神经学检查 的小儿更为重要。) 评分: 若小儿能用单手或双手去够红环,并至少抓握一下, 便计分。 G3:49、 77、84、 101、 111、 128、 132 注意与下列情绪有联系的富于表情的发声: (a)愉快:在玩玩具或心满意足的玩耍时,或参加 社会活动时; (b)不愉快,但不是哭泣:当中断游戏,拿走玩具 或受到约束时; (c)渴望:如将玩具拿到他眼前或有人接近时,表 现期望; (d)满意:当获得一件玩具或解决一个问题时。 如果可能,指出(a)、(b)、(c)和(d)四种 情况下所听到的声音。 评分:若有这几类发声中的任何一种,便计分。
儿童神经心理行为发育状况
• 儿童生长发育包括:体格生长和神经心理行为发育 • 体格生长包括身高、体重、头围、胸围、坐高、牙齿 等方面。 • 神经心理行为发育包括:感觉、大运动、精细动作、 语言和社会适应性行为等方面。 • 每个孩子的生长和发育水平基本同步,但可略有先后, 而且生长和发育的各个方面也可存在一定范围的超前 和落后。 • 儿童神经精神发育水平可以用量表进行测验和评估。
测验结果评定:
异常:2个或更多能区,每个能区有2项或更多项目 发育延迟。 异常:1个能区具有2项或更多的项目发育延迟,加 上1个能区或更多能区有1项发育延迟和给能区 切年龄线的项目均为“F”。 可疑:1个能区具有2项或更多项目发育延迟。 可疑:1个或更多能区具有1项发育延迟和该能区切 年龄线的项目均为“F”。
51
52 53 54 55 56
4.4
4.4 4.6 4.7 4.9 4.9
K
J H E1 H H
接近镜像
注意小糖丸 伸手取方木 喜欢嬉戏 伸手时眼手协调 拾起方木(优势手)
√
√ √ √ √ √
57
58
5.0
5.0
H
D2
保持两块方木
持久地看红环
×
婴儿:5个月6天=5.2月
智力量表计分
最高水平:代表了最困难的成功。在智力量表中 ,将连续失败10次之前的那个成功条目代表最高 水平。 变化范围:儿童在测试时,表现出由成功到失败 的能力变化范围。变化范围包括从基础水平到最 高水平之间的全部条目。
WPPSI Stanford-Binet WISC Stanford-Binet
7-16岁
儿童发育评估工具概况
儿童发育评估工具概况
神经心理评估量表一:发展量表
丹佛发育筛查量表(DDST):0-6岁 贝利婴儿发展量表(BSDI): 2-30月
0-6岁儿童神心理发育量表(儿-心量表)
丹佛发育筛查测验
(denver developmental screening test,DDST)
测验准备:告知目的,取得配合 按年龄划线 测验程序:
① 先后顺序、先左后右、先易后难。 ② 每一项目重复3次。 ③ 评分标记:“P”—通过;“F”—失败; “R”—儿童不合作;“NO”——儿童无机会或 无条件完成。 ④ 年龄左侧项目失败为“发育延迟”,切年龄线的 项目失败不算。
贝莉婴儿发育量表 (Bayley scales of infant development,BSID)
目的:评估2~30月婴儿的认知功能、运动及社
会技能发展水平,确定偏离正常水平的程度
诊断发展迟滞,并帮助制定相应的早期干预
检查对象:2~30月 测验工具:测试箱、秒表一只、20X28cm白纸数张
55
伸手 时眼 手协 调
4.9 (36)
智力量表计分
粗分:指儿童通过的所有条目,包括基础水平前 面施测和未施测的所有条目。在智力量表相应条 目中,通过的打勾,没通过的打叉,然后计算通 过条目的总数,即为相应量表的粗分。
基础水平:是指开始失败之前的那个条目。在智 力量表中,常用连续十次成功的最高条目代表基 础水平。
丹佛发育筛查测验
(denver developmental screening test,DDST)
测验结果评定:
无法判断:由于儿童不合作,评为“NO”的项目太 多,以至于结果无法评定。 正常:无上述情况。
备注:第一次测验结果为异常、可疑或无法判断者 1个月后应予复试。复试仍为上述情况,应进 一步作诊断性测验,或请专业人员处作处理。
√ √ √ √ √ √ √ √ √ √ √ √ (56) √ (57)× √ √ (基础水平为56) √ √ × √ (89) × × × × × × × × × × (最高水平89) 变化范围是从56到89之间的全部条目
智力量表计分
发展指数:根据粗分等值换算表将粗分换算成发 展指数,智力量表为智力发展指数MDI
智能量表部分(※可偶尔观察到) 项目 月龄 号 47 48 49 50 3.8 4.2 4.4 4.4 场景 项目 通过 G1 D1 G3 G2 看自己的手 接近悬环(优势手) ※发声时的姿态(描述) ※主动抚摸桌沿 √ √ √ 计分 失败 其他
51
52 53 54 55 56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