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国时期重庆警政的区域建构与空间布局研究

民国时期重庆警政的区域建构与空间布局研究

⑤ 唐毅等编 :
经有部分拓展 , 管区的社会调查是现代化警政的 重要标志 , 民国二年 , 重庆商埠警察厅已经着手 开展针对各警区的人口调查与统计 , 区别于清末 以丁口和户数为口径的坊厢人口统计 , 在民国二 年所制定的 《 重庆商埠警察厅所辖各署人口统计 细则 》 中可以看出在人口调查过程中将统计口径 的细化 , 对常驻人口 、 流动人口 、 外籍人口进行 登记区分的同时 , 还加入了性别 、 年龄段 、 职业 等要素 , 对于警署的社会管理而言具有相当的指
第3 0 卷第 3 辑 2 0 1 5 年 7 月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o u r n a l o f C h i n e s e H i s t o r i c a l G e o r a h J g p y
o l . 3 0, N o . 3 V , 2 J u l . 0 1 5
① 相当的创新 性 。
研究更注重以区域警政为切入点的综合性地方社 会研究 , 为我们重新审视警政研究路径作出了有
③ 近年来 , 以 城 市 为 依 托 的 社 会 性 警 益的探索 。
政研究开始较多的出现在年轻学者的选题中 , 天 津 、 上海等现代化起步较早的东部沿海地区成为 了关注的焦 点 , 笔 者 希 冀 在 这 些 实 践 的 基 础 上 ,
民国十八年二月十五日 , 重庆市政厅改组为 重庆市政府 , 以市政厅时期的警区为基础 , 划分 为 “ 六分局 ( 江 北 在 内) 九 分 驻 所 二 十 一 派 出
① 所”
动人口的登记管理 , 其中包括外籍人士 、 沦陷区 难民以及内迁人员 , 对于不同类别的群体发放证 件 , 以备随时查验 , 这对于战争时期间谍的防范
随着民国十七年十月 《 各级公安局编制大纲 》 和
一 警政的区域构建与现代化过程
在民国之初 , 迫于川政的长期动荡 , 重庆的 警政发展较为缓慢 , 但相比于清末 “ 以坊厢格局
② 所初构的警政基 为基础 , 以新军样 式 为 范 本 ”
民国十九年 《 市组织法 》 的公布 , 城市警政机构 的职能有 了 制 度 层 面 的 规 范 , 负 责 “ 公 安、 消 防 、 公共卫生 、 医院 、 菜市 、 屠宰场及公共娱乐
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 2 北洋政府时 0 1 2年 9 月 1 日) 《 期京师警察厅研究 》 ( 丁芮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 士论文 2 北京近代警察制度之区划研 0 1 1年 5月 1日) 《 究 》( 公一兵 《 近代西方 北京社会科学 》2 0 0 4年 4 期) 《 警政的东渐及其在 广 州 的 实 践 》 ( 方靖暨南大学博士论 文2 0 1 0年1 1月 8日) , 光绪朝东 华 录 》 ②《 第4 7 1 8页。 巴县志》据民国二十三年 ( 1 9 3 9 ③ 朱之洪修,向楚篡:《 ) ,( ) , , 。 年 刻本影印 成都 巴蜀书社 1 9 9 2年 第4 1 1页 巴县志》据民国二十三年 ( 1 9 3 9 ④ 朱之洪修,向楚篡:《 , 。 年)刻本影印,( 成都)巴蜀书社, 年 第 页 1 9 9 2 4 1 1
2 个警区改为 6 个警察 署 , 署 下 设 1 个 分 驻 所 , 1 每个 署 和 所 管 辖 原 1 个 警 区 的 地 界 范 围 。 三 月 , “ 内务部令改 巡 警 厅 为 警 察 厅 , 厅 长 任 免 达 府 部
④ 民国三 ” 名义多 更 易 , 而 警 察 厅 之 名 为 取 久 。
民国时期重庆警政的区域建构与空间布局研究
曾潍嘉
( ) 西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 , 重庆北碚 ,4 0 0 7 1 5
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
[ 提 要 ] 民国时期重庆的区域警政构建过程始终与城 市 发 展 的 轨 迹 相 同 步 。 在 警 政 层 级 构 建 的 时 序 性 演 进 过 程 中 , 警政效用在立体的城市空间内不断延展和加深 。 从警事机构的职能演变来看 , 随着城市现代化发展 的 深 入 与 时 代 语境的转换 , 在区域内不断产生出新的警务需求 , 而区域警政的发展正是在这样的契机下不断重构与 调 试 。 就 空 间 分 布而言 , 警事机构的空间布局以城市空间为依托 , 警务机构 的 选 址 由 以 人 口 为 基 数 的 单 向 考 量 逐 渐 发 展 为 包 含 人 口 、 交通 、 经济等多种要素的社会性考量 。 日益健全的专职性警事机构从产生到在城市空间范围内铺开 , 在 空 间 布 局 上 充 分考量了自身的职能特性与区域功能特征 。 构建重庆城市警政时空格局并对其施加影响的要素是综合 性 的 , 既 有 特 殊 历史语境下对其施加的波段影响 , 同时也有重庆区域要素对其构成的长效性影响机制 。 [ 关键词 ] 警政 重庆 建构 布局 [ )0 中图分类号 ]K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9 2 8 [ 0 0 1 2 0 5( 2 0 1 5 3 0 7 9 1 0 5 0 0 - - - [ 收稿日期 ]2 0 1 0 1 5 5 3 - - [ , 四川宜宾人 , 西南大 学 历 史 地 理 研 究 所 博 士 研 究 生 , 主 要 研 究 方 向 为 民 国 作者简介 ] 曾潍嘉 , 男 ,( 1 9 8 8—) 时期历史地理 。
⑦ 重庆商埠警察 厅 编 印 :
《 ,1 重庆警事细则》 9 1 5年
所辖各分署还以分驻所为单位着手强化管区内的 社会治安 , 在设立驻勤点的同时 , 还进行开展分 段巡逻 , 在巡逻路线的设置上 , 白天以分驻所间
⑦ 的最短 距 离 为 准 , 夜 巡 则 以 更 夫 的 路 线 为 准 。
6 月南京图书馆藏 。 9 2 1年1 1 月 起, 重 庆 商 埠 政 权 机 构 成 立, 由 ⑧ 从1 驻军军长 , 师长 , 旅长兼任重 庆 警 察 机 构 督 办 , 重 庆 的 警察机关听命于商埠政权 。 ,( 中国近代警察制度 》பைடு நூலகம்北京) 中国公 ⑨ 韩延龙编 :《 安大学出版社 ,1 9 9 3年,第1 1 2页。
·8 3·
① 选择 将研究的地域空 间 范 围 拓 展 到 西 南 地 区 。
护 、 防火防灾 、 日常服务等项 , 在特殊时期还被 补充到城防体系之中 。 民国十五年后 , 重庆 政 局 趋 于 稳 定 , 该 年 6 月 , 刘湘集团驱逐长期盘踞于川东的贵军袁祖铭 势力 , 坐镇重庆 。 重庆的城市警政发展进入提速 阶段 。 民国十六年十一月一日 , 重庆市政厅的建 立 , 将原警察厅改为公安局 , 隶属市政厅 , 值此
⑨ 于此同时对于已有 场所的设置或取缔 等 事 项 ”
警区进行了 重 组 和 扩 张 , 划 分 十 区 署 三 派 出 所 , “ 乃将全市从 新 划 为 十 个 警 察 区 , 每 区 设 一 警 察 署 , 每署置署长一员 , 专司各该区警务 , 就中第 十区因 幅 员 辽 阔 , 另 设 三 个 派 出 所 分 驻 紧 要 地 方 , 统归 公 安 局 节 制 调 遣 。 其 长 警 服 装 一 律 改 良 , 冬季用呢制夏季用哈叽 , 整齐划一 , 办事亦
上海法租 界 的 警 察 1 9 1 0 年 —1 9 3 7 年》 ①《
( 朱晓明
年 , 重庆警察厅报经四川民政长批准向北京政府 内务 部 备 案 , 将 重 庆 城 划 分 为 3 个 行 政 管 辖 区 , 每个区 设 1 个 警 察 署 , 每 个 署 下 设 3 个 分 驻
⑤ 在警事机构的 职 能 上 较 之 清 末 初 创 阶 段 已 所。
⑥ 除开展管 区 内 的 人 口 调 查 外 , 警 察 厅 导意义 。
( 北 京 ) 中 华 书 局 ,1 9 5 8 年,
《 , 重庆市警察局念九年度统计年鉴》
重庆市警察局总务科统计股民国三十一年 , 第 2 3页。 重庆商 埠 警 察 厅 所 辖 ⑥ 重庆商埠警察厅统计科编 :《 各署人口统计细则 》 民国二年南京图书馆藏 。
瑏 瑠 潘文华编 :
由于当时警政内部的职能划分还较为单一 , 缺乏 专职性的警事机构 , 故而常规警事机构所所涵盖 的职 能 范 围 非 常 广 泛 , 包 括 社 会 调 查 、 治 安 维 ·8 4·
《 ,重庆市 政 府 秘 九 年 来 之 重 庆 市 政》
书处 ,1 9 3 6年,第1 2 1页。
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 民国以来 , 警政开始被作为一项综合性社会 管控手段被应用到城市空间之中 , 伴随着这一时 期现代化 的 市 政 理 念 开 始 在 全 国 范 围 内 广 泛 实 践 , 警政成为区域市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 在 组织建构 、 职能范围 、 人员配置 、 警区划分等多 个方面日益与西方接轨 , 并最终完成了中国警政 发展上的现代化转型 。 以区域的视角对这一时期 的警事机构开展研究并非仅仅局限于制度沿革的 层面 , 而应注重研究的社会视阈 。 在涉及个案的 区域 研 究 中 , 美 国 人 魏 斐 德 ( r e d e r i c w a k e F - ) 所著 《 》 是其中非常 上海警察 1 m a n 9 2 7-1 9 3 7 具有代表性的著作 , 其以警政发展作为主线 , 探 究城市社会的特征与演变规律的路径在当时具有
,( 》 上海 警 察 ,1 北京) 人 9 2 7—1 9 3 7 ① 魏斐德著 :《 民出版社 ,2 0 1 1年。
② 万川主编 :
《 , ( 中国警 政 史》 北 京) 中 华 书 局,
, 中 国 近 代 警 察 史》 2 0 0 6 年 ; 韩延龙 、 苏 亦 工 等 编 : 《 ( 北京 ) 社会科学 文 献 出 版 社 ,2 中 0 0 0年;孟庆超著: 《 , ( 国警察现 代 化 研 究 》 北 京 ) 中 国 公 安 大 学 出 版 社, ,( 中国近代警察制度》 北京) 中 2 0 0 6 年 ; 韩延龙撰 : 《 国公安大学出版社 ,1 9 9 3年。 ,( 台湾警察 》 北京) 中国人民公安 ③ 谢小清主编 :《 , 大学出版社 ,2 台 湾 治 安 史 研 究》 0 0 2年;陈 添 寿 著: 《 ( 北京 ) 兰台出版 社 ,2 台湾治安制 0 1 2年;陈添寿著: 《 ,( 度史 》 北 京 ) 兰 台 出 版 社 ,2 日据 0 1 0 年;李 理 著: 《 , ( 台湾时期 警 察 制 度 研 究 》 北 京 ) 海 峡 学 术 出 版 社, 2 0 0 7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