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教案(先秦)
(5)土地所有制的变迁(必修2P7- 8)
①原因: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根本原 因),大量私田被开垦 ②春秋时期,井田制开始走向崩溃。随着土地私 有制的发展,各诸侯国为刺激生产积极性,扩大 剥削量,先后进行了税制改革。这些改革客观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战国时期,诸侯国变法,废除井田制,确立封建地 主土地所有制:以秦国商鞅变法最有代表性。 井田制逐步为封建土地私有制取代,形成土地私 有制的三种形式(哪三种形式?主要形式是哪一 种?)
中国古代史
第一单元
中时间断限从距今170万年前到公元前221年秦 统一前。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及封建社会 初步形成三个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特征主要表 现为奠定中华文明的初步。 基础:政治方面,表现为以王位世袭制为标志, 中国进入阶级社会,创立了一系列政治制度, 影响深远。经济方面表现为原始农业的出现。 农业在各经济部门中主导地位的确立。文化方 面表现为独具特色的中华传统文化形成。
知名水利工程
都江堰全景
水旱从人, 不知饥馑, 时无荒年, 谓之天府。
都江堰建于公元 前三世纪,是中 国战国时期秦国 蜀郡太守李冰及 其子率众修建的 一座大型水利工 程,是全世界至 今为止,年代最 久、唯一留存、 以无坝引水为特 征的宏大水利工 程。2200多年 来,至今仍发挥 巨大效益,
(4)自耕农经济产生(必修2
原始
商周
木、石、骨质耒(lěi)耜(sì)等
木、石、骨、蚌 为主,
青铜农具出现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 半坡遗址出土的磨制石斧
青铜农 具
铁犁头、铁镰刀
犁壁
耕作方式的变化
◆甲骨文 “(王)大令众人曰,
(xie)田。”
思考:商周为何需要“众人” ?何时改变?
提示:农具原始,需要协作。春秋后变化。
2.手工业。与农业分离,成为独立的生 产部门。夏商西周时期,手工业基本为 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期,形成官营民 营家庭三种经营形态。商周青铜冶炼业 发达。
图画文字“斧”或锛
图画文字“旦”
甲骨文之父—王懿荣
根据自己的属相,学写甲骨文
鼠
牛
虎
兔
龙
蛇
马
羊
猴
鸡
狗
猪
毛公鼎是西周青铜器中赫赫有名 的重器之一,作于西周晚期的宣王时 期。内壁铸有多达498字的长篇铭文。 其内容是:周王为中兴周室,革除积 弊,策命重臣毛公,要他忠心辅佐周 王,以免遭丧国之祸,并赐给他大量 物品,毛公为感谢周王,特铸鼎记其 事。其书法是成熟的西周金文风格, 结构匀称准确,线条遒劲稳健,布局 妥贴,充满了理性色彩,显示出金文 已发展到极其成熟的地步。
(4)
作用:
(5)
弊端:
疆域势力范围扩大,周王确立天下共主 形成严格等级序列
诸侯强大,威胁中央
天子把土地连同土地上的人民分封给诸侯, 建立国家。诸侯等可以如法炮制。
天子统治天下, 管辖王畿。 公
天子
管辖国邑
侯
伯
诸侯
子
男
管辖食邑
﹝卿﹞大夫
服务,食禄
士
庶民
周 代 分 封 制 度
得田而耕, 缴税、服役
西周一般贵族服饰
3、商业: 商周时“工商食官” (1)_______朝时期,出现职业商人和最 早货币 (2)周朝实行“_______”的政 策, 将商人们集中起来,设官统一管理。
(4)思想文化上:中华民族的传统 思想文化基本形成。
1.上古时期的思想文化反映了先人对自然社会 和人生的看法,是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较低的反映。 2.汉字的发展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的进 化。
穷天地之变, 仰观奎星圆曲之势, 俯察龟文鸟羽山川, 指掌而创文字,天 为雨粟,鬼为夜哭, 龙乃潜藏。
仓颉
一、 文字的发展历程
1.起源:
2.成熟: 4.统一:
刻画符号
甲骨文 小篆 金文 籀文
隶书
图为半坡、马家窑、姜寨等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的陶文。于省吾先生考证:“五作 ×,七作+,十作|,二十作||,示作T,矛作↑等……我认为这是文字起源阶段所产 生的一些简单文字。”
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
夏朝
1、时间: 约公元前2070年
2、地位: 古代中国第一个国家政权
3、特点:
(1)出现公共权力 (2)出现王位继承的传子制度
指由立法、行政、司法等国家和社会的公共机构行使的权力。
商朝
1、建立时间: 约公元前1600年
“服”的本意是指服事天子。内服、外服 是指不同部族活动的区域
小农经济特点
1、生产结构:种植业为主,饲养业为辅。
2、生产模式:精耕细作。
3、耕作方式: 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 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
材料二:小农经济下的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农具或耕畜等生产 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他们的经营规模很小。农民在自己有限的 土地上,努力提高耕作技术,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出了贡献。但 在封建地主阶级的沉重剥削下,农民需要承担沉重的徭役,小农经 济十分脆弱,每遇灾荒瘟疫,多数农民家庭就会陷于贫困,失去土 地或破产流亡。 ——人教版《必修二》
3、礼乐制度
问题1、什么是礼? 周礼是表示等级制度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 礼:泛指宗法等级制度的各种典章、规则、礼节、仪 式;乐:指音乐、舞蹈、歌咏等。 问题2、周礼的实质是什么? 是维护宗法分封制度的工具
夏商周三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有哪 些?
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早期的政治制度有继承性和发展性 (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 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1)丝织技术 :中国是世界上首先发明丝织技 术的国家。早在遥远的_____时代,人们就已经学 会了养蚕缫丝了。 西周以后,丝织工艺有了突飞 猛进的发展,品种日益丰富,花色图案精美。 (2)陶器的发明 :陶器的发展是新石器时代手 工业中最重要的成就。 ①西周时期,手工业由官 府统一管理。直到____前期为止,官营手工业 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②特点 A由_____统一管理 B职业_____,世代为官府劳作 C资金雄厚、规模大、分工细密 D不计成本,不入市场,缺乏竞争,弊端丛生
铸有小篆文字的秦虎符
1、天文学 (必修3 P24) 殷商时期的_______________中已有关于日食的记载,这 是世界上最早的日食记录。我国对彗星和哈雷彗的记录分 别比欧洲早1000多年和670多年。中国古人对太阳黑子的 记录,比欧洲早800多年。 2、文字 (必修3 P32) (1)商代甲骨文:是目前所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金文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西周晚期,形成的金文的标准字体—— _________________
(对家族) (对政权)
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 强化王权,保证“世卿世禄”
问题5 、宗法制度的特点
A、嫡长子继承制(主要)
B、大宗、小宗具有相对性 C、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 D、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
请思考:宗 法制与分封 制的关系?
(1)二者是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2)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
经济
1、农业 (1)铁农具的使用 (必修2 P3) ☆必记:______时期,人们掌握了冶炼铁 的技术。 (2)牛耕: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 命。(动力是使用畜力) (总结:牛耕:开始于春秋,推广于西汉中期, 定型于唐代) (3)水利(必修2 P13):芍陂、都江堰(成都 平原)、郑国渠 注意这些水利工程主要分布在淮河、长江、黄 河流域
材料三:明中叶后,新的经济因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在江 南地区的部分生产部门中存在。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在 全国范围仍居主导地位, ¨¨¨阻碍了商品经济和新经济因素的 发育成长。 ——岳麓版《必修二》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评价小农经济?
④评价:( P5-P6)
A优点:没有战乱、天灾、苛政干扰情况下, 使农民勉强自给自足,生活比较稳定,有较 高的生产积极性, B缺点: a落后性: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 的发展,到近代以后,已成为阻碍生产发展 的因素。 b脆弱性:自耕农是国家_________主要承担 者,苛政面前容易破产;抵御天灾能力低 c分散性:是一家一户的个体生产(补充) d封闭性:相互之间缺少交往和合作。
P5)
①出现时间:出现于 ②产生原因:_________和_________的进步, 以及_________的出现 ③特点:(三大特点) A以 为单位经营农业,生产规模小 B农业和 相结合(男耕女织) ; C除 ______ 外,自给自足 ( P5最后一段) (提示: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春秋 战国
农具(重大事件) 出现 耕( 犁)
春秋战国
芍陂、都江堰、郑国渠
春秋、战国时期
大约在春秋后期, 牛耕开始出现。战 国中后期,铁犁用 于牛耕。
生 产 工 具 的 变 化
西汉时期
西汉中期,人们 发明了犁壁。犁壁在 使用时,可以把土按 一定方向翻倒,并能 同时完成翻土、灭茬、 开沟、起垄等工序。 自此之后,牛耕得到 广泛的推广。
宗法制是分封制的主要依据
血缘纽带(里)
分封制 维 护 的 工 具
政治制度方面的 表现(表)
宗法制 维 护 的 工 具
礼乐制
材料: 根据礼书记载,西周时凡使用鼎,天子和诸侯用九鼎, 卿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凡使用乐器,天子用编钟四 套,诸侯三套,大夫二套,士一套。 材料涉及到中国古代的什么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