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9 写人文章阅读一.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体会人物的个性和品质。
人物的外貌包括容貌、神情、体态、衣着等,往往能反映人物的个性和内心 的活动。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 倚靠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坐着, 一动也不动,好似一尊塑像。
他浑身 都落满了雪,可以看出镇定、自然的神情,却一时无法辨认面目, 半截带纸卷的旱烟还夹在 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烟火已被风雪打熄。
他微微向前伸出手来, 好像要向战友借火。
单薄 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丰碑》)二.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内 心世界。
1. “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最能展示人物的性格和内心。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记得七八岁的时候,我写了第一首诗。
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 “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 ”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
我既腼腆又得意扬扬,点头告诉她这首诗确实是我写的。
她高兴得再次拥抱了我。
“妈妈,爸爸下午什么时候回来?” 我红着脸问。
我有点迫不及待,想立刻让父亲看看 我写的诗。
“他晚上七点钟回来。
”母亲摸着我的脑袋,笑着说。
“亲爱的,发生了一件美妙的事。
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母亲上前说道。
“对不起,我自己会判断的。
”父亲开始读诗。
我把头埋得低低的。
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几个小时。
“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
”父亲把诗扔回原处。
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
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等待父亲回来。
了一遍,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上描上一圈花边。
怀信心地把它放在餐桌父亲的位置上。
我的父亲。
他是一家影片公司的重要人物, 这首精彩的诗。
快到八点钟的时, 父亲终于推门而入了。
我紧张极了。
“这是什么?”他伸手拿起了我的诗。
我用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地重新誊 将近七点钟的时候, 我悄悄走进饭厅,满 写过好多剧本。
他一定会比母亲更加赞赏我 他进了饭厅, 目光被餐桌上的那首诗吸引住了。
“亲爱的, 我真不懂你这是什么意思! ”母亲嚷道,“这不是在你的公司里。
巴迪还是个 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
他需要鼓励。
”“我不明白, ”父亲并不退让, “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 我再也受不了了。
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
饭厅里,父 母还在为那首诗争吵着。
几年后,当我再拿起那首诗,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
那的确是一首相当糟糕的诗。
不写的短篇小说。
“写得不怎么样,但还不是毫无希望。
那时我还未满十二岁。
现在, 我已经有了很多作品,出版了一部部小说、 当初是多么幸运。
我有个慈详的母亲,她常常对我说: 我还有个严厉的父亲,他总是皱着眉头,说: “这个糟糕透了。
”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 每一个人, 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 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源泉。
但是仅有这个是不全 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
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 “小 心,注意,总结,提高。
”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这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 “精彩极了” ,“糟糕透 了”; “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
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 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我从心底里知道, “精彩极了”也好, “糟糕透了”也好, 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2. 动作描写同样能直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思想品质。
老板揪着我的头发, 把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揍了我一顿。
这个礼拜, 老板娘叫我收拾 一条青鱼,我从尾巴上弄起,她就捞起那条青鱼,拿鱼嘴直戳我的脸。
伙计们捉弄我,他们 打发我上酒店去打酒,要我偷老板的黄瓜,老板随手捞起个东西就打我。
(《凡卡》)3. 人物的心理活动直接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往往靠心理描写来突出一个鲜 活生动的人物个性。
我的心绷的紧紧的。
这怎么忍受得呢?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 叫起来。
我不敢朝他那儿看,不忍眼巴巴地看着我的战友被活活烧死。
但是我忍不住看,我 盼望出现什么奇迹——火突然间熄灭。
我的心像刀绞一般,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
(我的战友邱少云》) 三.通过典型事例,分析人物特点,把握文章内容。
刻画人物,离不开典型事例,只有把人物放到典型的事件中,人物的性格 特点、思想品质、内心世界才能充分的表现出来。
这个事例可以是一件,也可 以是几件。
第二日,我便要他捕鸟。
他说: “这不能。
须大雪下了才好,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 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 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 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过母亲还是一如既往地鼓励我。
因此我还一直在写作。
有一次我鼓起勇气给父亲看一篇我新根据父亲的批语,我学着进行修改, 戏剧和电影剧本。
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巴迪,这是你写的吗?精彩极了!竹匾下了。
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 我于是又很盼望下雪。
闰土又对我说:“现在太冷,你夏天到我们这里来。
我们日里到海边捡贝壳去,红的绿的都有,鬼见怕也有,观音手也有。
晚上我和爹管西瓜去,你也去。
”“管贼吗?”“不是。
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
要管的是獾猪,刺猬,猹。
月亮地下,你听,啦啦地响了,猹在咬瓜了。
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不知道——只是无端地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它不咬人吗?”“有胡叉呢。
走到了,看见猹了,你便刺。
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来,反从胯下窜了。
它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我们沙地里,潮汛要来的时候,就有许多跳鱼儿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两个脚……”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少年闰土》)四.体会自然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在写人类文章中,离不开景物与环境描写,但二者不是被写主体,只是起到辅助作用。
具体说来,景物环境描写有以下几个作用:1. 渲染故事气氛。
作者往往用生动的自然环境描写,来创造故事的特定氛围,从而增强故事的真实性。
“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
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
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丰碑》)2. 烘托人物形象。
环境本是为人物活动提供一个场合和背景的,故而自然环境的描写,往往是为了塑造人物服务的。
也就是说,作家为了表现人物丰富的心境、复杂的性格,往往要为人物设置多种不同的自然环境,用以“刺激”人物,以记录其种种行为,从而显露其性格。
风更狂了,雪更大了。
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丰碑》)3. 推动情节发展。
情节发展与环境描写往往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环境描写要以情节为依据,情节发展离不开环境描写。
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从小说标题就可以看出,对于风雪的描写,自应是自然环境描写的重点。
作品中对风雪的描写,虽然着墨不多,但却是给人一种“风大雪紧”的印象;更重要的是,由于风雪的变化也层层推动着情节的发展。
正因为风大雪紧,林冲才要喝酒御寒,才会在沽酒途中见到山神庙;正因为风大雪紧,草厅才被摇撼、压倒,林冲才被迫到山神庙安身;正因为风大雪紧,林冲进了山神庙,才用巨石顶住大门……直到暗中听到仇人陆谦等人的谈话,林冲才奋起杀敌复仇,在性格上出现了质的飞跃。
五.分析写作目的,深化认识理解。
写人的文章都是通过一件事或者几件事表现人物的。
有的是表现人物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有的则是反映人物某几个方面的特征。
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具体内容进行具体的分析。
在理清段落层次的基础上,要深刻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热点题型: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解题意;文章的结构分析;续文;分析表达等。
※答题技巧:1.分析写作目的,正确归纳中心思想。
写人的文章一般都是通过一件或几件事表现人物特征的。
如:“文章分为哪几个段落?文章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我们可以用下列形式表述:“本文通过继续(描述)……表达了(歌颂了)……”对中心思想的总结概括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是进一步明确任务形象的有效途径。
2.抓住人物言行举止,体会人物个性品质。
主要考察大家对于这类文章人物品格的把握,通过抓人物细节,来体会人物的个性特点。
如“文中的他(她)是个怎样的人?”“这句话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做这类题目要求同学们认真读文章,抓住文章中对人物的刻画,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3•我们可以采用设问法来理解文章,也就是问自己三个问题:1)这篇文章记叙了几个什么样的事件?2)这几件事表明了人物具有什么样的性格?3)从人物的这些性格特征上面我们获得了什么启发,明白了什么道理?*随堂训练不畏沙俄的杨儒一月是俄国最冷的季节,尖厉的寒风夹(ji a ji a)着冰粒在空肆虐。
这时,驻俄清使杨儒正同沙俄财政大臣维特、外交大臣拉姆斯道夫在彼得堡展开一场针锋相对的斗争。
沙俄趁八国联军入侵,派兵侵占了东三省,逼迫清政府签订出卖东北的条约。
清政府任拿杨儒为谈判代表,并电令杨儒:签约与否由你根据情况“自行决断”。
维特得知签约的关键只在杨儒身上,便对他软硬兼施,逼迫他签字。
杨儒据理力争,驳(b o b o)倒了维特一个个缪论。
维特碰了钉子,装着笑脸,又来诱骗,说:“您不签字,想必是怕贵国政府以后加罪于您。
这您不用一心,如果将来发生这个情况,我们俄国一定出面干涉(sh e sh e),加以保护。
”杨儒沉下脸,严正地说:“我是中国官员,为什么要俄国保护?这未免太不要脸了。
”正相持不下,卖国贼李鸿章受俄国贿赂,发电报给杨儒,说:“势处万难,不得不允,请酌情画押,勿误。
”杨儒接了电报,气得浑身发抖,说:“我是全权大使,决不做卖国大使。
”拉姆斯道夫看见杨儒不签字,蛮横(hcn g h e n g )地吼道:“给你十五天期限,到时不签字,谈判破裂,一切后果均由中国方面负责。
”说完,扬长而去。
沙俄强迫签字的消息传到国内,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义愤,纷纷举行抗议集会。
英日等国出于稳中有降自的私心,也反对清政府签字。
迫于内外压力,清政府终于作出了拒签条约的决定。
杨儒接到这份电报,兴奋万分,带病坐上马车,冒着风雪,前支通知沙俄外交部。
暴风雪扑向马车,杨儒昂首挺胸地坐在车上,嘴角浮着胜利的微笑。
1、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请用“ ~~~~”画出文中两处描写天气的语句,说说这两次天气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3、沙俄为了让杨儒签字,软硬兼施。
请在文中找出他们对杨儒威逼处诱的语句,用画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