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高三物理后期备考策略(71张PPT)

2020高三物理后期备考策略(71张PPT)


或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某地有一倾角为θ=37°(sin37°=0.6)的
山坡C,上面有一质量为m的石板B,其上下表面与斜坡平行
;B上有一碎石堆A(含有大量泥土),A和B均处于静止状态
,如图所示。假设某次暴雨中,A浸透雨水后总质量也为m(
可视为质量不变的滑块),在极短时间内,A、B间的动摩擦
因数μ1减小为3/8,B、C间的动摩擦因数减小μ2为0.5,A、B 开始运动,此时刻为计时起点;在第 2s末,B的上表面突然变
实验能力的阐释
• 对“考试内容与要求”中所列出的实验,必须独立地、 认真地、带有研究性的做过。 – 清楚地理解实验的原理、思想和方法 – 熟悉并掌握实验仪器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 – 了解实验中误差的主要来源,掌握消除系统误差和 减小偶然误差的方法 – 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果
• 能灵活地运用学过的理论、实验方法、仪器去处理、 分析、研究某些未做过的实验,包括设计某些比较简 单的实验。
例 (2010新课标24)短跑名将博尔特在北京奥运会上创造了 100 m和200 m短跑项目的新世界纪录,他的成绩分别是9.69 s 和19.30 s。假定他在100 m比赛时从发令到起跑的反应时间是 0.15 s,起跑后做匀加速运动,达到最大速率后做匀速运动。 200 m比赛时,反应时间及起跑后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和加速时 间与100 m比赛时相同,但由于弯道和体力等因素的影响,以 后的平均速率只有跑100 m时最大速率的96%。求 (1) 加速所用的时间和达到的最大速率; (2) 起跑后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结果均保留2位小数)
表中的数据,伽利略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物体具有惯性
B. 斜面倾角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无
1 4
1 2
32 130

9
3
298
C. 物体运动的距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 16 4
526

25
5
824
D. 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成 36 6
1 192
正比
49
7
1 600
64
8
2 104
分析综合能力的阐释
一、2019年高考物理《考试大纲》变化
➢ 变化一:Ⅰ.考试目标与要求(第2页第2段)
为什么要增加? 是对科学探究能力的细化
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是指基于观察和实验提出物理问题、 形成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方案、获取和处 理信息、基于证据得出结论并作出解释,以及对科 学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评估、反思的能力。
理解能力的阐释(3)
要理解物理图像,如v-t图、振动图像和波形 图、I-U图等表示的物理意义,能够通过图 像理解物理概念、规律,并用文字、语言表 达出来。
例 太阳系中的8大行星的轨 道均可以近似看成圆轨道。下 列4幅图是用来描述这些行星 运动所遵从的某一规律的图像 。图中坐标系的横轴是 lg(T/T0) , 纵 轴 是 lg(R/R0) ; 这 里T和R分别是行星绕太阳运 行的周期和相应的圆轨道半径 ,T0和R0分别是水星绕太阳运 行的周期和相应的圆轨道半径 。下列4幅图中正确的是
程为
U 238 92

23940Th

4 2
He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衰变后钍核的动能等于 粒子的动能
பைடு நூலகம்
B. 衰变后钍核的动量大小等于 粒子的动量大小
C. 铀核的半衰期等于其放出一个 粒子所经历的时间
D. 衰变后 粒子与钍核的质量之和等于衰变前铀核的
质量
【参考答案】B
【考点定位】动量 动量守恒
19.如图,海王星绕太阳沿椭圆轨道运动,P为近日点,Q为 远日点,M,N为轨道短轴的两个端点,运行的周期为 ,若只 考虑海王星和太阳之间的相互作用,则海王星在从P经过 M,Q到N的运动过程中
A.从P到M所用的时间等于
B.从Q到N阶段,机械能逐渐变大
C. 从P到Q阶段,速率逐渐变小
D.从M到N阶段,万有引力对它先做负功后做正功
理解能力的阐释(2)
准确理解概念和规律适用的条件; 对于相关的概念、规律的联系和区别必须有 清楚的认识,以具有鉴别似是而非的说法和 错误观点的能力。
例 (2016新课标1 18题) 一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 现对其施加一恒力,且原来作用在质点上的力不发生 改变,则 A.质点速度的方向总是与该恒力的方向相同 B.质点速度的方向不可能总是与该恒力的方向垂直 C.质点加速度的方向总是与该恒力的方向相同 D.质点单位时间内速率的变化量总是不变
2017年全国高考3卷
2017年全国高考3卷
将选修3-5的内容列为必考内容后,高考理综试卷中物理部分 将选修3-5的内容的考查浓缩成一个综合性的选择题;为了平 稳过渡,作为考纲调整后的首次高考命题,必考题中只是增加 了含有选修3-5的内容元素,总体难度保持不变。
• 在实验题中考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 在计算题中渗透选修3-5的内容 例如可以在力学计算题中加入碰撞模型、考查动量守 恒定律、动量定理等内容,或以火箭模型或航天器姿 态调整或轨道变化考查反冲、动量守恒定律等内容, 或将恒星的热核反应与天体演化、太阳能利用、天体 运动等综合为一题考查;在电磁感应计算题以切割磁 感线的两杆相互作用模型命题,也可以在带电粒子在 电磁场中的运动中加入带电微粒的碰撞,考查动量守 恒定律、动量定理等内容。
中O点是介质小球的球心,入射时光束①和②与SO的夹角均 为θ,出射时光束均与SO平行。请在下面两种情况下,分析
说明两光束因折射对小球产生的合力的方向。

S
q q
O

图2
第二部分 2017年高考理综新课标II物理评析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017年高考选择题
涉及考点 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原子核的衰变,动量 共点力的平衡 抛体运动、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磁感应强度、匀强磁场中的安培力、法拉第电磁 感应定律 匀强磁场中的安培力
为光滑, μ2保持不变。已知A开始运动时,A离B下边缘的距 离l=27m,C足够长。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
力加速度大小g=10m/s2 。求
A
(1)在0~2s时间内A和B加速度的大小; B
(2)A在B上总的运动时间。
C
37
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1)
• 根据具体的物理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能把有关的物理条件用数学方程表示出来。
• 在处理物理问题时,要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弄 清所给问题中的物理状态、过程和情境,找出对问题 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区别各因素的地位和作用。
• 对复杂的问题,要在分析的基础上,找出各要素之间 的联系,综合应用多方面的知识和方法进行解决。
例 (2015新课标2第25题)下暴雨时,有时会发生山体滑坡
“科学探究”主要包括问题、证据、解释、交流 等要素。
一、2019年高考物理《考试大纲》变化
➢ 变化二:表1中,3-5的内容由“选考内容”调至 “必考内容”;2-2的内容删除。
3.“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插到“单位制和实验” 中“实验”部分,如图。
2017年全国高考1卷
2017年全国高考2卷
15.一静止的铀核放出一个粒子衰变成钍核,衰变方
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2)
• 能够进行数学推导和求解,或进行数值计算 • 求得结果后,如有必要,能够用图像或函数关系把
结果表示出来 • 必要时应对数学运算的结果作出物理上的结论或进
行解释
例 如图,密闭汽缸两侧与一U形管的两端相 连,汽缸壁导热;U形管内盛有密度为 ρ=7.5×103的液体。一活塞将汽缸分成左、右 两个气室,开始时,左气室的体积是右气室 的体积的一半,气体的压强均为p0=4.5×103 。外界温度保持不变。缓慢向右拉活塞使U 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h=40cm,求此时左、 右两气室的体积之比。取重力加速度大小 g=10m/s2 ,U形管中气体的体积和活塞拉杆 的体积忽略不计。
推理能力的阐释(2)
归纳推理:以观察、实验得到的感性材料为基础, 经过分析、综合、比较等,抽象出各个本质的因素, 概括出一般性的规律。
例 右图是伽利略1604年做斜面实验
时的一页手稿照片,照片左上角的三列
数据如下表。表中第二列是时间,第三
列是物体沿斜面运动的距离,第一列是
伽利略在分析实验数据时添加的。根据
24.(20分)
(2)激光束可以看作是粒子流,其中的粒子以相同的动量 沿光传播方向运动。激光照射到物体上,在发生反射、折射 和吸收现象的同时,也会对物体产生作用。光镊效应就是一 个实例,激光束可以像镊子一样抓住细胞等微小颗粒。
一束激光经S点后被分成若干细光束,若不考虑光的反射和
吸收,其中光束①和②穿过介质小球的光路如图2所示。图
考试大纲——必考考点“说明”
1斜抛运动只作定性要求 2.动量、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只限于一维情况 3.安培力的计算只限于电流与磁感应强度垂直的情况 4.洛伦兹力的计算只限于速度与磁场方向垂直的情况
斜抛运动只作定性要求
(2011年全国课标卷)15 .一质点开始时做匀速直线运动,从某 时刻起受到一恒力作用。此后,该质点的动能可能(ABD)
进一步细化各项能力的要求
理解能力的阐释(1)
要清楚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准确意义,而不是 只限于知道它们的名称和符号
例 式①E=F/q和式②E=kq/r2分别为电场强度的定义 式和点电荷场强的公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式①中的场强E是式中的电荷q所产生的电场的 场强,式②中的E是式中的电荷q产生的电场的场强 B. 式①中F是放入某电场中的电荷所受的力,q是产 生这电场的电荷 C. 式②中E是某电场的场强,q是放入此电场中的电 荷 D. 式①、②都只对点电荷产生的场才成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