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评价诗歌的观点态度

评价诗歌的观点态度


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二月二日
1,此诗作于诗人远赴四川任幕府的第三年。 2, 元亮井指代像陶渊明那样的归隐生活。 3, 亚夫营即汉将军周亚夫的细柳营,代指诗人 供职的幕府。
对于颔联,后人姚培谦评价说“无赖者 自无赖,有情者自有情,于我总无与也”。 你同意此说法吗?为什么?
评价诗歌的观点态度
[命题揭秘] 1.作者的观点态度是指诗人通过诗歌形象寄寓其中的人生感悟或生活理念 等。
2.所谓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对作者诗歌中的景物、人物、事件等的态 度进行评价,也包括对作者在诗中所表现的观点的进步性和局限性进行评价。
所谓“评价”,是指把握文中观点和 作者态度的基础上,对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作出评价。如文章的观点是否正确,认识 是否全面,论述是否透彻,感情是否健康, 对读者是否有有益的启示,在今天又什么 现实意义,等等。 有时还需要对别人的评价进行分析比 较,作出正确的判断。
3.分析诗句的含蓄意或理趣意,分析出作者的观点态度 大多古诗词的作者并不是直接地在诗中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而是通过写 景或写事含蓄地表达自己对人生、对生活、对社会现实的情感态度。 对这样的诗,鉴赏时要注意分析景物或人物的特点:把握其含蓄意或理趣 意,由此入手分析出作者的观点态度。
4.辨析用典,把握诗人的观点态度 用典,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强内容的丰富性和表达的生动性、含 蓄性,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因此,诗人往往借用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思 想感情。辨析所用典故有助于把握诗作所表达的观点态度。 古典诗词的用典是多样的,有引用点化前人语句的,有引用神话传说的, 有引用历史故事的,等等。如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词中就提到
(1)对历史进行冷静、理性的思考,表达诗人仰慕或惋惜之情。如杜牧和王 安石都写过咏项羽的诗,但由于两人对项羽的自刎都从自身的处境出发,因此, 对历史的思考,表达出来的情感显然是不一样的。 杜牧为项羽自刎而惋惜,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表达了对 生活百折不挠的态度;而王安石却感到项羽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 “江东子弟今 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表达了客观地面对现实的生活态度。 (2)把史实与现实结合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社会现实。对 这样的诗就应从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角度,分析出作者在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感 情切入点,由此去分析作者对生活的观点态度。
参考答案




(步骤一) 本诗典型地体现了李白的浪漫主义诗风,即“飘 然思不群”。 (步骤二) 首二句用借代和比喻,描绘裴十四的俊伟形象。 三四句用夸张手法,气势恢宏,境界阔大。 五六句写裴十四品格高洁,即使金高南山也难让 他一顾,想象奇特。 末二句“飘若浮云”表现其飘逸脱俗的气质。
难题也能拿分
示例
金 陵 晚 望
晚唐 高蟾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诗歌写到了“伤心”,诗人为什么伤心?
金陵城曾在日暮的景色伴着浮动的云,也在秋声里陪着落日。 这世上有无数的丹青圣手,可都画不出内心的伤感。
参考答案 (步骤一) 诗人为唐朝的衰的萧条衰败,继而生出一 片伤心之情。
2.把握诗的情感,领悟作者的观点态度 诗饱含着作者的情感,或愉悦欢快,或沉痛哀伤,或赞美仰慕,或豪迈闲 适,但不管是哪一种情感都隐含着作者对生活、对社会、对人生的观点与态度。 因此,读诗要把握诗情,把握了诗情,才能走进作者的心灵,才能正确地 领悟作者的观点态度。如怀古咏史诗,从情感的表现方式上来说,大致上就有 两种:
了孙权、刘裕、刘义隆、廉颇等历史人物及他们的故事,借以曲折地表明了自 己对时事的看法,表达了自己的理想抱负和壮志难酬的感叹。
5.涵泳诗的意境,把握诗人的观点态度 诗的主旨是通过一组组的意境来构成的。因此,体味涵泳诗的意境,有助 于我们把握诗作的观点态度。诗作的意境可以从诗的意象组合、色彩组合等来 表现。
P57 对点攻关 第1题
赠裴十四 李白 朝见裴叔则,朗如行玉山。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身骑白鼋yuan不敢度,金高南山买君顾。 徘徊六合无相知,飘若浮云且西去。
杜甫评价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 不群”,试结合本诗分析杜甫这样评价的 缘由。
翻译

见君如见晋人裴叔则,如行玉山之上,朗 然照人。君之胸怀之阔大,如黄河落天, 直入东海,当纳入其间矣;君之浩瀚,即 使是河伯也不敢骑白鼋冒然横渡;君之高 大,即使是金高南山买君一顾,也是值得 的。君徘徊于六合之中,而无相知之人, 如今看天上的浮云,即将飘然西去矣。[2]
答题要求

1整体把握:不断章取义,要结合全诗 2观点客观:不绝对化 3因诗论诗:不套用某首诗的评价
[解题攻略] 正确评价作者观点态度的五个角度 1.了解诗歌创作的特定背景,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 诗是现实生活的写照,一首诗的形成总是与作者对特定历史事实的感悟有 关(所不同的是其表现方式的差异)。 诗中所表现出来的作者对社会、对生活中的某人、某事或某种现象的或褒 或贬,或肯定或否定,或赞美或嘲讽总是带有时代的烙印。 因此,评价诗中作者的观点态度,应尽可能多地联系诗歌创作的特定背景, 结合诗的内容进行全面分析。
翻译




二月二日这一天春游到江上,春风和畅 阳光送暖乐曲悠扬。 花蕊如须柳芽如眼婀娜多姿,紫蝶黄蜂 盘旋飞舞情意更长。 客居万里之外常思回归故里,柳伶郑处 供职已有三年时光。 江上的新滩不理解我的心意,风吹雨打 屋檐似的哗哗作响。
常见设问方式
1-----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谈谈你的看法。 2诗人对-----事件的评价客观吗?你是怎样 理解的? 3这首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结 合诗句予以简析。
答题步骤


第一步,明确表明你的观点。 第二步,结合诗句进行分析,找到原 诗中能支持自己观点的地方阐述理由。 分析要紧扣观点,前后呼应,思路清 晰。 (第三步,指出局限性或进步性,予 以评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