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隐喻自己怀才不遇,不胜悲凄;
《竹石》 郑變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三)刚正不阿、正直不屈、不怕挫折打击
二、咏物诗中常见的手法
1 、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常用 比喻、象征、拟人、对比。 2、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 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一)厌恶官场、热爱自然
清新洗练等。
一草一木总关情
[咏物诗]
一、咏物诗中的思想情感 卜算子· 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一)表达自己高尚的节操,不同流合污;
卜算子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 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 栖,寂寞沙洲冷。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四)表现了征人的怨恨和厌战情绪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五)描写奇丽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壮阔的边塞风光。
三、边塞诗中常见的手法
融情入景、以景衬情、对比、虚 实结合、用典等
(一)抒发报效国 家渴望建功立业的 豪情。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 受降城处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二)抒发将士们思乡念亲的乡愁。 《陇西行》陈 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三)反映了唐代长期的边塞战争 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
古代诗歌鉴赏——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
者的观点态度
考纲解读
1.考点要求
考查角度 分析诗歌的内容,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 把握作者寄寓的感 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情 2.解读考点 本考点可以细化为三个方面: 考纲要求
评价古代诗歌的 思想内容
古代诗歌中常见题材
一、山水诗 三、边塞诗 五、思乡诗 七、闺怨诗 二、咏物诗 四、咏史诗 六、送别诗
四、边塞诗中常见的语言风格
雄奇奔放、慷慨悲凉
古今多少兴亡事 [咏史怀古诗鉴赏]
点击概念
咏史诗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 史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 时事的诗歌。 怀古诗是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 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的诗。
方若虚云:“怀古者,见古迹,思古人。其事无他,兴亡 贤愚而己。” 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水田园诗
山水诗主要以山水作 为描写和抒发感情的对象。 描写自然风光为主。
田园诗多以田园风光为题 材。主要是描写农村生活、农 夫和农耕。
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南朝 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 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 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
建等。
一、山水田园诗中的思想情感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江东子弟今虽在,
肯与君王卷土来? (五)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的思考评价。
二、咏史怀古诗中常见的手法
用典、双关、借古讽今、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虚实结合,对比、反衬。
三、咏史怀古诗中常见的语言风格
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思想大 多沉重,感情基调苍劲悲凉。
何人不起故园情 [思乡怀人诗]
知识拓展:
凭吊历史遗迹
怀古咏史诗
凭吊历史人物 凭吊历史事件
一、咏史怀古诗中的思想情感
凭吊历史遗迹
越中览古
李白
.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一)吊古伤今,感叹人事的变化, 盛衰的无常。
凭吊历史人物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 映阶碧草自春色, 三顾频繁天下计, 出师未捷身先死, 杜甫 锦官城外柏森森。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两朝开济老臣心。 长使英雄泪满襟。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诗中描写了一个失意宫女的孤独生活和凄凉心情。宫女那种哀 怨与期望相交织的复杂感情见于言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 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
闺怨诗思想感情之三:表现对丈夫的关切、牵挂 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春闺梦里人。
闺中女子不知征人已战死,仍然在梦中想见已成白骨的丈夫, 还在梦境中盼望他早日回来团聚,控诉了战争的罪恶。
闺怨诗思想感情之四:表现闺中人的寂寞、冷清 秋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二、山水田园诗中常见的手法
(1)写景: 1、运用各种修辞:比喻、拟人、借代等; 2、运用描写技巧:白描、动静、虚实、点面、 正侧、俯仰、远近、高低、明暗、渲染; (2)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乐景写哀、 哀景写乐)、以景结情等。 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
三、山水田园诗中常见的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 清新自然 质朴自然
送沈子福之江东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 罟师荡桨向临圻。 唯有相思似春色, 江南江北送君归。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 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 天涯一望断人肠。
(二)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
别董大
高适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千里黄云白日曛,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北风吹雁雪纷纷。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莫愁前路无知己,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天下谁人不识君。 (三)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
送别诗的特征
季节 送别
时间
地点
路口、 驿站、 码头等
景物
杨柳、 月亮、 酒等
秋季 清晨 或春季 或傍晚
古人送别的习俗 ①折柳送别 ②饮酒饯别 ③唱歌送别
一、送别诗中的情感
饯别王十一南游 刘长卿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 (一)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
三、送别诗语言风格
旷达刚健,乐观向上、哀婉、凄凉
悔教夫婿觅封侯 [闺怨诗]
闺中人的身份
宦妇(官太太) 商妇 征人妇 宫妇 游子妇

……
一、产生原因
皇权无上恩无常 男尊女卑夫为纲 别离迟暮源征商
闺怨诗思想感情之一:表现闺中女子的后悔、 怨恨
闺怨 唐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
春日凝妆上翠楼。
山居秋暝 (唐) 王 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二)向往隐逸,追求自然生活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三)悠然闲适之情
《春怨》(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闺 中 怀 人 之 忧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征 人 思 乡 之 闷
二、思乡怀人诗中常见的手法 常用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衬托(乐景 衬哀情)、对比、联想想象(想象家人想自己 的情景)、从对方入笔。
三、思乡怀人诗中常见的语言风格 缠绵悱恻,含蓄委婉,悲凉凄怆
欢聚离散皆是缘 [送别诗]
鉴赏要点
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 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 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 还常常写诗送给行者,或留给居者,所以,表 达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主题。 送别诗一般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 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四)表明自己的心志
小结:古代送别诗一般表达对友人的留恋、
关怀,或对友人的宽慰,对友人的劝勉,表 达自己的志节,依依不舍,分别后自己的孤 寂、惆怅、落寞。
二、送别诗中常用的艺术手法
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寓情、虚实结合 比喻等
考点解读
古代文人因为在外做官,或游学赶考, 或征战在外等原因,长久寄居他乡,加之 交通、通信极其不便及其他的一些主客观 因素的影响,常常情不自禁地抒发自己的 羁旅愁绪、乡情乡思来表达自己的孤独寂 寞或对亲人的思念,我们统统称之为思乡 怀人诗。
一. 常见的思想内容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 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 天涯。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
三、咏物诗中常见的语言风格
含蓄委婉
古来征战几人回
[边塞征战诗]
边塞诗派: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 一个以反映唐朝边界战争生活为主要内 容的诗歌流派。 代表作家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等诗人。
【边塞诗中常见意象】 金河、玉(门)关、青冢、轮台、龟兹、 黄河、黑山、楼兰、羌笛、阴山、孤城、 疆场、沙场、燕山、匈奴、无定河、塞下、 狼烟、瀚海、凉州、长城、受降城、单于、 吐谷浑、胡笳、胡、羌、羯、夷、李广 (飞将军)、龙城、烽火、金鼓旌旗、羽 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夜郎、长云秋 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等
一、边塞诗最能体现国运兴衰
盛唐: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王维)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