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考《函数的综合题》函数之间的综合应用ppt
中考《函数的综合题》函数之间的综合应用ppt
3
= 2
22,∴OBDF=OBAA,
∵∠AOF=90°,∴△OAF∽△BAD,∴∠OAF=∠BAD.
∵OA=OB=3,∠AOB=90°,∴∠OAB=45°,
∴∠BAF-∠BAD=∠BAF-∠OAF=∠OAB=45°.
②若直线 EF 上有一点 H,使∠AHC=90°,求 n 的取值范围. 解:若直线 EF 上有一点 H,使∠AHC=90°,则以 AC 为直径
∴△CEF∽△BEA,∴SS△△CAEBFE=CBEE2. 设 BE=t(0<t<4),则 CE=4-t,∴S△ABE=12×t×10=5t, ∴S△CEF=CBEE2×S△ABE=4-t t2×5t=5(4-t t)2, ∴S△ABE+S△CEF=5t+5(4-t t)2=10t+8t0-40=
∴E(-3n,0),F(0,n),∴OF=-n,EF=- 10n, ∴-2n=--3n1-0n1,解得 n=-2 130+1;
答图2 如答图 2,当直线 EF 在 x 轴上方与⊙G 相切时,设切点为 M,
连接 GM,则△EGM∽△EFO,
∴GOMF =EEGF,易知 G(1,0),GM=2,
∵直线 y=13x+n(n>0)与 x 轴交于点 E,与 y 轴交于点 F,
(1)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解:∵直线 l1:y=-2x+10 交 y 轴于点 A,交 x 轴于点 B, ∴A(0,10),B(5,0),∵BC=4, ∴点 C 的坐标为(1,0)或(9,0), ∵对于二次函数图象上的任意两点 P1(x1,y1),P2(x2,y2), 当 x1>x2≥5 时,总有 y1>y2, ∴当 x≥5 时,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
(2)若 BD=10,求△ACD 的面积.
【点拨】根据 BD=10,可求出点 B 的横坐标,得出 OB,进而 可求出 BC,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进行计算即可.
解:当 BD=10 时,可知点 D 的纵坐标为 10,将 y=10 代入 y =2x,得 x=5,∴OB=5, 将 x=5 代入 y=8x,得 y=85,即 BC=85, ∴CD=BD-BC=10-85=452,∴S△ACD=12×452×(5-2)=12.6.
令 y=0,则 x=3,∴E(3,0),
∴点 E 与点 A 重合. 由(1)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y=-x2+2x+3=-(x-1)2+4,
∴D(1,4),∵A(3,0),B(0,3),∴AB=3 2,BD= 2,AD
=2 5,∴BD2+AB2=AD2,
∴∠ABD=90°,∵OBDF=
1= 2
22,OBAA=3
解:∵点 C 的坐标为(-1,0),OA∶OC=3∶1,
∴A(3,0),∵OA=OB,∴B(0,3),
把 A、B、C 三点的坐标代入 y=ax2+bx+c,
9a+3b+c=0, a=-1,
得c=3,
解得b=2,
a-b+c=0,
c=3.
(2)若直线 y=13x+n 与 x 轴交于点 E,与 y 轴交于点 F. ①当 n=-1 时,求∠BAF-∠BAD 的度数; 解:当 n=-1 时,y=13x-1,令 x=0,则 y=-1. ∴F(0,-1).∴OF=1.
得 x1=h,x2=h+ka,∴AC=x2-x1=ka. 当 0<a≤2,k>0 时,若使在直线 l 下方的抛物线 C 上至少存在两 个横坐标为整数的点,只需使 AC=ka>2 即可. 整理,得 k>2a.又∵0<a≤2,∴0<2a≤4,∴k>4.
(3)直接写出一个一次函数,使其图象过点(0,5),且与反比例函 数 y=kx的图象没有公共点.
解:一次函数解析式为 y=-2x+5.(答案不唯一)
例 3 如图 2,正比例函数 y=kx 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 y=8x(x>0) 的图象交于点 A(a,4).点 B 为 x 轴正半轴上一点,过 B 作 x 轴的垂线交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于点 C,交正比例函数 的图象于点 D,连接 AC.
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大致图象可能是( )
【点拨】根据 ab<0 及正比例函数与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特点,可 以从 a>0,b<0 和 a<0,b>0 两方面分类讨论得出答案.
【答案】B
例 2 如图 1,一次函数 y=x+1 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 y=kx的图象 相交,其中一个交点的横坐标是 2.
(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类型2 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的综合应用 例 4 【2020·南安模拟·14 分】如图 3,点 A 在 x 轴正半轴上,点
B 在 y 轴正半轴上,OA=OB,点 C 的坐标为(-1,0), OA∶OC=3∶1,抛物线 y=ax2+bx+c 经过点 A、B、C, 顶点为 D.
图3
(1)求 a、b、c 的值;
的圆与直线 EF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公共点,设该圆圆心为点 G,如答图 1,
当直线 EF 在 x 轴下方与⊙G 相切时,
设切点为 K,连接 GK,则△EGK∽△EFO,
∴GOKF=EEGF,∵A(3,0),C(-1,0), ∴AC=4,G(1,0),
答图1
∴GK=12AC=2,∵直线 y=13x+n(n<0)与 x 轴交于点 E,与 y 轴交于点 F,
∴点 C 的坐标为(1,0). 设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 y=a(x-1)·(x-5),将 A(0,10)的坐标代 入解析式,得 10=5a,∴a=2, ∴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 y=2(x-1)(x-5)=2x2-12x+10.
(2)若直线 l2:y=mx+n(n≠10),求证:当 m=-2 时,l2∥l1; 证明:当 m=-2 时,直线 l2:y=-2x+n(n≠10),∵n≠10, ∴直线 l2:y=-2x+n 与直线 l1:y=-2x+10 不重合. 假设 l1 与 l2 不平行,则 l1 与 l2 必相交,设交点为 P(xP,yP), ∴yyPP= =- -22xxPP+ +n10,, 解得 n=10,与已知 n≠10 矛盾, ∴l1 与 l2 不相交,∴l2∥l1.
图1
解:将 x=2 代入 y=x+1,得 y=2+1=3,故该交点的坐标为 (2,3), 将(2,3)代入 y=kx,得 3=k2,解得 k=6,故反比例函数的解析 式为 y=6x.
(2)将一次函数 y=x+1 的图象向下平移 2 个单位长度,求平移后 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 y=kx图象的交点坐标; 解:由(1)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 y=6x①,一次函数 y=x+1 的 图象向下平移 2 个单位长度得到直线 y=x-1②,联立①②,得 yy= =x6x- ,1,解得xy==--32,或xy==23,,故交点坐标为(-2,-3)或(3, 2).
专题突破
专题五 函数的综合题 第47课时 函数之间的综合应用
目录
01 试题凝聚
02 福建4年中考聚焦
01 试题凝聚
·类型1 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综合应用 ·类型2 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的综合应用
类型1 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综合应用 例 1 若 ab<0,则正比例函数 y=ax 与反比例函数 y=bx在同一平
10
t-2 t 22+40 2-40,
∴当 t=2 2时,S△ABE+S△CEF 有最小值,最小值为 40
2-40.
2.【2020·厦门一中模拟·14 分】已知抛物线 C:y1=a(x-h)2-1, 直线 l:y2=kx-kh-1.
(1)判断命题“抛物线 C 的对称轴不可能是 y 轴”的真假,并说 明理由;
(3)①当 a=-1,m≤x≤2 时,y1≥x-3 恒成立,直接写出 m 的 取值范围; 解:m的取值范围为1≤m≤2.
②当 0<a≤2,k>0 时,若在直线 l 下方的抛物线 C 上至少存在两 个横坐标为整数的点,求 k 的取值范围.
解:如图,设抛物线 C 与直线 l 的交点为 A,B,过点 B 向直线 y=-1 作垂线,垂足为点 C. 由yy==ak(x-x-khh-)12,-1,
图2
(1)求 a 的值及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点拨】把(a,4)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可求出 a 的值,确定点 A 的坐标,进而求出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解:把 A(a,4)的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 y=8x(x>0),得 4=8a,解 得 a=2,∴A(2,4),将 A(2,4)的坐标代入 y=kx,得 4=2k, 解得 k=2, ∴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 y=2x.
解:命题为假命题.理由如下:抛物线 C 的对称轴为直线 x=h, 当 h=0 时,抛物线 C 的对称轴为 y 轴,故命题“抛物线 C 的对 称轴不可能是 y 轴”为假命题.
(2)求证:直线 l 恒过抛物线 C 的顶点; 证明:由抛物线 C 的解析式可知,抛物线 C 的顶点坐标为(h, -1), 当 x=h 时,y2=kh-kh-1=-1, ∴直线 l 恒过抛物线 C 的顶点.
(3)E 为线段 BC 上不与端点重合的点,直线 l3:y=-2x+q 过点 C 且交直线 AE 于点 F,求△ABE 与△CEF 面积之和的最小值.
解:如图, ∵直线 l3:y=-2x+q 过点 C,C(1,0), ∴0=-2×1+q,解得 q=2, ∴直线 l3 的解析式为 y=-2x+2, ∴l3∥l1,∴CF∥AB,∴∠ECF=∠ABE,∠CFE=∠BAE,
∴E(-3n,0),F(0,n),∴OF=n,EF= 10n,
∴n2=1+103nn,解得 n=2 130-1.∴若直线 EF 上有一点 H,使
∠AHC=90°,则 n 的取值范围是-2
130+1≤n≤2
10-1 3.
02 福建4年中考聚焦
1
2
1.【2020·福建·14 分】已知直线 l1:y=-2x+10 交 y 轴于点 A, 交 x 轴于点 B,二次函数的图象过 A,B 两点,交 x 轴于另 一点 C,BC=4,且对于该二次函数图象上的任意两点 P1(x1, y1),P2(x2,y2),当 x1>x2≥5 时,总有 y1>y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