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历史选修1课时作业14:第2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

高中历史选修1课时作业14:第2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

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
1.19世纪60年代以后,早期维新思想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 )
①主张通过“商战”,发展民族工商业②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
③提倡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④提出了维新变法的施政纲领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2.1898年,康有为主张废除科举制,引起了读书人的强烈反对,而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却未引起太大的反响。

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新式教育逐步得到认可 B.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C.出国留学影响不断扩大 D.清政府的强力推行
3.1897年10月,严复等人在天津创办《国闻报》,一方面选择百余种外国报刊作为稿件来源,另一方面还派员到各地采访,国内偏重于北方各省,国外则设访员于伦敦、巴黎、柏林、彼得堡、纽约、华盛顿等处。

这表明( )
A.国内无报刊供其选稿
B.维新派要让读者了解国内外大事
C.清政府允许自由办报
D.维新思想的传播仅限于北方各省
4.1888~1895年,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活动主要有( )
①发表《原强》,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观点
②写成《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阐述变法理论
③在广州讲学,宣传变法理论
④提出人类社会进化的三段理论
⑤借达尔文的进化论,阐明自己的变法主张
A.②③④B.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⑤D.②③④⑤
5.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吸收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的内容,其中最主要的是( ) A.民主共和思想B.三权分立思想
C.君主立宪思想D.人文主义思想
6.与早期维新派相比,康梁维新派的特点在于( )
A.主张实行“君民共主”的政治制度
B.著书立说阐述变法理论
C.出版书刊宣传维新思想
D.开展了有一定群众基础的变法运动
7.促使维新变法运动迅速掀起的主要动因是( )
A.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B.发展资本主义已成为世界潮流
C.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产阶级妥协退让
D.康、梁具有强烈的爱国救亡思想
8.“1895年,适逢甲午惨败,日本逼签条约,在北京应试的康有为等人联络各省官员上书光绪帝,要求拒签条约,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

”文中错误的表述是( ) A.领导人B.时间
C.参加者D.地点
9.当某条约的若干条款传出后,光绪皇帝发出“台湾割则天下人心皆去,朕何以为天下主!”的哀叹,台籍京官及举人纷纷声言“与其生为降虏,不如死为义民!”该条约应是( )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D.《马关条约》
10.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1896年,梁启超曾说,“今夫五洲万国之名,太阳、地球之位,西人五尺童子,皆能知之”,而中国即使“近今之通人”也知之甚少,其中原因是“书之备与不备也”。

他说:“今以西人声光、化电、农矿、工商诸学,与吾中国考据、词章、帖括、家言相较,其所知之简与繁,相去几何矣。

”而“西国一切条教号令,备哉灿烂、实为致治之本,富强之由。

今之译出者,何寥寥也?彼中艺术,日出日新,愈变愈上,新者一出,旧者尽废。

今之各书译成,率在二十年前,彼认视之,已为陈言矣。

”因此,他认为:“国家欲自强,以多译西书为本;学子欲自立,以多读西书为功。


——据《饮冰室合集》
(1)根据材料,概括梁启超对引进西学的认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梁启超引进西学主张的意义。

——★参考答案★——
1. A 2. A 3. B 4. A 5. C 6. D 7. A 8. C 9. D
10. (1)西方科技较中国发达,思想、学术成果丰硕;须大量引进西学;应不断吸取西学的最新成果。

(2)推动西学传播;促进思想启蒙和社会观念转变;为戊戌变法做舆论准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