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列极限和函数极限解法的解析王雅丽摘要在数学分析中,极限的知识体系包括数列极限和函数极限。
在求解数列极限的方法中,我们从极限的定义出发,根据极限的性质以及相关的定理法则,例如单调有界收敛来论证极限;另外,对于函数极限的求解,文中列出六种类型,根据函数数列的定义、性质得出相关的定理和法则,对于不同类型,采用不同的方法。
上述方法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和加强,以及对极限方法的掌握起很大的帮助作用。
ε-定义单调有界收敛无穷小量络必达法则关键词数列极限N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能够算出正方形,圆形和柱形等几何图形的面积。
公元前3世纪刘徽创立割圆术,就是用圆内接正多边形面积这一思想近似的计算圆周率,并指出“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致不可割,则于圆和体而无所失矣”在数学分析中,极限是一个核心内容,同时它本身研究问题的工具。
极限概念与求极限的运算贯穿了数学分析课程的始终,因此全面掌握极限的方法与技巧是学习数学分析的关键。
1 数列极限古代哲学家庄周所著的《庄子·天下篇》引用过一句话:“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其含义是:一根长为一尺的木棒,每天截下一半,这样的过程可以无限制地进行下去。
把每天截下部分的长度列出如下(单位为尺):第一天截下12,第二天截下212……第n 天截下12n,……这样就得到一个数列{12n} 。
只有无穷数列才可能有极限,有限数列无极限.不难看出,数列{12n} 的通项12n随着n 的无限增大而无限地接近于0。
“无限增大”和“无限地接近”是对极限做了定性的描述,无限地接近于0说明了当n 无限的增大时数列的第n 项12n与0的距离102n-要多小有多小。
下面把任意小量化: 对于12,如果要求1110222nn-=<,只需要1n >即可;对于212,如果要求21110222nn-=<, 只需要2n >即可;对于 312,如果要求31110222n n -=<, 只需要3n >即可;...由上可以看出能满足不等式的n 不是唯一的,这就需要一个一般的任意小的正数来代替特殊的,如12,212,312...为此就出现了任意小的正数ε。
对于ε 如果要求11022nnε-=<,只需要12log n ε>,即可;从数列12log N ε⎡⎤=⎢⎥⎣⎦项以后的正整数都能满足不等式11022n n ε-=<,通过任意小的正整数ε ,以及 12log ε 的存在性揭示了数列{12n}和0当n 无限增大时的关系。
对于任意给的正数ε,存在自然数12log N ε⎡⎤=⎢⎥⎣⎦,对任意的自然数n N >,有11022n nε-=<成立。
这样就可以引出数列极限的定义,利用极限的定义来求解。
1.1 数列极限的N ε-定义设 {n a } 为数列, a 为定数,若对任给的正数ε,总存在正整数N ,使得当n N >时,有n a a ε-<,则称数列{n a }收敛于a ,定数a 称为数列{n a }的极限,并记做l i m n n a a →∞=或()n a a n →→∞。
逻辑符号表示:0,,,n N N n N a a εε+∀>∃∈∀>-<有成立用定义证明数列的极限 证明极限:只需证明0,,,n N N n N a a εε+∀>∃∈∀>-<有成立即可,定义中的“ε”任意给出的,先给出ε之后,要找N N +∈。
使n N >时有不等式n a a ε-<成立,因此找N 是证明数列极限的关键,怎么样找N ?应该从解不等式n a a ε-<中找N ,N 是变化过程的界限,它由ε确定,ε越小,N 就越大,可记为()N ε,且取定ε后,N 的取值不唯一,满足此不等式的N 是正整数集合N +的无限子集中的任意一个数作为N 即可。
具体步骤:(1)任意取0ε>,建立不等式n a a ε-<; (2)解不等式,找出N ;(3)对给定的ε和求出的N ,叙述极限的定义。
例1: 证明lim11n n n →∞=+证明: 对于0ε∀>, 要是不等式11n n ε-<+ 成立, 解得: 11n ε>-取11N N ε+⎡⎤=-∈⎢⎥⎣⎦, 对于:0ε∀> 11N N ε+⎡⎤∃=-∈⎢⎥⎣⎦, n N ∀> 有11n n ε-<+成立 即有lim11n n n →∞=+。
例2:证明223lim33n nn →∞=-分析:由于222399333nn n n-=≤--()3n ≥ ()1因此,对任给的0ε>,只要9nε<,便有22333nn ε-<-()2,即当9n ε>时, ()2式成立,又由于()1式是在3n ≥的条件下成立的,故应取9m ax 3,N ε⎧⎫=⎨⎬⎩⎭ ()3证明:任给0ε>,取9ma x 3,N ε⎧⎫=⎨⎬⎩⎭。
据分析,当n N >时有()2式成立。
于是本题得证。
例3:证明lim1n →∞=,其中 0a >。
证明:)1当1a >时,有11n a >0ε∀> ()01a ε<<-,要使不等式1111n n a a ε-=-<成立,解得 ()ln ln 1an ε>+ 取()ln ln 1a N ε⎡⎤=⎢⎥+⎣⎦于是:0ε∀> ∃()ln ln 1a N ε⎡⎤=⎢⎥+⎣⎦N +∈,n N ∀>有11na ε-<即:lim1n →∞=,1a >;)2当1a =时 n N +∀∈ 11n a =是常数列 则lim1n →∞=,1a =;)3当01a <<时,令1a b=从而1b > ,有1111111111nnn n nb ab b b --=-=<-由)1知道 0ε∀>, ()ln ln ln 1ln(1)ba N N εε+⎡⎤⎡⎤-∃==∈⎢⎥⎢⎥++⎣⎦⎣⎦n N ∀> , 有1111n n a b ε-<-<成立,即:lim1n →∞= 01a <<.1.2 数列极限的性质:1).唯一性:若数列{n a }收敛,则它只有一个极限。
2).有界性:若数列{n a }收敛,则{n a }为有界数列,即存在正数M 使得对一切正整数n 有n a M ≤。
3).保号性:若lim n n a a →∞=>0(或<0),则对任何)('0,a a ∈(或)(',0a a ∈),存在正数N ,使得当n>N 时,有'n a a >(或'n a a <)。
4).保不等式性:设{n a }与{}n b 均为收敛数列,若存在正数0N ,当N>0N 时,有n n a b ≤,则lim lim n n n n a b →∞→∞≤。
5).迫敛性:设收敛数列{}n a 与{}n b 都以a 为极限,数列{}n c 满足:存在正数0N ,当n>0N 时,有n n n a c b ≤≤,则数列{}n c 收敛,且lim n n c a →∞=。
6).四则运算法则:若{}n a 与{}n b 为收敛数列,则{}n n a b -,{}n n a b +,{}n n a b ∙也都是收敛数列,且有lim ()lim lim n n n n n n n a b a b →∞→∞→∞±=±,lim lim lim n n n n n n n a b a b →∞→∞→∞∙=∙。
特别当n b 为常数C 时,有lim ()lim n n n n a C a C →∞→∞±=±,lim lim n n n n Ca C a →∞→∞=,若假设n b ≠0及lim 0n n b →∞≠则n n a b ⎧⎫⎨⎬⎩⎭也是收敛数列,且有lim limlim nn n n nnn a a b b →∞→∞→∞=。
1.3 数列极限的求法在以上几个性质当中,我们主要应用迫敛性及四则运算法则来求数列极限,则求数列极限方法我们总结有以下几种:1). 应用收敛数列性质求数列极限:⑴ 应用迫敛性求数列极限;⑵ 应用四则运算法则求数列极限;2). 应用 无穷小×有界变量=无穷小 求数列极限 3). 通项由递推关系给出的数列极限的求法 ⑴利用单调有界收敛法则求之a. 判定数列单调有界,从而证其极限存在,设为A ;b. 建立数列相邻两项之间的关系式;c. 两端取极限得关于A 的方程;d. 解此方程,若可解出A ,即求出所求极限。
例4. 已知数列的通项为 11121n n n x x x --+=+, 11x =,证明lim n n x →∞存在并求出极限值。
证明:由11101n n n x x x --=+>+, 11x =得到12111x x x =++,又12111012x x x x -==>+,故21x x >设1k k x x ->,下证1k k x x +>,事实上()()1111111110111111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 ⎪++++++⎝⎭⎝⎭ 故()1n n x ∞=为单调增加数列,又111112211n n n n x x x x ---=+=-<++故()1n n x ∞=有上界,所以lim n n x →∞存在。
设lim n n x a →∞=,则0a ≥对1111n n n x x x --=++两边取n →∞时的极限得到11a a a=++.解得(1a +=(已设去负根)故1lim n n x →∞+=.⑵先用递推关系式求出一般项的表示式,再求极限。
例5. 设11x =,)11,2,n x n +== ,求lim n n x →∞解:111111111111121222222244242111222222222nn n n n n x x x x -+--⎛⎫==∙=∙==∙∙∙= ⎪⎝⎭故1lim 2n n x +→∞=4). 无限项之和与无限项之积的极限求法⑴无限项之和的极限的求法a. 先求和再求极限 常用公式:()12n n +;()()1216n n n ++;()12n n a a +;1na aq q--b. 裂项相消法 常用裂项法:()11111k k k k=---;()211112111ak ak ak ⎛⎫=- ⎪-+⎝⎭-;()()()n+1111!1nn n n n ==-+++1-1!!!;()()()()()1111122112k k k k k k k ⎡⎤=-⎢⎥+++++⎣⎦c. 根据迫敛性求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