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期末复习测试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更多地使用象征、隐喻、颠倒时空顺序的自由联想;注重表现瞬间的、复杂多变的情绪,善于采用荒唐、怪诞、反理性、反逻辑的写作手法。
符合这一作品风格的是( ) A.《西风颂》 B.《人间喜剧》C.《战争与和平》 D.《等待戈多》2.《愚人颂》的作者劝人们做“愚人”,任性而为、无所顾忌。
他说:“只要你能自我赞美,又何必害怕世人的讥讽嘲笑?愚蠢是打开快乐之门的唯一钥匙。
”从思想来看,这种文学作品应该属于A.人文主义代表作B.现实主义代表作C.浪漫主义代表作D.理性主义代表作3.中国近代奇女子张幼仪在三岁那年(1903年)被迫缠脚三天,但最终在二哥“现在再也没人觉得缠脚好看了”的劝说下得以幸免。
张幼仪的这一经历反映了A.向西方学习的思潮深人人心B.中国已经出现不同程度的觉醒C.男尊女卑的陋习被逐渐打破D.社会习俗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4.有学者就19世纪某重大科学成就称:“它的要义不能被当时的人们理解,但它在科学领域以外却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其程度甚至远远超过了原有领域的影响。
”由此推断,该学者评价的是A.日心说B.进化论C.电磁感应现象D.细胞学说5.在宋朝,李清照、岳飞、陆游、辛弃疾等创作了大量以忧国、爱民、誓死抗金为主题的词作。
从元代以后,曾经难以登大雅之堂的元杂曲、话本、白话小说为代表的市井文化却得到流传,并表现出诸多非议理学的倾向。
上述材料从侧面反映了A.文学家对社会动乱的感伤情怀B.理学对宋元社会的影响至深C.宋元时期兼容开放的学术氛围D.民族关系成为文学表达的主题6.书法是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下列书体中属隶书的是A.B.C.D.7.“牛顿的发现,给人类带来从未有过的自信。
曾经匍匐在上帝脚下的人类,终于大胆地抬起头来,开始用自己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
”而达尔文被当时的支持者称为“生物学领域的牛顿”。
这说明二者的学说都①成为了宗教改革的指导思想②否定了基督教神学的权威③促进了人类的思想解放④反映了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8.恩格斯说:“(罗马法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法律的完备形式”,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
这表明罗马法A.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统治的工具B.确保了私有财产的不受侵犯C.规范了商品经济下的社会秩序D.使平民与贵族实现权力制衡9.下列关于理学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理学是儒道佛三家融合的产物B.理是永恒存在的普遍原则C.理学把天理和人伦道德完全割裂D.理先于万物而产生10.据记载,魏晋时期有位大画家作画数年不点眼睛,人问其故,他回答“四体妍媸(美丑),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这位强调“以形写神”的画家是A.展子虔 B.阎立本 C.顾恺之 D.张择端11.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有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这一认识A.体现了毛泽东实事求是的思想精髓B.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C.明确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总目标D.表明新中国已经摆脱了苏联模式12.《易中天中华史·汉代的帝国》中写道:“始皇的焚书,武帝的尊儒,动机都一样。
”文中的“动机”主要指的是A.统一思想,巩固中央集权制度B.唯我独尊,树立皇帝的权威C.消灭异端学说D.繁荣学术文化13.文艺复兴运动使人们的思想开始从基督教的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主要诉求有①批判神权统治②鼓吹人性解放③主张主权在民④推崇浪漫主义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14.宋史专家邓广铭认为:“宋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
”下列史实能佐证上述观点的有①开始设置中书省和门下省,强化专制集权统治②商品经济发达,“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③在纺织业发达地区出现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市场④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三大发明有划时代的发展A.①④B.②④C.①③D.②③15.《汉书·食货志》载:“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
”旱灾发生后,商王汤即命在郊外设祭坛,每日安排人行“郊祭”,祈求上天降雨。
这体现了A.三纲五常的思想B.君权神授的思想C.无为而治的思想D.天人感应的思想16.历史学家钱穆认为:“古代中国在宋以前,文学艺术尚是贵族的,宗教的,而宋兴以来则逐渐流向大众民间,成为日常人生的。
”由此可知,自宋代开始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A.逐渐走向平庸没落B.高雅文学变得稀少C.底层百姓完全参与D.逐渐走向了平民化17.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文化的繁荣,儒学也得以复兴,每年孔子诞辰纪念日在曲阜都要举行祭孔仪式,很多国家也兴办孔子学院,这主要因为A.中国和平崛起,儒家文化圈形成 B.儒家思想适应了当今国内外形势发展C.传统文化复兴,中华文明影响扩大 D.“经济搭台,文化唱戏”的政策18.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大量西汉初年的帛书,右图是其中的《黄帝书》(局部)。
它可以用来说明A.西汉时期还没有发明书写用纸B.当时的隶书还带有篆书的特征C.丝织品作为书写材料逐渐普及D.《黄帝书》成为太学的教材之一19.英国启蒙思想家洛克说:“谁的自然权利遭到侵犯,谁就有报复、惩罚与反抗的权利。
”这说明洛克主张A.天赋人权B.法律至上C.社会契约D.主权在民20.从鸦片战争前后到19世纪90年代,中国思想界的发展历程是A.中体西用—开眼看世界—维新变法B.开眼看世界—维新变法—中体西用C.开眼开世界—追求民主共和—维新变法D.开眼看世界—中体西用—维新变法21.党的十二大把教育和科学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十三大提出“把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放在首要位置”;十四大强调“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这反映了A.党对科技教育发展的重视B.我国科技教育水平的落后C.科教兴国战略得到了落实D.高校改革促进教育的进步22.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马丁·路德主张“因信称义”,康德强调“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自己的不成熟状态”。
据此可知A.人们对自由事业不懈追求B.民主法制是人类的共同诉求C.社会中功利主义色彩浓厚D.人们逐步摆脱了宗教的束缚23.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文明传承从未中断。
下表所列信息,按出现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②③①④B.②④③①C.③②①④D.④①②③24.“今日良知见在如此,只随今日所知扩充到底,明日良知又有开悟,便从明日良知扩充到底。
”这句话出自A.董仲舒B.朱熹C.陆九渊D.王阳明25.对于雅典民主,柏拉图认为(和绝大多数的希腊哲学家相同):“闲暇乃是智慧的主要条件,而智慧又是与统治能力成正比的。
”在柏拉图看来A.雅典民主的弱点在于片面强调平等B.绝对自由影响到法律的尊严和权威C.雅典直接民主制导致行政效率低下D.哲学家都因不满民主制而反对民主二、材料分析题26.儒、法两学派思想是古代中国治国理念的重要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今人之性,固无礼义,故强学而求有之也;性不知礼义,故思虑而求知之也。
然则性而已(如果只有本性),则人无礼义,不知礼义。
人无礼义则乱,不知礼义则悖。
——《荀子》材料二今有不才之子,父母怒之弗为改,乡人谯(呵斥)之弗为动,师长教之弗为变。
夫以父母之爱、乡人之行、师长之智,三美加焉,而终不动,其胫毛不改。
州部之吏,操官兵,推公法,而求索奸人,然后恐惧,变其节,易其行矣。
故父母之爱不足以教子,必待州部之严刑者,民固骄于爱、听于威矣……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
故主施赏不迁,行诛无赦,誉辅其赏,毁随其罚,则贤、不肖俱尽其力矣。
——《韩非子》材料三孝元皇帝……柔仁好儒,见先帝(宣帝)所用多文法吏,以刑名绳下……尝侍燕(宴),从容曰:“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
”宣帝作色曰:“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汉书·元帝纪》请回答:(1)据材料一,归纳荀子思想主张。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政治背景。
(2)据材料二,归纳韩非子思想主张。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对秦朝施政的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汉元帝与汉宣帝治国理念的分歧及其本质。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初之赋,据《汉书·艺文志》著录有八家,即陆贾、朱建、赵幽王刘友、贾谊、庄忌、枚乘、淮南王刘安(赋八十二篇)以及未具名的淮南王门下群臣宾客,作品共一百七十二篇。
汉武帝著《李夫人赋》《秋风辞》两篇赋流传下来。
——摘编自《汉赋的发展演变》材料二曲不离词,词不离曲,桐辅相成,曲词共同走上了繁荣之道。
词发展到后来,不再是音乐的附庸,而是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了。
到了宋代,词很快发展起来,大批的官宦、文人、歌伎、百姓纷纷填词,词这块处女地处处是耕耘者。
在宋代,造纸术和印刷术有了较大的发展,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提高了印刷的效率和质量,刻印的书既多且佳,这无疑推动了词的传播和发展。
——摘编自樊宗有《浅析宋词兴盛的原因》材料三古有儒、释、道三教。
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
小说演义之书未尝自以为教也,而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
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
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产也。
——摘编自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词兴盛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小说流传的特点及其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趋势的认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佛教在两汉之际传入中国。
东晋南北朝时代,佛教已经成为中国最有影响的宗教。
中国人在消化佛教哲学的同时,也把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融入佛教,使佛学本土化。
宋、明时期,新儒学派又从佛学中汲取养料,并与外来佛学相摩相荡,终于产生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文化正宗——宋明理学。
——摘编自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二《资治通鉴》中记载唐宪宗亲自派人迎接佛骨,历时一个多月。
据统计,中唐时期,唐代的寺院多达四万余所,僧尼有二十六万五千余人,寺院大量占有土地,且享有免除徭役和租税的特权。
——摘编自曾绍发《浅议韩愈反佛的原因》材料三从北宋中期起,一批学者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
他们力图挖掘儒学经书中思想内涵,强调学术为现实服务,特别是希望通过充分发挥儒学在强化社会伦理道德秩序、树立基本价值观方面的作用。
其中,被称为理学或道学的学派影响逐渐增大,其代表人物是北宋的程灏、程颐兄弟和南宋的朱熹,因此这一学派被称为“程朱理学”。
从南宋后期,程朱理学受到官方尊崇。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晋南北朝时期佛教迅速发展的原因。