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英文):地球概论/An Introduction to Earth
课程编码:12013002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适用范围:04地理科学
学时数:54 其中:实验/实践学时:9学时
学分数:2.5 先修课程:无
考核方式:考试制订单位: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制订日期:2004年审核者:林媚珍
执笔者: 谢献春
一、教学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本课程是根据全国高师或综合大学《地球概论》课程的教学要求和目的,结合中学教学和中学生素质教育的实际需要,参照现行的高中地理课本的教学内容,介绍现代天文学的基本知识和最新成就,包括、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以及宇宙学、天体起源、地外文明等内容,有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宇宙观和人生观。
本课程授课一学期,每周3学时,总计为54学时。
(二)课程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球及其宇宙环境;使学生理解天体运动规律及其运动的相互关系,使学生掌握地球运动所产生的地理意义,地球运动对地理环境产生的重要影响。
并通过学习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通过学习了解开展天文活动的方式、方法;掌握组织野外天象观测方法和技能。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的教学方法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运用采用CAI课件、录象、VCD、幻灯、投影等电化设备等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感性认识,结合较大量的实验实习,提高动手操作能力,锻炼综合技能。
(四)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后续课程主要有:气象与气候学、自然地理学等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简明天文学教程》作者:余明等科学出版社 2001年11月出版
教学参考书:
《地球概论教程》作者:刘南等科学出版社
《地球概论》作者:金祖孟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地球与天球
第一节地球坐标
一、地球自转与地理坐标
二、地球是的方向和距离
第二节天体与天球坐标
一、天体和天体系统:
天体概念及主要天体简介;天体系统概念和主要的天体系统: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二、天球和天球坐标
天球和天穹概念;天球坐标的一般模式,几种主要的天球坐标;天球坐标的应用;天体的周日运动和太阳的周年运动
三、星空、星座与星表(实习)
星空区划和四季星空;星座的划分;各种星表与使用;星等与绝对星等;光度与测量;光谱及其分析
附:实习一:天球与天球坐标实习。
要求学生掌握坐标的确立与用途,学会各种星图、星表的用途和作用方法,天球仪和天文年历的作用;望远镜的原理的实操:掌握各种普及型天文望远镜的基本性能,作用和观测技巧。
重点:四大天球坐标及其应用;难点:坐标之间的关系及求解
第二章时间与历法
第一节时间
一、时间和时间计量
二、时间计量系统
恒星时、太阳时(视太阳时和平太阳时)、历书时、原子时、世界时和协调世界时三、时间的种类
地方时、区时、法定时、日期变更和日界线
四、时间服务
第二节历法
一、历法概说
二、历法的种类:阳历、阴历、阴阳历
三、历法其他成分
重点:时间的类型与区时理论、历法的原则;难点:时间计量系统、阴阳历
第三章天文望远镜与天文观测
一、天文望远镜的结构与性能
二、天文观测的内容
三、天文观测的方法与技巧
重点:天文望远镜的性能;难点:天文观测的方法与技巧
第四章地球的宇宙环境
第一节太阳系与太阳系
一、太阳和太阳系(实习)
1.太阳概况
2.太阳的结构
3.太阳活动和磁场
4.日地关系
5.太阳系概况
6.太阳系概念的确立
7.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太阳
二、行星及其卫星(实习)
行星的分类;行星的主要特性;卫星;行星的新发现
三、太阳系的小天体
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陨星、行星际物质
四、研究太阳系的意义
第二节地月系
一、地球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结构;地球内部的物理性质;地球的运动
二、月球(实习)
月球的大小、质量和形状;月面的物理状况;
三、地月系(实习)
地月系绕转、月相和朔望月
附:实习二:太阳系天体的观测
1、太阳观测:掌握太阳观测的特殊要求,学会运用天文望远镜进行太阳黑子的描迹观测,进行太阳和黑子的拍摄。
2、行星观测:观测行星的出没规律,运用望远镜观测行星的形态和运动
3、月球和月相的观测:进行目视观测和拍摄观测
第三节恒星世界
一、恒星的物理化学特性
恒星的大小、质量和密度、恒星的亮度;恒星的距离;恒星的颜色和温度;恒星的光谱二、恒星的种类
单星、双星、三星、四星、聚星、星团等
三、恒星的演化与多样化的恒星
主序星(矮星)、红巨星、白矮星、超巨星;稳定恒星、新星、超新星;中子星、脉冲星、黑洞等
第四节星系世界
一、银河系
观测的银河、银河系的结构和组成、星云与星际物质、银河系运动
二、河外星系
河外星系的发现、星系的分类(椭圆星系、旋涡星系、棒状星系和不规则星系)星系的空间分布结构
三、六十年代以来星系研究新进展
射电天文学的发展、射电星系、类星体、活动星系
第五节大爆炸宇宙说简介
一、宇宙说原理
二、系统性特征
三、现代宇宙学的建立和发展
四、大爆炸宇宙说简介
重点:日地关系、地月系;难点:恒星性质与多样性
第五章地球自转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运动及其证明
二、地球自转的规律
地球自转的方向、运动速度、周期,极移和进动
三、不同纬度天体周日运动
四、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地理坐标、昼夜交替、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
重点: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难点:极移和进动
第六章地球公转运动
一、地球公转及其证明
二、地球公转的规律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效应
太阳回归运动、昼夜长短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太阳出没方位角、四季五带的形成重点:公转的规律与地球效应;难点:昼夜长短及其变化
第七章日、月食
一、日食和月食
日月食的成因、日月食的条件、日月食的种类、日月食的过程、食限和食分、日月食发生的次数、日月食周期
二、日、月食的观测
重点:成因与规律;难点:食限和食分
第八章海洋潮汐
潮汐现象、地球的潮汐变形、引潮力、太阴潮和太阳潮、海洋潮汐的规律性
重点与难点:引潮力
三、学时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