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主备人:黄艳丽【学习目标】1.熟悉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类型及其鉴赏术语;2.掌握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解题思路和答题步骤。
【学习重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
【学习难点】准确全面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
【学习过程】一、考点阐释语文学科《考试说明》对古代诗歌阅读要求有两点:①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二、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一)把握诗歌思想内容的“五看”:一看标题;二看作者;三看注释;四看问题;五看内容(寻诗眼、品意象)(二)古典诗词常见的内容忧国忧民、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思、别恨离愁、昔胜今衰、沧海桑田的变化等。
①送别诗例:《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别董大》(高适)《赠汪伦》(李白)特征(意象):文题(送、赠、别等),柳,酒,歌,船,长亭短亭,灞陵亭(灞桥),南浦等。
主要内容:离情别恨深情厚谊激励劝勉②爱情诗例:《雨霖铃寒蝉凄切》(柳永)《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一剪梅红藕香残》(李清照)《锦瑟》(李商隐)特征(意象):青鸟、鸿雁、燕子、鸳鸯、桃花、红豆等。
主要内容:绵绵思念款款深情离情别恨③哲理诗例:《题西林壁》(苏轼)《观书有感》(朱熹)等特征:宋诗议理较多。
主要内容:从现象到本质,反映一定的人生哲理。
④边塞诗例:《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凉州词》(王之涣)《出塞》(王昌龄)等特征(意象):边关、玉门关、羌笛、胡人、胡马、黄河、长城、明月、阴山、黑山等。
主要内容:边塞风光、奋勇杀敌、誓死卫国、征人愁怨、思乡思亲、同情批驳⑤田园山水诗特征(意象):高山、流水、明月、清风、农家风光、山间胜景等。
主要内容:宁静、闲适、恬淡、农家乐(丰收喜悦)、隐逸情怀等。
⑥行旅诗特征(意象):驿道、征铎、马、船(舟)、杜鹃、鸿雁、客、浮萍、飞蓬等。
主要内容:旅途艰辛漂泊无依浪迹天涯归期遥遥孤独彷徨思乡思亲⑦咏史诗(怀古诗)特征:古迹、古人主要内容:借古讽(喻、伤)今,盛衰无常,物是人非,壮志未酬等。
⑧咏物诗特征(意象):松、竹、梅、菊、蝉、蜂等。
主要内容:托物言志,以中心物象的本质特征,寄寓诗人的情怀。
⑨其它题材:闺怨诗、题画诗、爱国诗等(三)古代诗歌的内容情感,主要有:(1)忧国伤时(卫国戍边、建功立业的渴望,报国无门的忧愤,国破家亡的“黍离之悲”,收复失地的渴求与喜悦等)(2)民间疾苦(百姓被盘剥之苦、战争徭役之苦、税赋劳作之苦等)(3)思乡怀人(思念亲人、思念故乡、征战不归、身不由己、天涯羁旅之愁、)(4)怀古咏史(缅怀前贤、评判历史、借古鉴今、昔盛今衰的感慨、抨击统治者不念国家安危和昏聩残暴等)(5)山水田园(常借助对美丽清新的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或对宁静和平生活的向往,或流露隐逸避世之情,或展示大自然的美好情趣,或寄托人生的理想等)(6)边塞军旅(抒发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或状写边塞戍边生活的单调艰辛、或表现连年征战的残酷、或反映对帝王黩武开边的不满,或抒发对将军贪功启衅的冤情,或描摹边地绝域的奇异风光和独特的民风民俗等)(7)赠友送别(或依依惜别的留恋,或情深意长的劝勉,或坦诚自己的心志,或表达潇洒豁达的人生态度等)(8)咏物言志(常运用象征、托物言志等手法,表达悠然闲适、不慕富贵、坚贞不屈、不媚世俗、乐观豁达、高洁脱俗、豪放粗狂等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
)(9)爱情婚姻(或表达对恋人的挚爱,或抒写对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的追求,或倾泻对负心人的怨恨,或抒发两地相思之苦,或揭露控诉扼杀自由爱情婚姻的罪恶等)(10)宫怨类(主要抒发宫女们宫廷生活的哀怨:或抒写孤独寂寞、君恩失宠、流落异域的哀怨,或慨叹深宫花落、韶光易逝、美人迟暮,或描写长夜难眠、漏尽灯残、愁重如山的悲凉处境,或悲叹见花落而自伤、看子结而自哀的薄命等)三、考题探究:角度一:概括诗歌的内容主旨【考向探究】诗歌的内容是指诗歌中描写的物、人、事的总和,是诗歌赖以表现作者情感和作者观点的关键,分析诗歌的内容要结合诗歌中的意象、事物、人物、事件等因素,综合关照,这样才能顺利地解读诗歌,体味作者的创作意图。
【真题试做】(2015 广东卷)10、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早过大通驿①查慎行夙雾才醒后,朝阳未吐间。
翠烟遥辨市,红树忽移湾。
风软一江水,云清九子山。
画家浓淡意,斟酌在荆关②。
注:①大通驿:在安徽铜陵,大通河由此入长江,作者乘船途经此地。
②荆关:五代后梁画家荆浩、关仝,二人擅长山水画。
(2)诗题的“过”字在诗句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过”即指“经过”、“路过”,诗中通过前三联的时间、景物的变化,移步换景,展现出作者清晨乘舟江上,经过大通驿时的轻松畅快的心情。
首联写晨雾未散,朝阳未升,眼前一片迷蒙。
颔联写江雾散去,远处的市镇依稀可辨,转眼移过了水湾。
颈联江风拂面,云朵飘过在九子山间,写出了行舟之快。
全诗通过作者在行舟之上,遥看岸上景物变化,体现出“过”之意。
(解释1分,赏析各联1分)【备考锦囊】(一)常见的设问方式有:1、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2、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分别写了什么内容?3、请给这首诗某几句拟一个标题(二)答题步骤第一步,确定诗歌体裁,如怀古咏史诗、咏物抒怀诗、边塞征戍诗、山水田园诗等。
第二步,具体分析所涉及诗句分别写了什么、概述内容,作答形式是“XX句(联)写了XXX”第三步,揭示诗歌主旨或诗人的思想感情。
【巩固练习】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淮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清朝·郑板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注】①郑板桥:清代诗人,画家,书法家。
作画题诗时任山东淮县县令。
②年伯:古时称同榜考取的人为同年;对同年的父亲或父亲的同年称年伯。
包大中丞括,包括,曾任山东布政使,署理巡抚;大,表尊敬。
问:试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参考答案】(步骤一)这是一首忧国伤时之作。
(步骤二)“一枝一叶”原指竹子的枝叶,在风中“萧萧”而动,紧扣了“画竹”的画面,又紧扣了“卧听”的诗面,同时它比喻发生在老百姓中点滴小事。
他直言不讳地指出,作为地方官应该对老百姓的“一枝一叶”都要加以关心。
(步骤三)表现了诗人对民间疾苦的真切关怀和同情。
2、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水仙子咏江南张养浩一江烟火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
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爱杀江南。
[注]飐zhǎn,风吹使颤动。
问:这首元曲的主旨是“爱杀江南”,请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现这一主旨的。
【参考答案】作者是从两个方面表现这一主旨的。
①美丽的自然景观:“一江烟火照晴岚”,写出了强烈阳光照射下,水气蒸腾,江上烟波与岸上山岚相映生辉的景象。
流水生烟,山岚耸翠,沙鸥在舞,芰荷恬淡,宁静之中显出一派生机。
②江南的繁华富庶(或“人文景观”“市井景观”):“接画檐”写出了当地的富裕,人口的稠密,“十里珠帘”“画船儿”“酒旗儿”写出了市井的繁华热闹。
3、(2014 天津卷)14. 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
〔8分)暮春[宋]黄庚芳事阑珊三月时,春愁惟有落花知。
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
暮春山间【宋]黄公度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
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1)《暮春》一诗,春之“暮”体现在何处?(2分)(1)两首诗都写了暮春之景,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4分)【参考答案】(1)体现在三月花凋谢,柳絮飘飞,东风吹和子规啼叫上。
(3)《暮春》通过写落花、柳绵、斜阳、子规等暮春意象,表达了伤春之愁、流年之叹;《暮春山间》写作者缓步春山所见,描绘了一幅幽美的暮春景象,表现了作者的闲适之情。
角度二: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考向探究】鉴赏思想感情,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价其深层内涵;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感情,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
真题试做:(2015 全国新课标卷Ⅰ)阅读下列这首唐诗,完成8-9题发临洮将赴北亭留别①岑参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
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问: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参考答案】尾联表达了作者思乡的思想感情。
对全诗的抒发有点染和升华的作用。
报效祖国当然不能因为距离遥远、环境恶劣而有所报怨,但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却难以控制。
【备考锦囊】(一)提问方式:1、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3、表现了怎样的情趣?诗歌的主旨是什么?4、关于……一诗表达的内容(或情感),有人认为是……,有人认为是……,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呢?请简要说说理由。
(二)答题步骤第一步,根据诗句描述内容,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具体写了什么。
第二步,揭示情感。
采用的作答形式是“描写了……抒发了……”(三)规范答题的常用格式①抒发……的思想感情②反映……的社会现实③表现……的情趣④寄托……的情怀⑤表达……的追求⑥流露……的倾向⑦发出……的感慨⑧袒露……的心迹【巩固训练】1、(2014 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周晋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
尽长无侣。
自对黄鹂语。
絮影蘋香,春在无人处。
移舟去。
未成新句。
一砚梨花雨。
问:此词写春,有人读出了愁,有人读出了喜,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
(6分)【答案一】此词主要表达了春色恼人的孤独悯怅之感。
上片抒发了“卷帘放愁愁仍在“的无奈、缺少诗朋酒侣而自对鸟语的寂寞之情,下片抒发了大好春光无人欣赏的惋惜、吟诗而未成的遗憾、梨花飘落如雨的惆怅之情。
【答案二】此词主要表达了春景无限的欣悦自得之情。
上片抒发了卷帘放去春愁的畅快、虽无友人却独时鸟语的悠然之情,下片抒发了飘飘絮影脉脉蘋香春在无人赴的惊喜、梨花飘落如雨诗意盎然的沉醉之情。
2、(2009年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岳飞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到而今、铁骑满效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
民安在?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问: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却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情感有何变化?4分【参考答案】由开头对昔盛今衰的悲慨,对外入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统治阶层奢侈误国的隐隐痛心,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转到想象中“提锐旅”“清河洛”之后再登黄鹤楼的舒畅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