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研究意义
研究意义主要包括两方面: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理论意义:
关于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影响、作用的研究数不胜数,如任务型教学模式、ppp模式、pwp模式、近期盛行的导学案模式等。
课外阅读与英语课堂阅读教学相关的研究也逐渐多了起来。
虽然已有研究都提到了课外阅读的优点以及如何促进课堂教学,但没提及到课堂内分享。
如今,分享是我们时代的主题,并且该模式也遵循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所以笔者选择课外进行阅读后,再到课堂内分享,通过此环节、此活动来提高学生对阅读理解的准确性。
将课外阅读、课内分享有机结合,课外阅读对阅读理解准确性的影响是创新之处。
并且将此教学模式应用到边疆边远山区的高中英语阅读课堂中的研究很少,为此,笔者将此模式进行研究并应用到本校的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是非常有意义的,相信对师生和学校都有利。
其主要贡献是实验、研究课外阅读、课内分享的阅读教学模式对阅读理解准确性的影响,有积极影响便可以利用到现在的英语阅读课堂中,推广至全校英语教研组,直至县区英语组。
若效果不明显,便可以在此探讨、研究如何让它起到积极作用,如何让该模式的教学效果最大化。
2.实践意义:
本研究将“课外阅读、课内分享”,“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教学步骤和阅读分享授课模式应用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新视角。
除此之外,它还有具体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1)云南省在2010年秋季全面启动了高中新课程实验。
本课题针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对云南省某中学展开调查,进行研究。
此所中学是云南省边疆的一所普通完全中学、学校的英语成绩相对薄弱,对该中学的教学实践研究有指导作用;也会对其它学校的英语教学起示范作用或具有借鉴与实践指导意义。
(2)本研究可为进行教学系统教学模式研究、实验研究,新课改理念的贯彻、执行和任务型语言教学理论的研究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3)为研究对象学校的师生提供帮助和指导:帮助教师改变授课模式,并应用课外阅读、课内分享教学模式授课;学生利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进行阅读学习能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最终提高阅读能力,对课堂阅读教与学起到改善和促进作用。
1.3研究目的
通过使用“课外阅读—课内分享”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英语阅读理解准确性和激发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以及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分享的品质。
在该教学模式中,课外阅读培养了同学们的阅读兴趣,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在分享前,同学们已经合作探究、交流总结,培养了同学们的合作精神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堂上分享时,其他同学可以聆听到很多故事或新闻、消息并学到很多新词、短语或优美句子。
同时,锻炼了上台演讲、作报告同学的胆量、增强他们的表达能力、交际能力;使他们更加自信、越来越喜欢阅读。
不容忽视的一点就是通过这样的阅读教学方式,同学们的阅读兴趣增加了,读的书越来越多,日积月累,逐渐地阅读能力增强,做阅读理解能力也提高了;同时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