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史复习教案 人教版

中国古代史复习教案 人教版

中国古代史复习备课湖南省涟源市荷叶高考补习学校吴爱洲第一单元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阶段特征先秦,旧时多指春秋、战国时期。

现今在讲中国通史时,多指我国秦统一以前的漫长历史时期。

我国现存已知最早人类遗址和化石,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自此至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之前,我国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两种社会形态和封建社会初步形成的历史阶段。

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看,在这漫长的历史时期,我国经历了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并开始进入铁器时代。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土地制度经历了原始社会的土地公有制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的演变;阶级关系经历了阶级的产生—奴隶主与奴隶的对立—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对立的发展。

特别是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崩溃,封建制形成,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这种社会大变革促进了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的繁荣昌盛。

我国春秋战诸子百家的文化昌盛时代与当时欧洲的希腊、罗马文明交相辉映,形成当时世界的两大文明中心。

考点提示(1)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夏朝的建立;商朝的兴衰;武王伐纣和西周的分封制;国人暴动和西周灭亡。

(2)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民族融合。

(3)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城市;土地所有制的变迁;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和变法。

(4)先秦时期的文化:老子和孔子;百家争鸣;文学和艺术;天文和物理;扁鹊。

基本线索1、从距今约170万年前到公元前2070年,是我国原始社会时期。

其间分为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两个阶段。

2、从约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476年春秋结束,是我国奴隶社会时期,它经历了形成、发展、鼎盛和瓦解四个阶段。

3、从公元前475年到前221年为战国时期,它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4、夏、商、西周三代奴隶制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我国古代精神文明的繁荣。

三代是中华文明的勃兴时期,为后世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奠定了基础。

一、我国早期的人类:※1、元谋人:(1)我们伟大祖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

(2)元谋人的发现地点:云南元谋县。

(3)元谋人的距今年代:约一百七十万年。

(4)元谋人是我们已知的祖国境内最早的人类,因此我国的历史可上溯到约一百七十万年前。

(5)陕西出土的蓝田人,距今约100万年至65万年。

2、北京人:(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

第一个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是1929年我中古人类学家裴文中发现的。

(2)距今年代:约70至20万年。

(3)体质特征:模样与现代人不完全一样,头部还残留着猿类的特征,双手和上肢发展最快,这是他们劳动的结果。

由于劳动与直立行走,促进了头脑变化。

北京人体质特征,说明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起了决定作用。

(4)劳动工具(旧石器):元谋人和北京人会制造和使用简单的劳动工具以及使用火,他们使用打制石器。

能够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5)使用天然火:有了火,就能吃烧熟的食物,促进体质的发展,也增强了征服自然的能力。

(6)早期的人类社会——群居生活:元谋人和北京人的生活时代,自然条件艰难,为了生存,他们往往几十人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享用得来的食物,过着群居的生活。

这就是早期的人类社会——原始社会开始了。

(7)语言:他们已经用简单的语言,表达感情和交流思想。

二、氏族公社时期:※1、山顶洞人:(1)距今年代:18000年前。

(2)发现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穴里。

(3)体质特征:同现代人大体一样。

(4)劳动工具:山顶洞人生活在旧石器时代晚期。

开始采取磨制和钻孔技术制造石器、骨器、会制造骨针和饰物,把兽皮缝成衣服,有了爱美观念。

懂得人工取火。

2、氏族公社:(1)山顶洞人已处于氏族公社时期。

(2)氏族公社是按血统关系组成的比较固定的集团。

(3)氏族公社分为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两个时期。

3、河姆渡文化和半坡文化:(1)距今年代:七千至五千年,是我国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氏族公社的一个典型。

(2)劳动工具:普遍作用磨制石器(新石器)并已使用弓箭,这是原始社会生产工具的一项重大改进。

河姆渡人制造骨器、木器、石器和陶器。

(3)原始农业:半坡人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的国家,半坡人还种蔬菜和麻,用麻线织布制衣。

河姆渡人种植水稻,饲养家畜。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

(4)学会饲养家畜家禽,有猪、狗、牛、羊和鸡。

(5)制造彩陶;如半坡人面网纹盆。

(6)定居生活;半坡人过着定居的生活。

他们会建造房屋。

他们的居住区,有氏族成员的住处,有公共活动的场所,有公共墓地和窑场,形成一个村落。

河姆渡人会建筑木结构的房屋,过着定居的生活。

(7)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处在母系氏族公社的繁荣时期。

其特点是:妇女在生产、生活中起主导作用,氏族成员按母系血统确定亲属关系。

没有贵贱贫富之分,没有阶级区别,土地、牲畜为公有,氏族成员共同劳动,共同消费,平等的生活。

5、大汶口文化中晚期:(1)发现地点:山东泰安大汶口。

(2)距今年代;四五千年。

(3)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它的早期处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中晚期处于父系氏族公社阶段。

(4)社会经济发展很大,生产工具更加进步,制陶技术和工艺水平很高,已养蚕缫丝,纺织技术有了新的进步。

(5)社会关系的变化——贫富分化: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出现了贫富分化,现了私有财产,逐渐产生了阶级。

三、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1、黄帝、炎帝、蚩尤的传说:(1)黄帝的距今年代、生活地域:黄帝是大约4000多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原始部落联盟首领。

(2)黄帝是传说中的英雄。

(3)华夏族的形成:黄帝曾率部落打败黄河上游的炎帝部落和南方的蚩尤部落,后来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在黄河流域长期生活、繁衍、构成了以后华夏族的主干成分。

黄帝被尊奉为华夏族的祖先。

现在把会夏族称为“炎黄子孙”就是这么来的。

2、尧舜禹的“禅让”(1)尧舜禹——部落联盟首领及生活的地域、时代:尧舜禹是继黄帝以后黄河流域有名的部落首领。

(2)禅让制;是传说中的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

3、禹治水:传说舜的时候,黄河流域洪水泛滥,禹用疏导的办法,把洪水控制住,禹治水认真负责,三过家门而不入。

4、阶级社会的产生:(1)我国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过渡时期:传说中尧舜禹时期,正是我国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

氏族和部落的首领都拥有私有财产。

(2)奴隶和奴隶主阶级的形成与原始社会的瓦解:富有的氏族首领逐渐成为氏族贵族,他们强迫战俘做奴隶,一些贫苦氏族成员也沦为奴隶。

氏族贵族转化为奴隶主,奴隶主和奴隶两个阶级形成了,奴隶社会代替了原始社会。

四、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1、夏朝的建立:(1)夏朝的建立:从约公元前2070年开始,我国进入了奴隶社会,夏朝是我国历史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禹是夏朝的建立者。

为了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镇压奴隶和平民的反抗,夏朝统治者建立了奴隶制的国家机器。

夏王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奴隶主依靠国家政权对奴隶和平民实行专政。

夏朝统治的中心地区,在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

定都阳城。

(2)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破坏了民主推选的禅让制,自己继承了父亲的职位,出现了家天下的局面。

2、夏朝的灭亡:(1)夏桀的暴政:公元产16世纪,夏朝最后一个王夏桀暴虐无道。

(2)奴隶的反抗:夏桀的暴政中夏朝衰亡的根本原因。

夏朝奴隶的不断反抗加速了夏桀统治的瓦解。

(3)商汤灭夏:约公元前1600年,居住在黄河下游的商部落,在首领汤的率领下乘机起兵,向夏进攻,打败了桀,夏朝灭亡了。

五、商朝的兴衰:1、商朝的建立:(1)商朝的建立:商汤灭夏以后建立了商朝,以亳为都城。

(2)盘庚迁都:商朝前期,屡次迁都,商朝中期,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从此稳定下来,因此商朝又称为殷朝。

2、殷墟和甲骨文:(1)殷墟:19世纪末在今河南安阳发现的殷都废墟称之为“殷墟”(2)甲骨文:在殷墟发现的刻有文字的龟甲和兽骨,至今有15万片左右。

人们把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称之为“甲骨文”。

它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我们今天的汉字是从甲骨文发展而来的。

经研究表明,甲骨文里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当时的社会情况,有的内容可与《史记》相印证。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信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3、残酷的商朝奴隶制度:(1)奴隶的悲惨生活:商朝统治者用残酷的刑法镇压人民。

(2) “人牲”和“殉葬”:商朝奴隶主每次祭祀祖先,都要屠杀大批奴隶作为供品。

奴隶主死了,活埋或杀死奴隶做陪葬。

六、西周的政治和经济:1、武王伐纣:(1)商纣王的残暴统治:商纣王是商朝最后一个国王,统治非常残暴。

主要表现在:一是过着腐朽的生活;二是用酷刑镇压人民。

纣的暴政引起人民纷纷反抗。

(2)周部落的强盛:生活在泾水、渭水流域的商朝属国周国的首领周文王,任用姜尚、周公旦等整顿政治和军事使周国发展成为强国。

(3)牧野之战和商朝的灭亡: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继承了父亲周文王的事业,发动了讨伐商纣的战争,商纣临时武装的奴隶们在阵前倒戈,周军攻入商都,商朝灭亡。

周朝把都城建在镐京,历史上称为西周。

七、国人暴动和西周灭亡:1、国人暴动:(1)时间:公元前841年。

(2)爆发的原因:周厉王的暴政激起了平民和奴隶的反抗。

(3)经过:镐京的平民和奴隶举起武器攻进王宫,赶跑周厉王,政权暂由大臣周公和召公共同执掌,历史上称为共和。

(4)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

2、西周的灭亡:(1)国人暴动沉重打击了西周奴隶制王朝。

西周末年,社会动荡不安,王室衰微,诸侯经常不来朝贡。

(2)西周的灭亡:公元前771年,少数民族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被迫迁都洛邑,历史上称为东周。

八、西周的井田制和分封制:1、井田制:(1)井田制的实行始于商朝,它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

(2)井田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周朝一切土地属于周王所有,周王把土地分赐给诸侯臣下,但臣下只有世代享用,不得转让和自由买卖,还要交纳一定的贡赋。

这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奴隶主贵族强迫奴隶集体耕种,耕地阡陌纵横,像井字形状,因此称为井田。

这是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奴隶主利用井田制剥夺奴隶的劳动成果,这就是产品分配形式。

2、西周的分封制:西周统治者实施分封制的原因是:为了巩固奴隶主国家政权。

分封的对象和做法是:先后把王族、功臣和先代和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建立诸侯国。

被封诸侯的义务是:要服从周王的命令,要向周王贡献财物,要派兵随从周王作战。

周朝先后分封的重要诸侯国有:鲁、齐、燕、卫、宋、晋等。

分封制的作用是:通过分封,周朝巩固了统治,而且发展了疆域,成为地域空前广大的奴隶制国家。

九、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1、农业和畜牧业:①农作物品种、耕作技术和农田水利,都有较大发展。

后来习称的“五谷”,在商周时期都已种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