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word版)五年级写人文章阅读

(完整word版)五年级写人文章阅读

3.29写人文章阅读一.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体会人物的个性和品质。

人物的外貌包括容貌、神情、体态、衣着等,往往能反映人物的个性和内心的活动。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也不动,好似一尊塑像。

他浑身都落满了雪,可以看出镇定、自然的神情,却一时无法辨认面目,半截带纸卷的旱烟还夹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烟火已被风雪打熄。

他微微向前伸出手来,好像要向战友借火。

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丰碑》)二.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内心世界。

1.“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最能展示人物的性格和内心。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记得七八岁的时候,我写了第一首诗。

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

我既腼腆又得意扬扬,点头告诉她这首诗确实是我写的。

她高兴得再次拥抱了我。

“妈妈,爸爸下午什么时候回来?”我红着脸问。

我有点迫不及待,想立刻让父亲看看我写的诗。

“他晚上七点钟回来。

”母亲摸着我的脑袋,笑着说。

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等待父亲回来。

我用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地重新誊了一遍,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上描上一圈花边。

将近七点钟的时候,我悄悄走进饭厅,满怀信心地把它放在餐桌父亲的位置上。

我的父亲。

他是一家影片公司的重要人物,写过好多剧本。

他一定会比母亲更加赞赏我这首精彩的诗。

快到八点钟的时,父亲终于推门而入了。

他进了饭厅,目光被餐桌上的那首诗吸引住了。

我紧张极了。

“这是什么?”他伸手拿起了我的诗。

“亲爱的,发生了一件美妙的事。

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母亲上前说道。

“对不起,我自己会判断的。

”父亲开始读诗。

我把头埋得低低的。

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几个小时。

“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

”父亲把诗扔回原处。

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

“亲爱的,我真不懂你这是什么意思!”母亲嚷道,“这不是在你的公司里。

巴迪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

他需要鼓励。

”“我不明白,”父亲并不退让,“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我再也受不了了。

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

饭厅里,父母还在为那首诗争吵着。

几年后,当我再拿起那首诗,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

那的确是一首相当糟糕的诗。

不过母亲还是一如既往地鼓励我。

因此我还一直在写作。

有一次我鼓起勇气给父亲看一篇我新写的短篇小说。

“写得不怎么样,但还不是毫无希望。

”根据父亲的批语,我学着进行修改,那时我还未满十二岁。

现在,我已经有了很多作品,出版了一部部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

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

我有个慈详的母亲,她常常对我说:“巴迪,这是你写的吗?精彩极了!”我还有个严厉的父亲,他总是皱着眉头,说:“这个糟糕透了。

”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源泉。

但是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

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这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

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2.动作描写同样能直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思想品质。

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揍了我一顿。

这个礼拜,老板娘叫我收拾一条青鱼,我从尾巴上弄起,她就捞起那条青鱼,拿鱼嘴直戳我的脸。

伙计们捉弄我,他们打发我上酒店去打酒,要我偷老板的黄瓜,老板随手捞起个东西就打我。

(《凡卡》)3.人物的心理活动直接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往往靠心理描写来突出一个鲜活生动的人物个性。

我的心绷的紧紧的。

这怎么忍受得呢?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起来。

我不敢朝他那儿看,不忍眼巴巴地看着我的战友被活活烧死。

但是我忍不住看,我盼望出现什么奇迹——火突然间熄灭。

我的心像刀绞一般,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

(我的战友邱少云》)三.通过典型事例,分析人物特点,把握文章内容。

刻画人物,离不开典型事例,只有把人物放到典型的事件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思想品质、内心世界才能充分的表现出来。

这个事例可以是一件,也可以是几件。

第二日,我便要他捕鸟。

他说:“这不能。

须大雪下了才好,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

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我于是又很盼望下雪。

闰土又对我说:“现在太冷,你夏天到我们这里来。

我们日里到海边捡贝壳去,红的绿的都有,鬼见怕也有,观音手也有。

晚上我和爹管西瓜去,你也去。

”“管贼吗?”“不是。

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

要管的是獾猪,刺猬,猹。

月亮地下,你听,啦啦地响了,猹在咬瓜了。

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不知道——只是无端地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它不咬人吗?”“有胡叉呢。

走到了,看见猹了,你便刺。

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来,反从胯下窜了。

它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我们沙地里,潮汛要来的时候,就有许多跳鱼儿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两个脚……”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少年闰土》)四.体会自然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在写人类文章中,离不开景物与环境描写,但二者不是被写主体,只是起到辅助作用。

具体说来,景物环境描写有以下几个作用:1.渲染故事气氛。

作者往往用生动的自然环境描写,来创造故事的特定氛围,从而增强故事的真实性。

“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

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

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丰碑》)2.烘托人物形象。

环境本是为人物活动提供一个场合和背景的,故而自然环境的描写,往往是为了塑造人物服务的。

也就是说,作家为了表现人物丰富的心境、复杂的性格,往往要为人物设置多种不同的自然环境,用以“刺激”人物,以记录其种种行为,从而显露其性格。

“风更狂了,雪更大了。

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丰碑》)3.推动情节发展。

情节发展与环境描写往往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环境描写要以情节为依据,情节发展离不开环境描写。

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从小说标题就可以看出,对于风雪的描写,自应是自然环境描写的重点。

作品中对风雪的描写,虽然着墨不多,但却是给人一种“风大雪紧”的印象;更重要的是,由于风雪的变化也层层推动着情节的发展。

正因为风大雪紧,林冲才要喝酒御寒,才会在沽酒途中见到山神庙;正因为风大雪紧,草厅才被摇撼、压倒,林冲才被迫到山神庙安身;正因为风大雪紧,林冲进了山神庙,才用巨石顶住大门……直到暗中听到仇人陆谦等人的谈话,林冲才奋起杀敌复仇,在性格上出现了质的飞跃。

五.分析写作目的,深化认识理解。

写人的文章都是通过一件事或者几件事表现人物的。

有的是表现人物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有的则是反映人物某几个方面的特征。

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具体内容进行具体的分析。

在理清段落层次的基础上,要深刻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热点题型: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解题意;文章的结构分析;续文;分析表达等。

※答题技巧:1.分析写作目的,正确归纳中心思想。

写人的文章一般都是通过一件或几件事表现人物特征的。

如:“文章分为哪几个段落?文章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我们可以用下列形式表述:“本文通过继续(描述)……表达了(歌颂了)……”对中心思想的总结概括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是进一步明确任务形象的有效途径。

2.抓住人物言行举止,体会人物个性品质。

主要考察大家对于这类文章人物品格的把握,通过抓人物细节,来体会人物的个性特点。

如“文中的他(她)是个怎样的人?”“这句话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做这类题目要求同学们认真读文章,抓住文章中对人物的刻画,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3.我们可以采用设问法来理解文章,也就是问自己三个问题:1)这篇文章记叙了几个什么样的事件?2)这几件事表明了人物具有什么样的性格?3)从人物的这些性格特征上面我们获得了什么启发,明白了什么道理?*随堂训练不畏沙俄的杨儒一月是俄国最冷的季节,尖厉的寒风夹(jiā jiá)着冰粒在空肆虐。

这时,驻俄清使杨儒正同沙俄财政大臣维特、外交大臣拉姆斯道夫在彼得堡展开一场针锋相对的斗争。

沙俄趁八国联军入侵,派兵侵占了东三省,逼迫清政府签订出卖东北的条约。

清政府任拿杨儒为谈判代表,并电令杨儒:签约与否由你根据情况“自行决断”。

维特得知签约的关键只在杨儒身上,便对他软硬兼施,逼迫他签字。

杨儒据理力争,驳(bó bō)倒了维特一个个缪论。

维特碰了钉子,装着笑脸,又来诱骗,说:“您不签字,想必是怕贵国政府以后加罪于您。

这您不用一心,如果将来发生这个情况,我们俄国一定出面干涉(shē shè),加以保护。

”杨儒沉下脸,严正地说:“我是中国官员,为什么要俄国保护?这未免太不要脸了。

”正相持不下,卖国贼李鸿章受俄国贿赂,发电报给杨儒,说:“势处万难,不得不允,请酌情画押,勿误。

”杨儒接了电报,气得浑身发抖,说:“我是全权大使,决不做卖国大使。

”拉姆斯道夫看见杨儒不签字,蛮横(hénɡ hènɡ)地吼道:“给你十五天期限,到时不签字,谈判破裂,一切后果均由中国方面负责。

”说完,扬长而去。

沙俄强迫签字的消息传到国内,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义愤,纷纷举行抗议集会。

英日等国出于稳中有降自的私心,也反对清政府签字。

迫于内外压力,清政府终于作出了拒签条约的决定。

杨儒接到这份电报,兴奋万分,带病坐上马车,冒着风雪,前支通知沙俄外交部。

暴风雪扑向马车,杨儒昂首挺胸地坐在车上,嘴角浮着胜利的微笑。

1、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请用“~~~~”画出文中两处描写天气的语句,说说这两次天气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3、沙俄为了让杨儒签字,软硬兼施。

请在文中找出他们对杨儒威逼处诱的语句,用“”画出来。

4、沙俄的邪恶目的没有达到,除了杨儒的努力,最主要还有谁的功劳呢?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英日等国的压力B. 中国人民的抗议集会C. 内外的压力D. 李鸿章的电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